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雷州覃斗镇流沙港,台风致渔业养殖受损严重,渔排上一片狼藉。由于渔船被吹走,一名男子用简陋的木块和塑料板前去自家渔排查看情况。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摄
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一棵300多年的大榕树被台风连根拔起。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18日晚上10点多,在暴风暴雨中淋了一晚的覃斗镇镇长朱庆、流沙村村支部书记尹省等镇村干部艰难回到村委,虽然身体还随着办公楼在狂风中不断“战栗”,但心里却暗自放松:“这么大的台风,村民应该不敢回到渔排了。”
19日台风过后,流沙村未有一处伤亡的报告。记者采访发现,覃斗镇村干部不仅在台风来临前“点对点”地通知到位,更在台风来临之时冒险“死守”码头2小时,防止养殖户回到海上查看渔排,看护生命。
开着“大飞”通知600多养殖户上岸
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位于雷州半岛的西部沿海,此次“威马逊”来袭,流沙村是直面台风的“最前哨”之一。
村支书尹省介绍,沿着海岸线连绵超过十公里,密密麻麻都是养殖渔排,整个村子有600多个养殖户,“渔排里养了不少或贵或平的鱼,每围的价值超过10万”。
早在台风来袭的前几天覃斗镇就接到预警通知,随后50多名村干部分配到18个村委会里,每个村干部挂点不同的村,要求包括:危房、五保户以及低洼地带村民转移住处、低洼处人口转移、养殖户不允许在海上的渔排里住。
覃斗镇镇长朱庆负责流沙村。接到通知之后,他和边防、渔政的干部们开着“大飞”,挨家挨户地通知养殖户,反复强调台风来临当日要上岸躲避。“600多户一户户过关,点到点地提醒,生怕漏过一个”,朱庆说。
怕被吹走拣靠墙角落站立
18日中午,朱庆和尹省和其他村干部早早来到流沙村,做最后的上岸动员。担心有些“死硬”的养殖户就是不上岸,派出所的同事也参与了此次动员活动。“到时也只能强制上岸了”,朱庆说。
流沙村人尹肖的渔排离流沙港最近,距离只有50米不到。他和哥哥从2000年之后开始做养殖生意,现在一共有两个渔排,加起来超过30万元。尹肖还在渔排上安了个小屋子,他和哥哥长期住在海上,养殖给他们带来了超过2万元的年收入。
下午4时,在干部们将近4小时劝说下,尹肖才给渔排绑上最后一根绳子后乘船上岸。像他这样迟迟不愿上岸的养殖户还有十几位。
确定所有养殖户都上岸之后,朱庆等人再分成三组,各自把守流沙村沿岸的流沙、渔港和东村三个码头。“就怕养殖户回渔排去。”当晚7点之后,狂风大作,朱庆等村镇干部在岸边死守,因为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吹走”,他们只能拣着靠墙的角落并排站立。晚上9时之后,看着风势越来越大,干部们估摸养殖户“不敢来了”,才放心回去。
养殖户估算损失待复产
19日早上5点,尹肖早早来到渔港码头,看到不远处的自家渔排已经被狂风“生拆”——木排横七竖八地漂在水面上,早已不成形状,木头碎屑到处都是。而且,本来垫在木排之下的泡沫已经浮起,这意味着养殖的鱼已经破网而出。
“这批鱼我养了15个月,就指着他们挣些钱,现在多年的积蓄都没了。除了鱼,两个渔排和渔排上的房子也毁于一旦。”尹肖说,看到渔排的那一刻他觉得很痛心,欲哭无泪。
上午9时,在村委会待了一夜的朱庆和其他镇村干部一起回到流沙码头,看到海面上白茫茫的塑料泡沫和横七竖八的渔排。“这次台风村民损失惨重,估计所有养殖户损失的价值不会低于千万”。
中午,南方日报记者在流沙码头看到,码头边上聚集着众多海上养殖渔排的主人,正排队等船划到自己的渔排去查看。
朱庆告诉记者,“我们尽快统计了灾情,发现村民没有伤亡的报告,心头的大石才算落地。但这次村民的损失也很大,我们要尽快帮他们恢复生产。”
南方日报记者直击雷州灾情,厂房两小时变废墟,村民感叹——
“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风”
18日晚“威马逊”台风由徐闻龙塘镇登陆后,马不停蹄地直逼雷州,雷州西部沿海地区覃斗、乌石、龙门等镇直面台风的冲击。经过台风一夜肆虐,南方日报记者19日在雷州境内的龙门、覃斗、雷城等地直击一线灾情。
截至19日22时,全市暂未发现人员伤亡,没有一宗水库垮崩,没有一处堤围溃堤。
雷城:树木被连根拔起
19日早上,经过台风一夜袭击后雷城逐渐恢复平静。8时30分,记者看到,雷城内多处树木被台风吹断,折断的树枝散落在路面上,不少树木被连根拔起。
在城区主干道西湖大道上,平均每隔50米即可见到一棵倒树。由于一大早已经有环卫工人在清理树枝,并未出现道路拥堵的情况。遭风袭之后的雷城中尚有多处积水,广告牌、垃圾和电线遍地撒落。虽然城内仍刮风下雨,但市民的出行基本恢复正常。
截至19日20时,雷州市有21个镇(街)186条村委会受灾,受灾群众73万人,紧急转移16.8万人。全市房屋损坏6442间、2147户(其中严重损坏2656间、885户);农作物受灾91.95万亩;林木受灾31万亩;苗木受灾19万亩;鱼虾塘受浸16.5万亩,渔排受灾3.1万箱,贝类受灾86亩871吨;损坏堤围11处,长32公里,受损中小型水库5宗,山塘22宗,冲坏排灌渠道31段,长33公里。
