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电饭锅,湛江人有说不完的话题:上个世纪80年代,三角牌电饭锅作为内地电饭锅行业的开拓者走进千家万户;90年代,一句“服务社会,不分东西半球”的广告语伴随半球电饭锅畅销大江南北;本世纪头10年,湛江获“中国电饭锅产业基地”称号、廉江获“中国电饭锅之乡”称号;如今,湛江电饭锅依然风头正劲,全国10个电饭锅中有7个是湛江造,全世界10个电饭锅中有6个是湛江造……
都说三十而立,回望湛江家电产业走过的30年,苦与甜并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将电饭锅作为观察标本,去探究湛江支柱产业之一的家电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从一只锅到一间厨房
三十年来风光无限
在记者童年生活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湖南城乡,见到的电饭锅几乎是清一色的三角牌、半球牌,这也是记者关于湛江最早的印象。这两个品牌几乎占据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饭锅产业的大半壁江山,也成为湛江人引以为豪的本土品牌。
上个世纪80年代,湛江企业在全国率先生产电饭锅,这一吃螃蟹之举让湛江家电企业尝到了甜头。从组装电饭锅到独立生产电饭锅,产品行销全国。1987年,广东半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先进的技术实力,半球品牌在90年代初期成为国内电饭锅市场的一枝独秀。
经历了90年代中期的停顿后,迈入新世纪的湛江家电产业,再次迎来高速发展期。一批生产电饭锅的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完整的电饭煲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电饭锅行业分到一杯羹的企业纷纷试水更广阔的家电产业,不仅能生产电水煲、电压力锅、慢炖煲等电饭锅延伸系列产品,电磁炉、榨汁机、电冰箱、电热水器等现代化家居电器都能找到“湛江造”,一个厨房需要添置的电器,湛江几乎都能生产。
目前,坡头区官渡工业园聚集着40多家成品总装厂,年产电饭锅成品3500万只,电磁炉100万台,电水煲50万台,照明灯具1000万套,成为国内最大电饭锅整机生产基地,廉江九洲江工业园聚集着300多家电器零配件生产企业,形成了全面的电饭锅产业配套集群。湛江家电行业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20个省著名商标,12个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省外、海外,去年出口产值超过1亿美元。作为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以电饭锅为代表的家电产业,30年来,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一只锅只赚三五元
技术面前“英雄气短”
喜中藏忧,成了目前家电产业的真实写照。
“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只湛江产的某品牌的电饭锅,没用几次就坏了,一查才知道是电热盘出问题了,发热盘是一个电饭锅最核心的部件,质量不过关,外表再靓又有什么用呢?”在市政协一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港澳委员蓝瑞明谈到家电产业发展前景时举了一个例子。
“为了赢得市场,只好走低价路线压缩成本、降低利润,更谈不上搞技术创新、科研开发了,生产一只传统的中低档电饭锅只能赚个三五块。这样下去就是恶性循环,没有人关注品质、技术的话,这个产业就做死了。”一位家电企业管理高层表示。
湛江家电产业看似无限风光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龙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创新研发不足、恶性竞争等危机。
技术和质量是行业生命线。目前,全市有800多家家电企业,年产值上亿的只有13家,八成以上家电企业以生产电饭锅为主,缺乏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产业。由于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缺乏高端技术研发,相当一部分家电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只得为他人作嫁衣裳,走上模仿与贴牌之路。生产的家电产品技术含量低,电子程控类的高端品种少,国内售价大多在60元至120元之间,出口产品价格一般在7美元至15美元之间,主要销往国内农村和东南亚、非洲、拉美国家,进入欧美市场的非常少。
而目前,让中低档电饭锅生产企业忧心忡忡的是:智能型电饭锅正在逐步吞噬低档电饭锅的销售市场,企业不进行技术升级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政府和家电产业的从业者都逐渐认识到了:只有加快家电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让湛江的家电产业从追求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家电产业真正的腾飞。
组建家电航母
“半球”寄托湛江家电产业转型升级之梦
说到湛江的电饭锅,自然绕不开“半球”这个让湛江人感受颇为复杂的本土品牌。作为这个行业曾经的“王者”,曾经创造过畅销全国的辉煌,跻身全国工业500强。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成熟,风起云涌的竞争中,“半球”经营、管理模式出现失误,元气大伤,逐渐走下坡路。
伴随着“半球”一家独大局面的改变,一批民营家电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从另外的角度看,“半球”成就了日后湛江家电产业的百花齐放——90年代以来,一批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从“半球”离职,开始自主创业。
今天,在不计其数的家电品牌中,人们依然能找到“半球”的身影,企业以租借其品牌的方式进行生产、销售,“据专家预测,半球电器的品牌若不规范、有序运作,其价值有可能在五年内消失殆尽。”这是市政协一份关于家电产业调研报告中的文字。
目前,市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开始行动,赎回了“半球”债权,正计划通过盘活地产、资产解决遗留问题和历史包袱,好让“半球”能轻装上阵,重振雄风。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志辉应邀出席市政协常委会议时,向常委们介绍了政府对于盘活“半球”的规划,大致的思路是以“半球”品牌为纽带,组建新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营业务依然是家电,产品将从电饭锅延伸至小家电,再到大家电,形成一个“大小通吃”的家电产业链,创建一家产值能超百亿的龙头家电企业集团,打造家电“航母”,重振湛江家电产业雄风,进一步提升我市家电产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今后,政府还会有一揽子的计划扶持‘半球’发展,扶持整个湛江家电产业的发展。”赵志辉表示。
政企同舟共济
一揽子计划振兴家电产业
盘活半球品牌之后,湛江家电产业做大做强依然任重道远。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家电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成为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家电行业已被确定为我市重点发展的8大支柱产业之一,走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之路已成为各方共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重点扶持家电产业,为企业发展做了大量推动、引导工作。
我市还计划建设一个小家电市场,目前正在进行规划选址,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重要的小家电集散中心。
加大技术研发也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五星电器董事长罗文聪认为,小家电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家电生产应调整方向,加大研发力度,进行自主创新,要生产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产品。他还建议政府对那些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产品生产企业加以鼓励、扶持,让小家电企业通过自强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对于未来湛江家电产业的发展,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等进行了调研,建议抓紧编制促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家电产品研发、品牌创立等奖励和补助,打造小家电生产、流通基地,提升家电集群优势,加快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品创新等。
跨过经营管理、质量安全、创新研发、抱团突围的门槛,我们期待迎接湛江家电产业的,是三十而立的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