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31载默默耕耘潜心育人 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2021-08-24 10:23 湛江日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细细品读这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要构建精深广博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底,授课时才能收放自如,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级语文老师欧卓斌深谙此话的道理。从1990年走上教育岗位,至今躬耕教坛已有31年。多年来,一直扎根教育一线的欧卓斌坚持学习,潜心教学,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默默奉献的教育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个人”,成为任职学校首位培养出清华线学生的语文老师,也是该校第一位培养出30人600分以上的班主任。 

欧卓斌老师正在备课。 记者刘冀城 摄

让美育润泽心灵  为学生打造心灵成长的空间

周三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对于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雨燕天音”诵读社的社员而言,是别样的学习时间。这时,他们可以尽情徜徉在演讲,唱跳或戏剧表演的天地里——而这片天地的开拓者,便是学校的语文“大咖”欧卓斌老师。

199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欧卓斌走上教坛。在遂溪二中从教五年后,调任至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开启了高中语文教学生涯。来自教师家庭的欧卓斌,身上自然散发着来自原生家庭的书香味。父母对琴棋书画的热爱,让欧卓斌耳濡目染。家里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即使老父亲如今已是90岁高龄,还常常在家举办“文体会”,一家人唱红歌、弹古琴、打太极,其乐融融。耳濡目染之际,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心,欧卓斌从小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天赋,而这在日后的教学路上也化为她对学生美育引导——以美育人。

2019年3月岭师附中成立的“雨燕天音”诵读社团就是这个理念的写照。吟诵,指的是用基本调吟诵诗词文赋,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它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等一系列的知识,语音、腔调都与一般的朗诵、念读有很大区别。这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更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欧卓斌老师正是着眼于此,于2015年9月将国学吟诵法引入对学生的教育中,不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欧卓斌老师所带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综合素质强,她指导的学生在第四、五届全国“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有的学生还获得了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二等奖等。

“新事物太频繁,不想在追逐时代的潮流中被同化而趋于平凡,就必须要传承经典,守护住自己的灵魂和本源。”这是2017届的冯伟先同学在学习吟诵之后写下的感悟。

用创新注入活水  “我一直是一位新老师”

如果说美育引导是欧卓斌教育方法的内在意蕴,那创新便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如果现在停止了,拿什么和学生对话呢?”欧卓斌始终以这句话为自省。除了坚持广泛阅读,她也不断学习新知识,国学吟诵就是利用假期学习起来的。那段时间,欧卓斌几乎不出门,早晨5点半便起床上网课,晚上也还要跟着老师学习。厚厚的笔记本上,就连大家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也被她以简谱的形式记录着。

在欧卓斌从教的31年中,她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活动,潜心钻研语文教学,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欧卓斌不仅注重对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研究,还在吟诵、舞蹈、美术、太极等方面有特长。她主动参加相关培训,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位新老师。每次上课时,我都有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这些新的知识融合了我对当下,对未来,对人生的紧密思考。”这是欧卓斌对自己教学现状的概括。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欧卓斌一直秉承以玩带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成为学生们的“大朋友”。她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为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欧卓斌老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课本剧大赛”“名师大讲堂”“一战到底”等。其中,“一战到底”是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内容涵盖学生近两周所学的重难点,还拓展到课外的学科常识。这些活泼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欧卓斌潜心教研,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和自身实践经验,开展课题研究。在多年的教学中,欧卓斌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参与省级课题一项、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一项,撰写研究论文4篇,其中2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曾获“第三届湛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市、区举办的中学语文教师各类竞赛中,更是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以关爱陪伴成长 亦师亦友的好老师

欧卓斌做了31年语文老师,也当了20多年班主任,多年的教学磨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带班魅力。

精进业务的同时,欧卓斌还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她有慈母的关爱,但对于不良风气她也有严父般的刚硬。她可能会原谅孩子在学习上的粗心大意,也可能不很在意孩子考试成绩的不如人意,但对于孩子行为上、道德上的缺憾她定会严揪不放。“先成人,后成才”是她始终的带班理念,所以她带的班个个班风严、正气足,向上向善更是班级的主旋律。

至今,一些已经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还会常常回来看望她,有时还会作为“座上宾”,走进她正在任教的班级,与师弟师妹分享成长的经历。

以华文牵线中外  传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欧卓斌都有到偏远地区支教的念头。但这个“愿望”直至2017年才得以实现,而这次她支教的地方还是在“异国他乡”。

2016年12月下旬,在看到了一份由国侨办组织,各省侨办承办的“向海外华校派遣华文教师任教”文件后,欧卓斌内心一团火被点燃起来,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选拔。