龙门:木材厂厂房变废墟
从雷州城区往龙门、覃斗等靠近台风登陆地的镇行走,记者留意到,下了沈海高速进入省道290之后,一路上可看到多间厂房倒塌,很明显是台风肆虐后留下的惨象。
在雷州龙门镇平湖村的德易木材厂,面对变成废墟的厂房,黄权欲哭无泪。“昨晚7点开始刮风,我们已经提前给厂房和围墙加固了,没想到还会这样,这次要血本无归了。”
记者看到,大约占地10亩面积的木材厂坍塌成一座废墟,房子的顶盖被掀翻,支柱倒塌,掉下的铁皮和梁柱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生产胶合板的原料以及成品和半成品浸泡在水中,办公桌、电脑、账单、衣服等物品被风吹得遍地散乱。
黄权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风,这工厂抵抗13级的风是没问题的,但怎么也扛不住17级。“昨晚外边的风吹得像放鞭炮一样,10点之后就眼睁睁地看着仓库、工厂、员工宿舍相继倒塌,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次损失有200万元。”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十多公里外的龙门镇那双村,粤海胶合板有限公司的老板黄海对着眼前的铁架废墟发愁,工人正进进出出清理场地。也是在一夜之间,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厂房坍塌,黄海直言保守估计损失800万元。
值得庆幸的是,黄海工厂里的100多名员工毫发无损。黄海解释,知道台风要来,提前安排厂里的员工去村委会办公楼躲台风,只留下自己在厂里看守。“工厂从2007年开始,慢慢做到现在这么大,还解决了周边村里100多位老乡的就业问题。就是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我这半辈子的积蓄两小时就完了。”
覃斗:果农损失以百万计
省道290从龙门镇继续往沿海的覃斗镇走,记者留意到,省道290两旁很多树枝都被折断后掉入道路当中,不少村民在清理树枝。路边大片大片甘蔗地、木瓜地和菠萝地则呈现出触目惊心的景象:数米高的果树齐刷刷被拦腰折断,被折断的树枝指向台风扫过的方向,刚刚结上的果实则撒在一边。记者看到,很多结果的香蕉已经有指头般大小。
50多岁的那双村支部书记吴兆亮昨日忙了整整一天,提起村民的损失他直摇头:村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桉树、甘蔗和菠萝就这样被台风摧毁了。“我们已经提早几天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只是台风实在太猛。村民现在也为复产发愁。”
覃斗镇圩镇一林姓村民50多亩的香蕉地被毁,他直言被台风“打劫了”,200多万元打了水漂,“台风前香蕉已经卖2块多一斤了,台风后肯定要涨到3到4块,我50多亩香蕉地种了近万棵香蕉树,每棵香蕉树产60多斤,眼看着下个月就能割来卖了呀!”不过他也坦言,自己损失尚小,那些承包了上千亩的蕉农才是真正血本无归。
在覃斗镇的主干道上,记者看到十多条电线杆齐刷刷倒向一边,拇指粗的电线密密麻麻地悬吊在路上,阻断了前往流沙港的道路。这使得很多车辆不得不绕道前行。
◀链接▶
省军区1400官兵转移2000群众
18日至19日,省军区司令员盖龙云赶赴徐闻指导救灾,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黄善春坐镇省军区作战值班室指挥行动。
省军区建立24小时专项值班,灾情发生后,省军区部队闻令而动,湛江军分区在自身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1400余人,各类车辆40多台,转移安置群众2000余人,抢运物资20余吨,疏通道路60多公里,协助加固堤坝13处。洪奕宜 周建明
徐闻县30多万群众受灾
“威马逊”7月18日正面袭击徐闻县,据初步统计,徐闻县全县受灾人口30多万;倒塌损坏房屋19000间;损坏堤防31处、堤防决口8处、护岸20处、水闸12座;冲毁塘坝64座;水利直接经济损失重大。铁路中断15条次;公路中断5820条次;港口关停8个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0.5千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9.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4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7.28千公顷;水产损失1.8千公顷;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