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95后”调顺网龙传承人黄志明

匠心传非遗 立志新发展

2023-01-08 15:25 湛江晚报  


黄志明为小朋友介绍调顺网龙。通讯员邱苑丹 供图

“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调顺网龙’,在其发展道路上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2005年重获新生后,更是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展演并屡屡获奖。我们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让非遗瑰宝‘调顺网龙’不断发扬光大!”

2022年12月,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对湛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进行了公示。其中,赤坎区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的代表性传承人黄志明榜上有名。近日,记者对这位“95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专访。

瑰宝

调顺网龙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调顺网龙,是中华龙文化日久淬炼衍化出的一朵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经历了六百多年,流传至今。调顺网龙项目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发源于湛江调顺岛的本土龙舞文化,将被不断发扬光大。”

黄志明如数家珍地介绍,“调顺网龙”是广东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单位为赤坎区文化馆。“调顺网龙”是赤坎区调顺村的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历代半渔半农为业,因过去偏居海岛,与外界交往不便,因此村民就地取材,以竹、木、稻草、旧渔网等农家材料来加工制作龙具,称“草龙”或“网龙”。

后来,“调顺网龙”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车炳对制作龙具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大改革,选用市面上的现代材料如胶丝、尼龙、彩带、塑带、塑管、亮片等材料,来代替笨重容易被腐蚀虫蛀的农家材料,更仿照“国家龙狮协会”规定的竞技龙标准来制作新型“网龙”。这样的龙具逐渐适合表演快速威猛、形式多样、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并减轻了队员的运动强度,套路招式多变,增强了观赏性,深受群众欢迎。

传承

调顺网龙舞进越来越多青少年心里

黄志明出生于1995年,自2011年1月加入调顺网龙艺术团后,凭借独特的天赋和勤学苦练的精神,个人技艺不断提升,一步步由队员、助教晋升为教练员及领队,开始了独立教学之路。

他多次带领调顺网龙队员参加每年的调顺村农历正月初十“年例”传统节日与各项公益展演活动。现场,精神抖擞的青年们舞起网龙,翻滚腾挪间,与激烈的锣鼓声融为一体,将龙的精气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张扬力。由于综合实力与教学能力突出,当时年仅18岁的黄志明成为有正式记录以来最年轻的第七代调顺网龙传承人。

2012年,应母校湛江市第十九中学的邀请,黄志明开始筹备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艺术传承和训练基地建设。自开始担任“校园网龙队”教练后,从教室到操场,从理论知识到动作实操,他都孜孜不倦地倾囊授出,将自己对调顺网龙的热忱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多年来,共培养出5支校园网龙队160余人,为调顺网龙队伍的壮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黄志明还多次带队参加赤坎区乃至湛江市的非遗进校园、假期非遗传承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学子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舞龙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95后”调顺网龙传承人黄志明。通讯员 供图

展望

立志调顺网龙新发展是一生坚定不移的追求

后来,黄志明应召入伍。在部队中,他也不忘把调顺网龙的龙舞技艺结合身体素质锻炼、团队训练的方式,创新了调顺网龙的艺术表演形式,并于退伍后将新技艺投入到网龙队伍的训练中来,使龙队的各项综合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省级传承人黄车炳无微不至的言传身教下,黄志明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了调顺网龙的制作与创新发展,并结合工程力学与舞美设计的要求,从龙头、龙身的制作工艺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技术方面,不断优化与升级,使网龙更加轻盈耐用,适应各种高难度的舞龙动作,成为了新一代的网龙制作艺术工匠。

“时代的发展,对‘龙的传人’而言是更大的机遇!”黄志明与时俱进,不断利用自媒体、短视频等新方式,展开调顺网龙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在担任网龙教练即将10年之际,黄志明已培训出合格队员近200多人,更是带领出多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新教练,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黄志明表示,带领调顺网龙艺术团行稳致远,让非遗传承源远流长,将是自己一生中最坚定不移的追求。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邱苑丹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黄志明为小朋友介绍调顺网龙。通讯员邱苑丹 供图

“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调顺网龙’,在其发展道路上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2005年重获新生后,更是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展演并屡屡获奖。我们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让非遗瑰宝‘调顺网龙’不断发扬光大!”

