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挖掘“甘蔗文化”办好主题公园

2021-08-28 10:39 湛江日报  

8月25日,遂溪县组成调研组到该县北坡镇高塘村调研甘蔗主题公园。(8月27日《湛江日报》)

据《湛江日报》报道,遂溪北坡镇以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建设甘蔗主题公园。甘蔗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1550亩,核心区面积35亩,由甘蔗科技成果展示厅、红糖厂、亲水平台等组成,将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的精品。“甘蔗主题公园”的建设,令人眼前一亮。

自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遂溪已有从蔗中取汁制糖的记述,此后种植甘蔗日益普及。据《广东新语》记载,在公元6世纪以后,出现了两个甘蔗品种,一种是蔗茎比较粗壮的热带种,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昆仑蔗”,现代叫“黑蔗”;另一种是蔗茎比较细的,称为“荻蔗”“竹蔗”。到了后来,“昆仑蔗”演变为食用果蔗,“竹蔗”成了榨糖用品种。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时,民众以黑糖烹之成白,又以鸭蛋清搅之,使渣滓上浮,精英下结而成白砂糖。这种土法制作白砂糖,沿用了千余年,标志着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至清光绪年间,遂溪种蔗和产糖已颇具规模,每年输出土糖数万担。据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甘蔗一直是遂溪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遂溪县连续18年在甘蔗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甘蔗总产量方面位居全国第一名,被称为‘全国最甜县’,北坡镇种蔗量占遂溪县1/6。”“蔗是遂溪甜”,从此全国知名。

遂溪,曾经因甘蔗、蔗糖闻名全国,如今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一方面靠提质增效生产、转型健康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中探索蔗糖市场的新路径,另一方面也的确要想办法提升甘蔗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北坡镇建设甘蔗主题公园、探索“农业+观光旅游”的做法,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应对之策。

办好甘蔗主题公园,北坡镇还要在“甘蔗文化”的挖掘上多下功夫。其一,是要挖掘历史文化。遂溪古法制糖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更研发出国内首批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让遂溪制糖工艺更上一层楼。难得的是,本地古籍之中尚有对古法制糖技艺的详细描述,如清光绪《石城县志》卷二《物产》中有记载:“糖有白糖片糖,本竹蔗造之。以两石相比如两磨,大石盘承其下,纳蔗于石中,用牛牵石榨之……”遂溪制糖工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应加以整理总结。

其二,是要挖掘“甘蔗品格”。甘蔗的笔直风雅,自古为文人所赞颂。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对甘蔗情有独钟,“每吃甘蔗,恒自尾至本”,诗意地称之为“渐入佳境”。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以《甘蔗》为题作了一首诗:“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如今,一些地方更是以“甘蔗没有两头甜,当官发财两股道”来警醒党员干部坚守廉洁。笔者是遂溪人,自小就听家中长辈教导:“人生就像甘蔗,不会每段都甜,要想吃到那段甜的,就需要自己一口一口啃过去。”甘蔗从来是“好种难收”,过去每到“榨季”,收割甘蔗都是一次考验,而老一辈正是在这样的艰苦奋斗中尝到了“那段甜”。甘蔗主题公园建成后,也应大力弘扬甘蔗这份笔直高雅的坚守、这份苦尽甘来的奋斗。


作者:关月

8月25日,遂溪县组成调研组到该县北坡镇高塘村调研甘蔗主题公园。(8月27日《湛江日报》)

据《湛江日报》报道,遂溪北坡镇以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建设甘蔗主题公园。甘蔗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1550亩,核心区面积35亩,由甘蔗科技成果展示厅、红糖厂、亲水平台等组成,将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的精品。“甘蔗主题公园”的建设,令人眼前一亮。

自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遂溪已有从蔗中取汁制糖的记述,此后种植甘蔗日益普及。据《广东新语》记载,在公元6世纪以后,出现了两个甘蔗品种,一种是蔗茎比较粗壮的热带种,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昆仑蔗”,现代叫“黑蔗”;另一种是蔗茎比较细的,称为“荻蔗”“竹蔗”。到了后来,“昆仑蔗”演变为食用果蔗,“竹蔗”成了榨糖用品种。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时,民众以黑糖烹之成白,又以鸭蛋清搅之,使渣滓上浮,精英下结而成白砂糖。这种土法制作白砂糖,沿用了千余年,标志着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至清光绪年间,遂溪种蔗和产糖已颇具规模,每年输出土糖数万担。据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甘蔗一直是遂溪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遂溪县连续18年在甘蔗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甘蔗总产量方面位居全国第一名,被称为‘全国最甜县’,北坡镇种蔗量占遂溪县1/6。”“蔗是遂溪甜”,从此全国知名。

遂溪,曾经因甘蔗、蔗糖闻名全国,如今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一方面靠提质增效生产、转型健康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中探索蔗糖市场的新路径,另一方面也的确要想办法提升甘蔗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北坡镇建设甘蔗主题公园、探索“农业+观光旅游”的做法,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应对之策。

办好甘蔗主题公园,北坡镇还要在“甘蔗文化”的挖掘上多下功夫。其一,是要挖掘历史文化。遂溪古法制糖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更研发出国内首批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让遂溪制糖工艺更上一层楼。难得的是,本地古籍之中尚有对古法制糖技艺的详细描述,如清光绪《石城县志》卷二《物产》中有记载:“糖有白糖片糖,本竹蔗造之。以两石相比如两磨,大石盘承其下,纳蔗于石中,用牛牵石榨之……”遂溪制糖工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应加以整理总结。

其二,是要挖掘“甘蔗品格”。甘蔗的笔直风雅,自古为文人所赞颂。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对甘蔗情有独钟,“每吃甘蔗,恒自尾至本”,诗意地称之为“渐入佳境”。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以《甘蔗》为题作了一首诗:“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如今,一些地方更是以“甘蔗没有两头甜,当官发财两股道”来警醒党员干部坚守廉洁。笔者是遂溪人,自小就听家中长辈教导:“人生就像甘蔗,不会每段都甜,要想吃到那段甜的,就需要自己一口一口啃过去。”甘蔗从来是“好种难收”,过去每到“榨季”,收割甘蔗都是一次考验,而老一辈正是在这样的艰苦奋斗中尝到了“那段甜”。甘蔗主题公园建成后,也应大力弘扬甘蔗这份笔直高雅的坚守、这份苦尽甘来的奋斗。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