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遂溪:新模式扶起贫困村

2011-11-22 08:27 湛江日报  

市财校帮扶同文村利用200亩荒废的海滩涂建起了养殖场 记者 陈煜 摄

 

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以三年为期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新模式的实施已进入攻坚之年。日前,记者前往遂溪县界炮、港门、黄略三镇的扶贫村进行采访发现,贫困村如今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村集体有了收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要想富,思想观念先脱贫

港门镇枫树村是深圳市委宣传部的帮扶村。驻村干部梁超头一次来到村里,让他深有感触的不光是村民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村里鲜有文化设施,平时很少开展文娱活动、技能培训,这些精神层面的消极因素严重制约着村民的脱贫步伐,而长期的贫困,更是让贫困户产生了听天由命的心态。

依托特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扶贫,先后安排8名优秀老师到港门镇中心小学、枫树小学支教。还为村里修好了文化楼,图书、体育器材、音像制品等一应俱全。平时,驻村干部还协助村委会举行村民自治会议、进行篮球比赛等,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使得村民更加关注外界信息,热衷于学习先进种养技术,脱贫致富的渴望也愈加强烈,精神面貌焕发一新。到今年9月底,该村110户贫困户已脱贫,脱贫率达60.11%。

不光是枫树村,在界炮镇同文村、黄略镇坑尾村,帮扶单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家访座谈等,摸清各户情况,对症下药制定脱贫方案,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和决心。

驻村干部变身精明投资人

帮扶单位筹集的扶贫资金或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或用于帮助贫困户。这些钱怎样花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收益?这三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俨如精明的投资人,为帮扶村选到了合适的项目。

界炮镇同文村是一条革命老区村庄,畔海而居却土地干旱贫瘠。俗话说靠海吃海,帮扶单位湛江财贸学校将眼光聚焦到了海边一片丢荒13年的200亩滩涂上——该校筹集40多万元,加固了堤围,修复了排灌设施,建起了海水养殖基地和三鸟养殖基地。到目前,这个养殖基地已投入鱼、虾苗,鸭、鹅、鸡等一大批。一般海鸭70多天就能出棚。去年至今销售收入已有近70万元。

“不用愁销路,村里和驻村干部早就找好了市场,供不应求呢。”村支书邓剑江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利润可达3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40%,40%投入再生产,20%为集体经济收入。养殖场不光解决了村集体收入难题,也创造了就业机会,48岁的陈明和妻子在这里当“鸭司令”,每人每月能挣1500元的工资,抵得上过去一年的收入。

以遂溪县府办为首的帮扶单位来到黄略镇坑尾村后,根据该村人多地少的情况,带着村干部外出学技术,开办了牛蛙养殖场,现已建成投产。“预计年产量有5万斤,每年村集体可获利15万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圳市委宣传部筹资30多万元,为枫树村建起了鸡场,专门饲养特色鸡种,并且联系了高州一家公司负责销售,至今已销售4000多只鸡,获纯利6万元。

打造带不走的扶贫项目

扶贫开发“双到”的计划进入第三个年头,如何让扶贫队离开后村庄和农户不返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轮的扶贫开发中,帮扶单位都很注重扶贫项目的长效性,以造血扶贫为主,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力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的自主致富能力。

在坑尾村,驻村干部走家串户上门家访,与贫困户交谈,一对一地研究寻找合适的增收致富方法,一户一法帮助农民脱贫。在同文村,财贸学校发挥学校职业教育优势,先后组织了15名贫困户子女到学校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组织富余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67名贫困人口成功外出就业。深圳市委宣传部邀请农技专家上门举办农技知识培训,并出资为村里3500多亩水稻购买了保险。

村集体有产业支撑、村民有一技之长,为确保不返贫加上了保险锁。帮扶单位还在村里建了一批惠民工程,为村庄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丹 黄武

市财校帮扶同文村利用200亩荒废的海滩涂建起了养殖场 记者 陈煜 摄

 

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以三年为期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新模式的实施已进入攻坚之年。日前,记者前往遂溪县界炮、港门、黄略三镇的扶贫村进行采访发现,贫困村如今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村集体有了收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要想富,思想观念先脱贫

港门镇枫树村是深圳市委宣传部的帮扶村。驻村干部梁超头一次来到村里,让他深有感触的不光是村民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村里鲜有文化设施,平时很少开展文娱活动、技能培训,这些精神层面的消极因素严重制约着村民的脱贫步伐,而长期的贫困,更是让贫困户产生了听天由命的心态。

依托特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扶贫,先后安排8名优秀老师到港门镇中心小学、枫树小学支教。还为村里修好了文化楼,图书、体育器材、音像制品等一应俱全。平时,驻村干部还协助村委会举行村民自治会议、进行篮球比赛等,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使得村民更加关注外界信息,热衷于学习先进种养技术,脱贫致富的渴望也愈加强烈,精神面貌焕发一新。到今年9月底,该村110户贫困户已脱贫,脱贫率达60.11%。

不光是枫树村,在界炮镇同文村、黄略镇坑尾村,帮扶单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家访座谈等,摸清各户情况,对症下药制定脱贫方案,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和决心。

驻村干部变身精明投资人

帮扶单位筹集的扶贫资金或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或用于帮助贫困户。这些钱怎样花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收益?这三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俨如精明的投资人,为帮扶村选到了合适的项目。

界炮镇同文村是一条革命老区村庄,畔海而居却土地干旱贫瘠。俗话说靠海吃海,帮扶单位湛江财贸学校将眼光聚焦到了海边一片丢荒13年的200亩滩涂上——该校筹集40多万元,加固了堤围,修复了排灌设施,建起了海水养殖基地和三鸟养殖基地。到目前,这个养殖基地已投入鱼、虾苗,鸭、鹅、鸡等一大批。一般海鸭70多天就能出棚。去年至今销售收入已有近70万元。

“不用愁销路,村里和驻村干部早就找好了市场,供不应求呢。”村支书邓剑江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利润可达3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40%,40%投入再生产,20%为集体经济收入。养殖场不光解决了村集体收入难题,也创造了就业机会,48岁的陈明和妻子在这里当“鸭司令”,每人每月能挣1500元的工资,抵得上过去一年的收入。

以遂溪县府办为首的帮扶单位来到黄略镇坑尾村后,根据该村人多地少的情况,带着村干部外出学技术,开办了牛蛙养殖场,现已建成投产。“预计年产量有5万斤,每年村集体可获利15万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圳市委宣传部筹资30多万元,为枫树村建起了鸡场,专门饲养特色鸡种,并且联系了高州一家公司负责销售,至今已销售4000多只鸡,获纯利6万元。

打造带不走的扶贫项目

扶贫开发“双到”的计划进入第三个年头,如何让扶贫队离开后村庄和农户不返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轮的扶贫开发中,帮扶单位都很注重扶贫项目的长效性,以造血扶贫为主,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力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的自主致富能力。

在坑尾村,驻村干部走家串户上门家访,与贫困户交谈,一对一地研究寻找合适的增收致富方法,一户一法帮助农民脱贫。在同文村,财贸学校发挥学校职业教育优势,先后组织了15名贫困户子女到学校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组织富余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67名贫困人口成功外出就业。深圳市委宣传部邀请农技专家上门举办农技知识培训,并出资为村里3500多亩水稻购买了保险。

村集体有产业支撑、村民有一技之长,为确保不返贫加上了保险锁。帮扶单位还在村里建了一批惠民工程,为村庄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