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华侨管理区:与东海岛比翼齐飞的新热土

2011-10-21 16:25 湛江新闻网  

    湛江新闻网讯:“把华侨管理区打造成继东海岛后的新增长极!”“华侨管理区是带动雷州半岛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湛江科学发展的希望之区!”以上是市委书记刘小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中丙前不久提出的重大战略性构思,令华侨管理区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湛江市华侨管理区,原奋勇华侨农场,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全区土地面积67646亩人口5822人,是全省14个贫困华侨农场之一。它到底有何优势,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赋予如此高的战略地位?湛江发展大格局对其命运影响几何?这片被视为第二个“东海岛”的处女地将有怎样开发与定位?目前进展得如何?日前,记者前往华侨管理区,窥探这片在未来经济版图上与东海岛比翼齐飞的新热土。

    有信心有条件做新增长极

    走进华侨管理区,我们却不能靠腿,地方实在太大了!驱车走马侨区,触目所及皆是连片平坦的土地,人烟越发显得稀少,静谧中偶尔传来鸟鸣。广袤的土地,在秋日下散发着生机,我们呼吸着土地的灵气,一幅幅宏伟的蓝图在心中油然而生。

    侨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华侨管理区总人口5822人,拥有67646亩平坦、集中的国有土地,适应各类工业用地建设要求。在寸土寸金的现代,拥有如此多的国有土地储备,全市乃至全省少见,巨大土地资源是其未来发展的王牌。

    “若将来开通东海岛至雷州通道,侨区距东海岛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项目基地仅26公里。”侨区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这无形决定了侨区将成为承接湛江钢铁、石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载体,成为雷州半岛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观光休闲旅游胜地。

    记者猛地醒起,来时在湛徐高速上驰骋20多分钟,就在雷州客路镇出口下高速进入华侨管理区,3分钟后到达华侨管理区管委会,掐指算来从市区到华侨管理区仅需30分钟。便利的交通条件将是侨区发展的有力引擎。

    据悉,侨区距湛江市区48公里,国道207线、湛徐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都从中穿过。另外,侨区位于雷州半岛中部,离雷州市区仅13公里,人力资源和教育条件较为充足。侨区腾飞之时就是带动雷州半岛发展之日。

    侨区人口少,历史遗留基本处理完毕。近年来,侨区致力解决民生问题,原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绝大多数的归难侨危房改造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群众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国有土地储备量大、交通便利、历史遗留问题少、毗邻雷州市、区位优势明显……种种优势勾勒出华侨管理区未来大发展的脉络。做继东海岛后的新增长极,华侨管理区有信心有条件更有底气。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发展侨区

    湛江市华侨管理区,原奋勇华侨农场,建于1952年,位于雷州半岛中部,毗邻雷州市客路镇、白沙镇、沈塘镇、附城镇等4个乡镇。全区土地总面积约67646万亩总人口5822人,其中安置有印尼、越南等十三个国家与地区的归难侨及侨眷3881人,占总人口的66.6%。

    侨区农业以种植桉树、橡胶、蚕桑、胡椒、甘蔗等经济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属全省14个贫困华侨农场之一。为了不守着“金矿”饿肚子,侨区于2006年向上级申报创办奋勇华侨工业园,规划建设规模23平方公里,去年推进工业园首期1000亩用地建设,完成“三通一平”。

    在侨区东南部,越南归侨项有能指着一片广袤的荒草地自豪地说,这就是首期1000亩的奋勇工业园!园区周边宽阔的大路已铺就,电缆在空中飞架,排污通道也做好了,湛徐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呼啸而过。

    侨区有关负责人认为,小农场要崛起,变身经济开发区,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如领导重视,优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有适当的行政体制、搞好起点和规划、有融资的平台等。“做好做活土地文章,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侨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力度规划建设奋勇华侨工业园,华侨管理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条件。”侨区有关负责人透露,侨区下一步重要工作,就是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发展规划。

    8月,王中丙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侨区现场办公,要求各相关部门定出时间表,配合侨区解决实际问题。王中丙还对华侨管理区行政管理体制、制定发展定位与产业规划、制定总体规划、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土地确权、招商、启动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申报等几个具体问题做出部署,明确责任单位,提出工作时间节点。

    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钢铁、石化、木浆三大巨头吹响了湛江大发展的号角,侨区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土地优势使它成为承接湛江钢铁、石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载体。侨区有关负责人透露,东海岛开发区成功申请到省级高新区,侨区有借省级高新区东风,在区内形成一区多园的设想。

    王中丙曾建议,华侨管理区应以成为雷州市副中心和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目标,重点围绕“五新产业”,即“新海洋、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新资源”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目前,侨区正努力贯彻市领导的讲话精神,有意引进国内外大财团整体开发,凭借独有的土地资源和承接东海岛下游产业,打造生态的、高科技、少污染的新兴工业园区,与东海岛形成错位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做名副其实的新增长极,最后与东海岛形成“双子星”,成为带动湛江发展的“双城记”,推动湛江经济“蛋糕”加快做大做优。

    工业化必然带动城镇化。侨区将以工业化推动改革发展,努力做好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从中依托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

