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国美控股切入文化产业 借道收购《赌神》出品方

2014-12-19 11:44 腾讯财经  

    过去1年时间里,资本和人事变动频繁的香港著名上市公司中国星文化产业(08172.HK)迎来了新的买家。

    早在一个月前的11月21日,中国星文化产业紧急停牌。停牌前,该股股票价格飙升41%。12月18日深夜,中国星文化产业宣布复牌。

    腾讯财经获悉,中国星文化产业宣布以每股0.2港元,向稼轩集团、Vision Path及瑞东环球等四名主体配发13.79亿股新股,及13.79亿股带有换股权的优先股,配股价较该公司停牌价0.7港元折让71.4%。4名投资者承配新股后,将合并持有该公司60%股权,其中,稼轩集团持股42%。若优先股转化后,4名投资者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75%,其中,稼轩集团持股52.5%。

    综合采访信息和中国星文化产业公告的信息显示,瑞东环球实际控制人为高振顺,他是为瑞东集团和精电国际公司董事会主席,而稼轩集团是由国美控股集团及京文唱片创始人许钟民夫人马青合资成立。据悉,本次交易将为中国星文化产业带来5.5亿港元资金,其中,稼轩集团出资近4亿港元。公告披露,Vision Path及瑞东环球等三名主体为稼轩集团一致行动人。

    通过稼轩集团对中国星文化产业的收购之举,使得国美控股低调布局文化板块的战略举措浮出水面。那么,在大资本纷纷逐鹿文化娱乐产业的背景下,国美控股的此番出手意欲何为呢?

    向华强弃盘

    2014年之前,中国星文化产业使用的是“中国传媒影视”的股票名称,隶属于中国星集团,业务涉及影视制作、影视版权、影人经纪等方面。虽然不为行外人所知,但是它名下的作品以及曾经的老板向华强,却有极高的知名度。

    向华强别名龙五,拥有电影代表作《赌神》等系列。1987年,向华强和弟弟向华胜创立永盛电影公司,后更名为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集团”)。

    2013年年报显示,中国传媒影视当年营业额约为1569万港元,按年同比下跌40.87%;毛利润475万港元,同比下跌22.35%。

    2014年3月31日,该公司公告称,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主席程杨以及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姜涤以处理其它业务为由辞职。向华强获任中国传媒影视执行董事、主席,而他同时兼任中国星(00326.HK)主席兼执行董事。向华强获任中国星和中国传媒影视主席之后,发起了对两间上市公司的业务重组。

    2014年4月10日,中国传媒影视再度公告称,正式更名为“中国星文化产业”。五天后,两家公司联合公告,中国星(00326.HK)将向中国中国星文化产业出售中国星电影全部已发行及已缴资本及待售贷款,总代价为现金434万港元。

    两间公司的业务重组,并未改善中国星文化产业业绩。2014年三季度,中国星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435万港元,按年下滑约66%,此外,公司前三季度亏损额仍高达约276万港元。

    这一业绩状况,最终导致了中国星文化产业第一大股东新亚洲媒体发展公司以及其实际控制人文化地标投资有限公司,逐步减持了所有股票。公开资料显示,文化地标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央企华润集团,截止2014年3月31日,华润集团透过关联公司持有文化地标投资有限公司11.13%股权。

    公告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6月30日,中国星文化产业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持股比例25.66%的新亚洲媒体发展公司,以及持股16.19%的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此前,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星投资)。截止2014年9月30日,中国星文化产业大股东仅余下持股量16.19%的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

    新亚洲媒体发展公司的最终减持,使得中国星和中国星文化产业的重组宣告失败。2014年10月8日,“中国星”又向“中国星文化产业”回购了此前卖出的电影制作业务股权连带股东贷款,作价约867万港元。同时,向华强辞任中国星文化产业执行董事及主席职位。

    向华强的操盘努力以及华润集团曾经的入股支持,并未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于是,中国星文化产业启动了卖盘计划。

