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法画家采风创作活动启动。在为期3天的行程中,两国画家将深入湖光岩风景区等特色地标,用画笔记录这座城市的生态之美与文化底蕴。(据11月15日《湛江日报》)
中法画家携手采风,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漫话湛江”之旅。说其是“漫话”,一来是画家们主要以漫画艺术灵动表达湛江之“鲜”与“美”,二来则是艺术为桥开创了漫步地标、漫谈文明的交流新模式,让“鲜美湛江”的城市形象在轻松写意中完成了一次跨文化传播,有了“火出圈”的新契机。
艺术是跨越语言的通用密码,漫画则以其轻量感成为跨文化对话的“轻骑兵”。法国画家十分钟勾勒湖光岩盛景,在赤坎老街与“小林老师”席地探讨中西建筑融合,“小林老师”用咖啡作颜料即兴创作赠摊主……这些细节充满了“故事感”“湛江味”,如果能创作成短视频在视频号、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传播,必定能引来网友对“鲜美湛江”的一波关注。没有宏大叙事的刻意,没有宣传话语的生硬,画笔捕捉的火山岩纹路、红树林鹭影、老街烟火气,通过“以小见大”的艺术表达,让法式风情与岭南韵味在画纸上相遇,让生态之美与生活之趣“美美与共”,湛江的城市形象在一张张漫画中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可亲。
更值得点赞的是,这趟“漫话湛江”,跳出了传统城市宣传的框架,以生活化视角精准“探”出了城市温度。“小林老师”化身导游走访骑楼,在“单车咖啡”档前即兴创作,法国画家逛海鲜市场、挑选对虾生蚝现场加工的鲜活场景,让湛江的美脱离了“风景名胜”的标签,回归到日常烟火之中。这种“不端着”的传播方式,恰恰击中了当下大众的审美偏好,让城市形象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入人心。
这种“漫话湛江”的新视角,大可推广开来,应用到城市形象宣传的方方面面。可以尝试打造“漫画微场景”集群,选取赤坎老街、渔人码头闲置围栏、湖光岩景区步道等,邀请漫画家绘制“鲜美湛江”等主题漫画,每处场景配套设置“最佳打卡机位”提示牌,吸引年轻游客。同步推出“湛江漫画打卡地图”小程序,标注全市“漫画微场景”,用户扫码可查看画家创作花絮、下载漫画滤镜,可一键生成与湛江“合影”的漫画,完成3个点位打卡即可兑换海鲜市场优惠券或非遗手作体验券,用轻互动带动深度漫游。还可联动商户做“漫画联名”,推出咖啡颜料漫画创作新玩法,将游客漫画创作互动“印”在消费场景中。
一场艺术采风,既是对湛江之美的记录,更是对城市传播方式的启示。当越来越多城市陷入“千城一面”的宣传困境时,我们不妨打开“漫话湛江”新视角,用跨文化对话的形式,让生态与文化、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在艺术中流转交融,展现不一样的“鲜美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