    夕阳西下,踏上归途的我们不约而同地再回首那片希望的土地,盼望着下次目睹奇迹。

作者:郑岚岚 林宇云

    湛江新闻网讯:“把华侨管理区打造成继东海岛后的新增长极!”“华侨管理区是带动雷州半岛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湛江科学发展的希望之区!”以上是市委书记刘小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中丙前不久提出的重大战略性构思,令华侨管理区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湛江市华侨管理区,原奋勇华侨农场,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全区土地面积67646亩人口5822人,是全省14个贫困华侨农场之一。它到底有何优势,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赋予如此高的战略地位?湛江发展大格局对其命运影响几何?这片被视为第二个“东海岛”的处女地将有怎样开发与定位?目前进展得如何?日前,记者前往华侨管理区,窥探这片在未来经济版图上与东海岛比翼齐飞的新热土。

    有信心有条件做新增长极

    走进华侨管理区,我们却不能靠腿,地方实在太大了!驱车走马侨区,触目所及皆是连片平坦的土地,人烟越发显得稀少,静谧中偶尔传来鸟鸣。广袤的土地,在秋日下散发着生机,我们呼吸着土地的灵气,一幅幅宏伟的蓝图在心中油然而生。

    侨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华侨管理区总人口5822人,拥有67646亩平坦、集中的国有土地,适应各类工业用地建设要求。在寸土寸金的现代,拥有如此多的国有土地储备,全市乃至全省少见,巨大土地资源是其未来发展的王牌。

    “若将来开通东海岛至雷州通道,侨区距东海岛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项目基地仅26公里。”侨区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这无形决定了侨区将成为承接湛江钢铁、石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载体,成为雷州半岛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观光休闲旅游胜地。

    记者猛地醒起,来时在湛徐高速上驰骋20多分钟,就在雷州客路镇出口下高速进入华侨管理区,3分钟后到达华侨管理区管委会,掐指算来从市区到华侨管理区仅需30分钟。便利的交通条件将是侨区发展的有力引擎。

    据悉,侨区距湛江市区48公里,国道207线、湛徐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都从中穿过。另外,侨区位于雷州半岛中部,离雷州市区仅13公里,人力资源和教育条件较为充足。侨区腾飞之时就是带动雷州半岛发展之日。

    侨区人口少,历史遗留基本处理完毕。近年来,侨区致力解决民生问题,原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绝大多数的归难侨危房改造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群众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国有土地储备量大、交通便利、历史遗留问题少、毗邻雷州市、区位优势明显……种种优势勾勒出华侨管理区未来大发展的脉络。做继东海岛后的新增长极,华侨管理区有信心有条件更有底气。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发展侨区

    湛江市华侨管理区,原奋勇华侨农场,建于1952年,位于雷州半岛中部,毗邻雷州市客路镇、白沙镇、沈塘镇、附城镇等4个乡镇。全区土地总面积约67646万亩总人口5822人,其中安置有印尼、越南等十三个国家与地区的归难侨及侨眷3881人,占总人口的66.6%。

    侨区农业以种植桉树、橡胶、蚕桑、胡椒、甘蔗等经济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属全省14个贫困华侨农场之一。为了不守着“金矿”饿肚子,侨区于2006年向上级申报创办奋勇华侨工业园,规划建设规模23平方公里,去年推进工业园首期1000亩用地建设,完成“三通一平”。

    在侨区东南部,越南归侨项有能指着一片广袤的荒草地自豪地说,这就是首期1000亩的奋勇工业园!园区周边宽阔的大路已铺就,电缆在空中飞架,排污通道也做好了,湛徐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呼啸而过。

    侨区有关负责人认为,小农场要崛起,变身经济开发区,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如领导重视,优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有适当的行政体制、搞好起点和规划、有融资的平台等。“做好做活土地文章,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侨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力度规划建设奋勇华侨工业园,华侨管理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条件。”侨区有关负责人透露,侨区下一步重要工作,就是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发展规划。

    8月,王中丙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侨区现场办公,要求各相关部门定出时间表,配合侨区解决实际问题。王中丙还对华侨管理区行政管理体制、制定发展定位与产业规划、制定总体规划、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土地确权、招商、启动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申报等几个具体问题做出部署,明确责任单位,提出工作时间节点。

    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钢铁、石化、木浆三大巨头吹响了湛江大发展的号角,侨区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土地优势使它成为承接湛江钢铁、石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载体。侨区有关负责人透露,东海岛开发区成功申请到省级高新区,侨区有借省级高新区东风,在区内形成一区多园的设想。

    王中丙曾建议,华侨管理区应以成为雷州市副中心和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目标,重点围绕“五新产业”,即“新海洋、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新资源”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目前,侨区正努力贯彻市领导的讲话精神,有意引进国内外大财团整体开发,凭借独有的土地资源和承接东海岛下游产业,打造生态的、高科技、少污染的新兴工业园区,与东海岛形成错位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做名副其实的新增长极,最后与东海岛形成“双子星”,成为带动湛江发展的“双城记”,推动湛江经济“蛋糕”加快做大做优。

    工业化必然带动城镇化。侨区将以工业化推动改革发展,努力做好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从中依托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

    夕阳西下,踏上归途的我们不约而同地再回首那片希望的土地,盼望着下次目睹奇迹。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