2022年12月,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对湛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进行了公示。其中,赤坎区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的代表性传承人黄志明榜上有名。近日,记者对这位“95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专访。

瑰宝

调顺网龙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调顺网龙,是中华龙文化日久淬炼衍化出的一朵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经历了六百多年,流传至今。调顺网龙项目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发源于湛江调顺岛的本土龙舞文化,将被不断发扬光大。”

黄志明如数家珍地介绍,“调顺网龙”是广东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单位为赤坎区文化馆。“调顺网龙”是赤坎区调顺村的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历代半渔半农为业,因过去偏居海岛,与外界交往不便,因此村民就地取材,以竹、木、稻草、旧渔网等农家材料来加工制作龙具,称“草龙”或“网龙”。

后来,“调顺网龙”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车炳对制作龙具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大改革,选用市面上的现代材料如胶丝、尼龙、彩带、塑带、塑管、亮片等材料,来代替笨重容易被腐蚀虫蛀的农家材料,更仿照“国家龙狮协会”规定的竞技龙标准来制作新型“网龙”。这样的龙具逐渐适合表演快速威猛、形式多样、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并减轻了队员的运动强度,套路招式多变,增强了观赏性,深受群众欢迎。

传承

调顺网龙舞进越来越多青少年心里

黄志明出生于1995年,自2011年1月加入调顺网龙艺术团后,凭借独特的天赋和勤学苦练的精神,个人技艺不断提升,一步步由队员、助教晋升为教练员及领队,开始了独立教学之路。

他多次带领调顺网龙队员参加每年的调顺村农历正月初十“年例”传统节日与各项公益展演活动。现场,精神抖擞的青年们舞起网龙,翻滚腾挪间,与激烈的锣鼓声融为一体,将龙的精气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张扬力。由于综合实力与教学能力突出,当时年仅18岁的黄志明成为有正式记录以来最年轻的第七代调顺网龙传承人。

2012年,应母校湛江市第十九中学的邀请,黄志明开始筹备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艺术传承和训练基地建设。自开始担任“校园网龙队”教练后,从教室到操场,从理论知识到动作实操,他都孜孜不倦地倾囊授出,将自己对调顺网龙的热忱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多年来,共培养出5支校园网龙队160余人,为调顺网龙队伍的壮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黄志明还多次带队参加赤坎区乃至湛江市的非遗进校园、假期非遗传承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学子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舞龙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95后”调顺网龙传承人黄志明。通讯员 供图

展望

立志调顺网龙新发展是一生坚定不移的追求

后来,黄志明应召入伍。在部队中,他也不忘把调顺网龙的龙舞技艺结合身体素质锻炼、团队训练的方式,创新了调顺网龙的艺术表演形式,并于退伍后将新技艺投入到网龙队伍的训练中来,使龙队的各项综合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省级传承人黄车炳无微不至的言传身教下,黄志明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了调顺网龙的制作与创新发展,并结合工程力学与舞美设计的要求,从龙头、龙身的制作工艺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技术方面,不断优化与升级,使网龙更加轻盈耐用,适应各种高难度的舞龙动作,成为了新一代的网龙制作艺术工匠。

“时代的发展,对‘龙的传人’而言是更大的机遇!”黄志明与时俱进,不断利用自媒体、短视频等新方式,展开调顺网龙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在担任网龙教练即将10年之际,黄志明已培训出合格队员近200多人,更是带领出多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新教练,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黄志明表示,带领调顺网龙艺术团行稳致远,让非遗传承源远流长,将是自己一生中最坚定不移的追求。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