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民:想保护却不知该怎么办

2012-08-02 16:05 湛江晚报  
 
民主路骑楼修缮后,一些廊道被改作店铺。

    近段时间,本报连续刊发了有关旧城改造和保护广州湾时期旧址的相关报道,引起市民关注。有市民提出,具有欧陆和南洋风情的骑楼,也应加强保护。因为这些曾经见证法殖广州湾时期的兴衰、见证现代湛江发展的建筑,如今却因自然、人为等因素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实在令人惋惜。

    近日,记者调查采访了湛江骑楼现状。

    骑楼留下难忘回忆

    “赤坎的骑楼下有不少记忆:发廊、猪肉档、老寺庙。也有不少‘趣致’(有趣)事:衣架晒鞋,骑楼间搭棚晒花。”市民陈先生回忆道。

    俗称骑楼街又称海边街的赤坎民主路,以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成为赤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集中了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沿街连绵而建的商铺,全部按南粤特色的骑楼街廊式建造,垂直线条和拱形窗体,体现了南方传统民居的特色。

    湛江骑楼的建筑特色跟岭南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岭南日照时间长、湿热多雨且夏秋台风频繁。鉴于此,人们在传统的“障空补缺”(即民间所谓的风水补救)和“以廊道以蔽风雨”的建筑工艺手法基础上,模仿、吸收、借鉴西洋建筑“洋楼”的形式、技艺、构造和装饰精华,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湛江骑楼建筑。

    记者电话咨询市城市规划局一名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跟外地的骑楼一样,湛江骑楼的重点同样在墙、檐口、窗洞、阳台和柱廊等部分的装饰艺术。与其它地域建筑不同的是,骑楼建筑的传播跨越了单一的文化区,再与不同的城镇文化结合。

    湛江的骑楼一般为2到4层,2层居多,砖木结构。骑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立体阳台”,底层有两条柱,上面建一个小楼阁,保留了源于干栏式建筑“上实下虚”的风格,柱式和临街一面又引进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子。不拘一格的中西拼合装饰手法,诸如套色玻璃、卷铁窗花、瓶式栏杆、拱形门窗等,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湛江一道风景线。

    “无论是春夏秋冬,我们上学岀街都不用戴帽打伞,因为我们走在骑楼下。特别是在童年时代,上了一天班的大人晚上会在骑楼下聊天,孩童的我们会在骑楼下玩游戏,骑楼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市民李先生回忆道。

    不少骑楼遭到破坏

    事实上,骑楼在湛江分布广泛,赤坎、霞山、坡头有不少颇具规模的骑楼群,廉江也有不少保存得较好的骑楼街道,吴川梅菉、雷州徐闻等地也有骑楼的身影。

    记者发现,湛江骑楼被破坏有楼体结构改变、骑楼外形改变等形式。此外,整体拆除建房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传统上,骑楼下面有一条“宽广”的通道,每座房子的门前都有一段架空的楼道,也称风雨廊道,走在下面的人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目前的情况是,为了扩大店面或居住面积,不少骑楼的里屋和外面两根柱子之间都被砌上了墙。原本可以一直畅通无阻的骑楼,现在被各自封堵,改变了骑楼结构。赤坎民主路等原本最有特色的骑楼街就是如此。

    结构被改变的还有骑楼窗洞拆除。记者沿街采访发现,不少典型的骑楼原本是上下有弧形的窗洞,然而现在人们觉得它妨碍生活就将其拆除,如今都是方方正正的墙角形式。

    市民不知如何保护

    赤坎九二一路的一家凉茶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店所在的骑楼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岁月侵蚀,楼体坚固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即使他们对骑楼采取了加固措施,但骑楼还存在着上下楼层漏水的现象。

    民主路一住户张先生认为,骑楼因为其砖头加木特殊结构,很容易受到自然的毁坏;加之人为的破坏,很多骑楼都“面目全非”。

    保护,成为骑楼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却又面临着尴尬。不少市民居住的骑楼是“公家”(产权)的,甚至有的一座骑楼楼上、楼下分属不同管理部门。产权不明,不少市民想保护,却不知道该怎么保护。

    即使是已经修葺一新的赤坎民主路,也受到不少市民的的异议。他们认为,修缮后的民主路骑楼失去了原来的风貌,因为骑楼原色调是白色的却变成了黄色,外墙的装饰没有了原来的风格,骑楼楼下的通道也没打通。有市民说道:“感觉就像是冒牌货。”

    旅游部门已有规划

    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旅游局,有关人员回应:旅游部门已经对此作出了规划。

    目前,旅游局已经出台《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本)》。其中,第六条提到古建筑旅游资源。规划提到:湛江市保存有不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民居古村落。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等组成的法国风情街区,记录着殖民文化的痕迹,结合硇洲灯塔等古建筑,是进行国际旅游营销的重要文物;赤坎三民古街是繁华的历史文化商业街,是贸易集散点,还是湛江外贸的发源地。同时,麻章庐山村古民居、雷州邦塘古民居都是价值很大的旅游资源。