作者:丁磊

    过去1年时间里,资本和人事变动频繁的香港著名上市公司中国星文化产业(08172.HK)迎来了新的买家。

    早在一个月前的11月21日,中国星文化产业紧急停牌。停牌前,该股股票价格飙升41%。12月18日深夜,中国星文化产业宣布复牌。

    腾讯财经获悉,中国星文化产业宣布以每股0.2港元,向稼轩集团、Vision Path及瑞东环球等四名主体配发13.79亿股新股,及13.79亿股带有换股权的优先股,配股价较该公司停牌价0.7港元折让71.4%。4名投资者承配新股后,将合并持有该公司60%股权,其中,稼轩集团持股42%。若优先股转化后,4名投资者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75%,其中,稼轩集团持股52.5%。

    综合采访信息和中国星文化产业公告的信息显示,瑞东环球实际控制人为高振顺,他是为瑞东集团和精电国际公司董事会主席,而稼轩集团是由国美控股集团及京文唱片创始人许钟民夫人马青合资成立。据悉,本次交易将为中国星文化产业带来5.5亿港元资金,其中,稼轩集团出资近4亿港元。公告披露,Vision Path及瑞东环球等三名主体为稼轩集团一致行动人。

    通过稼轩集团对中国星文化产业的收购之举,使得国美控股低调布局文化板块的战略举措浮出水面。那么,在大资本纷纷逐鹿文化娱乐产业的背景下,国美控股的此番出手意欲何为呢?

    向华强弃盘

    2014年之前,中国星文化产业使用的是“中国传媒影视”的股票名称,隶属于中国星集团,业务涉及影视制作、影视版权、影人经纪等方面。虽然不为行外人所知,但是它名下的作品以及曾经的老板向华强,却有极高的知名度。

    向华强别名龙五,拥有电影代表作《赌神》等系列。1987年,向华强和弟弟向华胜创立永盛电影公司,后更名为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集团”)。

    2013年年报显示,中国传媒影视当年营业额约为1569万港元,按年同比下跌40.87%;毛利润475万港元,同比下跌22.35%。

    2014年3月31日,该公司公告称,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主席程杨以及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姜涤以处理其它业务为由辞职。向华强获任中国传媒影视执行董事、主席,而他同时兼任中国星(00326.HK)主席兼执行董事。向华强获任中国星和中国传媒影视主席之后,发起了对两间上市公司的业务重组。

    2014年4月10日,中国传媒影视再度公告称,正式更名为“中国星文化产业”。五天后,两家公司联合公告,中国星(00326.HK)将向中国中国星文化产业出售中国星电影全部已发行及已缴资本及待售贷款,总代价为现金434万港元。

    两间公司的业务重组,并未改善中国星文化产业业绩。2014年三季度,中国星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435万港元,按年下滑约66%,此外,公司前三季度亏损额仍高达约276万港元。

    这一业绩状况,最终导致了中国星文化产业第一大股东新亚洲媒体发展公司以及其实际控制人文化地标投资有限公司,逐步减持了所有股票。公开资料显示,文化地标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央企华润集团,截止2014年3月31日,华润集团透过关联公司持有文化地标投资有限公司11.13%股权。

    公告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6月30日,中国星文化产业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持股比例25.66%的新亚洲媒体发展公司,以及持股16.19%的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此前,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星投资)。截止2014年9月30日,中国星文化产业大股东仅余下持股量16.19%的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

    新亚洲媒体发展公司的最终减持,使得中国星和中国星文化产业的重组宣告失败。2014年10月8日,“中国星”又向“中国星文化产业”回购了此前卖出的电影制作业务股权连带股东贷款,作价约867万港元。同时,向华强辞任中国星文化产业执行董事及主席职位。

    向华强的操盘努力以及华润集团曾经的入股支持,并未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于是,中国星文化产业启动了卖盘计划。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