面对支教的选拔考试,欧卓斌有备而来。“我看到文件里面提及:外派教师在海外中文学校中主要从事幼儿园,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中文或舞蹈一线教学工作;外派教师还要承担示范教学、当地师资培训以及协助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并组织各项文艺活动的工作。”果然,懂太极、喜欢古诗词吟诵,还能编排舞蹈和编写剧本,欧卓斌将自己的心声和才华展现出来后,主考老师眼睛一下亮起来。

2017年,国侨办组织了1100名教师赴近30个国家的260余所学校任教。根据组织安排,欧卓斌来到了印度尼西亚万隆斯坦福国际学校任教华文课。

“那里的环境颠覆了我的想象”,欧卓斌回忆道。除了语言与生活的障碍之外,当地的教学环境更是让人头疼:华文老师培训课程缺乏;学生中文基础薄弱……面对挑战,她选择迎难而上——学生不感兴趣,她就创新上课形式,寓教于乐;华文教学方式单一,她就开设国学吟诵课,新颖活泼……

万隆斯坦福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华侨的后代,许多人中文已经不太熟练,但对于自己是华夏子孙这层身份的认知,却一直存在。学校的创办人一直坚持办学,就是希望为当地的孩子保留一块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地方。

为此,稍微适应当地的环境后,欧卓斌不敢松懈,来不及调整自己就开始上课,她负责两个班的语文课。她发现,当地学生比较喜欢沟通和互动,为此,她精心准备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讲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加深了当地学生对中国文字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她的课特别受欢迎。

不仅如此,在工作上欧卓斌还常常主动揽责。见往届举办的中国晚会了无生气,她便主动请缨,扛起这一大旗。晚会筹备过程中,她充分发挥能歌善舞的特长,从甄选节目到音乐挑选,到舞蹈编排到道具准备,她都亲历亲为,精心准备着。最终这场晚会节目丰富,效果震撼——歌舞剧《六尺巷》展示中国胸怀;汉诗吟诵《花木兰》讲述中国故事;有灯笼舞《正月十五闹花灯》演绎中国风俗……“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舞台。”看完表演后,一位英国教师激动地说。

2018年6月,欧卓斌老师获得印度尼西亚万隆斯坦福国际学校建校以来首张“突出贡献奖”;2018年12月初,该校到湛江的访问游学,由欧老师担任搭桥人;至今,当地的华裔教师与董事长都与她保持着沟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欧卓斌不仅让岭师附中的学生得到文化的陶冶,还凭借华文教育将这种影响弥散到海外,并在这条路上步履不止。

作者:记者潘洁婷 实习生谢诗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细细品读这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要构建精深广博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底,授课时才能收放自如,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级语文老师欧卓斌深谙此话的道理。从1990年走上教育岗位,至今躬耕教坛已有31年。多年来,一直扎根教育一线的欧卓斌坚持学习,潜心教学,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默默奉献的教育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个人”,成为任职学校首位培养出清华线学生的语文老师,也是该校第一位培养出30人600分以上的班主任。 

欧卓斌老师正在备课。 记者刘冀城 摄

让美育润泽心灵  为学生打造心灵成长的空间

周三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对于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雨燕天音”诵读社的社员而言,是别样的学习时间。这时,他们可以尽情徜徉在演讲,唱跳或戏剧表演的天地里——而这片天地的开拓者,便是学校的语文“大咖”欧卓斌老师。

199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欧卓斌走上教坛。在遂溪二中从教五年后,调任至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开启了高中语文教学生涯。来自教师家庭的欧卓斌,身上自然散发着来自原生家庭的书香味。父母对琴棋书画的热爱,让欧卓斌耳濡目染。家里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即使老父亲如今已是90岁高龄,还常常在家举办“文体会”,一家人唱红歌、弹古琴、打太极,其乐融融。耳濡目染之际,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心,欧卓斌从小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天赋,而这在日后的教学路上也化为她对学生美育引导——以美育人。

2019年3月岭师附中成立的“雨燕天音”诵读社团就是这个理念的写照。吟诵,指的是用基本调吟诵诗词文赋,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它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等一系列的知识,语音、腔调都与一般的朗诵、念读有很大区别。这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更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欧卓斌老师正是着眼于此,于2015年9月将国学吟诵法引入对学生的教育中,不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欧卓斌老师所带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综合素质强,她指导的学生在第四、五届全国“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有的学生还获得了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二等奖等。

“新事物太频繁,不想在追逐时代的潮流中被同化而趋于平凡,就必须要传承经典,守护住自己的灵魂和本源。”这是2017届的冯伟先同学在学习吟诵之后写下的感悟。

用创新注入活水  “我一直是一位新老师”

如果说美育引导是欧卓斌教育方法的内在意蕴,那创新便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如果现在停止了,拿什么和学生对话呢?”欧卓斌始终以这句话为自省。除了坚持广泛阅读,她也不断学习新知识,国学吟诵就是利用假期学习起来的。那段时间,欧卓斌几乎不出门,早晨5点半便起床上网课,晚上也还要跟着老师学习。厚厚的笔记本上,就连大家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也被她以简谱的形式记录着。