作者:文/陈凯杰 萧迪 林洪强 胡贤光 图/陈凯杰 萧迪
 
民主路骑楼修缮后,一些廊道被改作店铺。

    近段时间,本报连续刊发了有关旧城改造和保护广州湾时期旧址的相关报道,引起市民关注。有市民提出,具有欧陆和南洋风情的骑楼,也应加强保护。因为这些曾经见证法殖广州湾时期的兴衰、见证现代湛江发展的建筑,如今却因自然、人为等因素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实在令人惋惜。

    近日,记者调查采访了湛江骑楼现状。

    骑楼留下难忘回忆

    “赤坎的骑楼下有不少记忆:发廊、猪肉档、老寺庙。也有不少‘趣致’(有趣)事:衣架晒鞋,骑楼间搭棚晒花。”市民陈先生回忆道。

    俗称骑楼街又称海边街的赤坎民主路,以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成为赤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集中了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沿街连绵而建的商铺,全部按南粤特色的骑楼街廊式建造,垂直线条和拱形窗体,体现了南方传统民居的特色。

    湛江骑楼的建筑特色跟岭南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岭南日照时间长、湿热多雨且夏秋台风频繁。鉴于此,人们在传统的“障空补缺”(即民间所谓的风水补救)和“以廊道以蔽风雨”的建筑工艺手法基础上,模仿、吸收、借鉴西洋建筑“洋楼”的形式、技艺、构造和装饰精华,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湛江骑楼建筑。

    记者电话咨询市城市规划局一名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跟外地的骑楼一样,湛江骑楼的重点同样在墙、檐口、窗洞、阳台和柱廊等部分的装饰艺术。与其它地域建筑不同的是,骑楼建筑的传播跨越了单一的文化区,再与不同的城镇文化结合。

    湛江的骑楼一般为2到4层,2层居多,砖木结构。骑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立体阳台”,底层有两条柱,上面建一个小楼阁,保留了源于干栏式建筑“上实下虚”的风格,柱式和临街一面又引进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子。不拘一格的中西拼合装饰手法,诸如套色玻璃、卷铁窗花、瓶式栏杆、拱形门窗等,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湛江一道风景线。

    “无论是春夏秋冬,我们上学岀街都不用戴帽打伞,因为我们走在骑楼下。特别是在童年时代,上了一天班的大人晚上会在骑楼下聊天,孩童的我们会在骑楼下玩游戏,骑楼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市民李先生回忆道。

    不少骑楼遭到破坏

    事实上,骑楼在湛江分布广泛,赤坎、霞山、坡头有不少颇具规模的骑楼群,廉江也有不少保存得较好的骑楼街道,吴川梅菉、雷州徐闻等地也有骑楼的身影。

    记者发现,湛江骑楼被破坏有楼体结构改变、骑楼外形改变等形式。此外,整体拆除建房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传统上,骑楼下面有一条“宽广”的通道,每座房子的门前都有一段架空的楼道,也称风雨廊道,走在下面的人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目前的情况是,为了扩大店面或居住面积,不少骑楼的里屋和外面两根柱子之间都被砌上了墙。原本可以一直畅通无阻的骑楼,现在被各自封堵,改变了骑楼结构。赤坎民主路等原本最有特色的骑楼街就是如此。

    结构被改变的还有骑楼窗洞拆除。记者沿街采访发现,不少典型的骑楼原本是上下有弧形的窗洞,然而现在人们觉得它妨碍生活就将其拆除,如今都是方方正正的墙角形式。

    市民不知如何保护

    赤坎九二一路的一家凉茶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店所在的骑楼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岁月侵蚀,楼体坚固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即使他们对骑楼采取了加固措施,但骑楼还存在着上下楼层漏水的现象。

    民主路一住户张先生认为,骑楼因为其砖头加木特殊结构,很容易受到自然的毁坏;加之人为的破坏,很多骑楼都“面目全非”。

    保护,成为骑楼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却又面临着尴尬。不少市民居住的骑楼是“公家”(产权)的,甚至有的一座骑楼楼上、楼下分属不同管理部门。产权不明,不少市民想保护,却不知道该怎么保护。

    即使是已经修葺一新的赤坎民主路,也受到不少市民的的异议。他们认为,修缮后的民主路骑楼失去了原来的风貌,因为骑楼原色调是白色的却变成了黄色,外墙的装饰没有了原来的风格,骑楼楼下的通道也没打通。有市民说道:“感觉就像是冒牌货。”

    旅游部门已有规划

    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旅游局,有关人员回应:旅游部门已经对此作出了规划。

    目前,旅游局已经出台《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本)》。其中,第六条提到古建筑旅游资源。规划提到:湛江市保存有不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民居古村落。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等组成的法国风情街区,记录着殖民文化的痕迹,结合硇洲灯塔等古建筑,是进行国际旅游营销的重要文物;赤坎三民古街是繁华的历史文化商业街,是贸易集散点,还是湛江外贸的发源地。同时,麻章庐山村古民居、雷州邦塘古民居都是价值很大的旅游资源。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