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离2021年中考还有三个多月,随着中考时间的临近,师生都在紧张备考。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科学、有效、合理地复习是学生家长关注的事情。为此,《教育》版从本期开始,小编邀请我市中学各科老师为中考学生备考方向支招,帮助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新学期开始,比起其他年级的同学,初三的学子们多了一丝沉重、彷徨与焦虑。如果没有2020年中考语文的改革与题型的变化,我们今年的备考会直接容易很多,只需要根据往年的题型进行机械式的训练,问题应该不会很大。但2020年的中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颁布后,第一次取消考试大纲的考试。其次,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全卷透出一个字:“新”!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名著阅读中都相应出现新题型。
那么,面对这一系列的改革以及命题方向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就是变中求同,如此才能“适者生存”。以下是笔者对这一学期备考方向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初三学子的中考提供助力。
明确方向 回本溯源
如何明确备考方向,2020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也许能带给我们些许启示。
(一)指导思想:立德树人,文化传承。
我们试着提炼一下试卷里面的关键词,即可发现,立德树人、文化传承是命题的核心思想。如“对口扶贫”、“公益活动”、“富贵不能淫”、“法度”、“劳动不休,筋骨不锈”、“自律”、“杜甫的诗歌”“二十四节气”“开平碉楼”“盛唐诗歌”等材料,无不体现了立德树人、文化传承这两方面的主题。
这些命题的方向启示我们: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这一方面的材料、文章以及题目。
(二)命题选材:贴近生活,紧跟发展
纵观整份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命题的选材都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发展。比如:在小康决胜年谈“对口扶贫”;新冠肺炎疫情下谈“防控工作”;美国不断施压下谈“威武不能屈”;最新科技发展谈“北斗全球组网”;结合学生“停课不停学”生活谈“自律”……
由上可见,我们要将中考语文复习与思政中的时政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刻关注近一年内尤其是新近发生的大事、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时政,不仅要了解,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三)考题内容:变中有同,回归教材
2020年的中考语文的考题,虽说个别题型变化较大,但变中有同,万变不离其宗,而
教材母题就是“宗”。试题中变化较大的题型,我们都可以在教材里找到它的母题。
如第8题题目: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该题就来自统编版教材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思考探究”: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又如第17题第(2)题题目: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该题来自统编版教材七上第5课《秋天的怀念》“积累拓展”: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请。
所以,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就要回归教材,深挖母题,吃透课后“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根据教材母题明确复习方向,掌握这些题型的答题方法,明确答题要点。
夯实基础 专题突破
有了一定的方向,接下来就应该要紧跟老师的脚步,踏踏实实地按照计划复习。我们的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册复习,夯实基础。这一阶段以记诵为主,主要将字词、诗歌默写、课内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教材母题,以及十二部名著的知识点过关。同时,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比如复习课内文言文时注意多义字,复习名著时注意不同名著之间的勾连点等。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突破考点。经过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之后,就应该分专题逐一突破考点。这一阶段应重点抓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将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分不同考点进行专项练习,同时,掌握作文的不同技法,并学会运用。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查缺补漏。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了。系统有效的复习之后,就要进行模拟训练,按照中考的时间要求,刷模拟题。以提高做题速度和提高正确率,并及时查缺补漏。
(何丽丽,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湛江市第二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员,初三级语文备课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