在欧卓斌从教的31年中,她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活动,潜心钻研语文教学,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欧卓斌不仅注重对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研究,还在吟诵、舞蹈、美术、太极等方面有特长。她主动参加相关培训,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位新老师。每次上课时,我都有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这些新的知识融合了我对当下,对未来,对人生的紧密思考。”这是欧卓斌对自己教学现状的概括。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欧卓斌一直秉承以玩带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成为学生们的“大朋友”。她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为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欧卓斌老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课本剧大赛”“名师大讲堂”“一战到底”等。其中,“一战到底”是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内容涵盖学生近两周所学的重难点,还拓展到课外的学科常识。这些活泼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欧卓斌潜心教研,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和自身实践经验,开展课题研究。在多年的教学中,欧卓斌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参与省级课题一项、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一项,撰写研究论文4篇,其中2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曾获“第三届湛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市、区举办的中学语文教师各类竞赛中,更是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以关爱陪伴成长 亦师亦友的好老师

欧卓斌做了31年语文老师,也当了20多年班主任,多年的教学磨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带班魅力。

精进业务的同时,欧卓斌还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她有慈母的关爱,但对于不良风气她也有严父般的刚硬。她可能会原谅孩子在学习上的粗心大意,也可能不很在意孩子考试成绩的不如人意,但对于孩子行为上、道德上的缺憾她定会严揪不放。“先成人,后成才”是她始终的带班理念,所以她带的班个个班风严、正气足,向上向善更是班级的主旋律。

至今,一些已经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还会常常回来看望她,有时还会作为“座上宾”,走进她正在任教的班级,与师弟师妹分享成长的经历。

以华文牵线中外  传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欧卓斌都有到偏远地区支教的念头。但这个“愿望”直至2017年才得以实现,而这次她支教的地方还是在“异国他乡”。

2016年12月下旬,在看到了一份由国侨办组织,各省侨办承办的“向海外华校派遣华文教师任教”文件后,欧卓斌内心一团火被点燃起来,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选拔。

面对支教的选拔考试,欧卓斌有备而来。“我看到文件里面提及:外派教师在海外中文学校中主要从事幼儿园,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中文或舞蹈一线教学工作;外派教师还要承担示范教学、当地师资培训以及协助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并组织各项文艺活动的工作。”果然,懂太极、喜欢古诗词吟诵,还能编排舞蹈和编写剧本,欧卓斌将自己的心声和才华展现出来后,主考老师眼睛一下亮起来。

2017年,国侨办组织了1100名教师赴近30个国家的260余所学校任教。根据组织安排,欧卓斌来到了印度尼西亚万隆斯坦福国际学校任教华文课。

“那里的环境颠覆了我的想象”,欧卓斌回忆道。除了语言与生活的障碍之外,当地的教学环境更是让人头疼:华文老师培训课程缺乏;学生中文基础薄弱……面对挑战,她选择迎难而上——学生不感兴趣,她就创新上课形式,寓教于乐;华文教学方式单一,她就开设国学吟诵课,新颖活泼……

万隆斯坦福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华侨的后代,许多人中文已经不太熟练,但对于自己是华夏子孙这层身份的认知,却一直存在。学校的创办人一直坚持办学,就是希望为当地的孩子保留一块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地方。

为此,稍微适应当地的环境后,欧卓斌不敢松懈,来不及调整自己就开始上课,她负责两个班的语文课。她发现,当地学生比较喜欢沟通和互动,为此,她精心准备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讲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加深了当地学生对中国文字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她的课特别受欢迎。

不仅如此,在工作上欧卓斌还常常主动揽责。见往届举办的中国晚会了无生气,她便主动请缨,扛起这一大旗。晚会筹备过程中,她充分发挥能歌善舞的特长,从甄选节目到音乐挑选,到舞蹈编排到道具准备,她都亲历亲为,精心准备着。最终这场晚会节目丰富,效果震撼——歌舞剧《六尺巷》展示中国胸怀;汉诗吟诵《花木兰》讲述中国故事;有灯笼舞《正月十五闹花灯》演绎中国风俗……“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舞台。”看完表演后,一位英国教师激动地说。

2018年6月,欧卓斌老师获得印度尼西亚万隆斯坦福国际学校建校以来首张“突出贡献奖”;2018年12月初,该校到湛江的访问游学,由欧老师担任搭桥人;至今,当地的华裔教师与董事长都与她保持着沟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欧卓斌不仅让岭师附中的学生得到文化的陶冶,还凭借华文教育将这种影响弥散到海外,并在这条路上步履不止。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