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教育之痛:乡镇中学学生大量流失

2011-02-28 15:11 湛江新闻网  

 

    湛江新闻网讯:新学期又开始了,然而我市乡镇中学的一些老师却高兴不起来。

    连日来,笔者走访我市雷州、廉江、徐闻等县(市)多间乡镇中学,了解到各学校的初中生源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两基”工作和“普九”任务的顺利完成。

    笔者从我市多间乡镇中学了解到,今年我市的一些乡镇中学初中生流失还较为严重,与往年相比,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学生流失少的学校有一百多人,多的达到四百多人。在一乡镇第二中学笔者了解到,该校上学期有在校学生2400多人,而现在返校的学生只有2200多。其中初二级学生辍学最多,流失100多人,初一初三级都辍学几十人,学生流失严重的班级主要是普通班。据该校一班主任透露,今年该校学生返校情况还相对较好,以往严重的一年流失四百多学生。每学期前两周的周末,班主任都要下乡“劝学”,深入辍学、流失学生家中,进行游说,敦促其入学,履行其义务教育义务。遇上学生流失严重的学期,则全校教师都要下乡动员学生返校。以前学校是开学前后一段时间招生,现在是全年招生,学生什么时候来学校,学校都接收。可春节过后,由于大多辍学学生已跟村里人或亲人熟人到珠三角打工,能“劝回”的学生寥寥无几。他还谈到,作为教师,最大的伤痛就是看着一个学生就在你的眼前流失,而你明明心痛不已却无能为力。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这些学生大多过早地结束了自已的学业,流入了社会。他们有的到城市的私营工厂里当童工,有的回家协助父母务农,有的无所事事,在社会上游荡。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农村学生流失呈直线上升。为何我市乡镇中学这股流失洪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且越演越烈呢。笔者采访了部分乡镇中学教师及学生,了解到学生流失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根本原因不在于家庭经济,主要是学生“学困”,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的因素

    1、家庭观念落后。有些家长没有教育意识,相信“读书无用论”,看到少数没有文化的人也能赚大钱,而受到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当地很多读大专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找的工作工资不及农民工,有的甚至找不到工作又回到家,家长觉得自己的子女成绩不好,认为反正上不了重点大学,读不读书没什么区别,不如让孩子早点去挣钱。有些家长封建思想严重 ,重男轻女,让男孩多读书,让女孩少上学。甚至有一些家长义务教育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送孩子上学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上学读书是家长的法定义务,更不知道不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2、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虽然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但是还是有不少负担不了住宿费、伙食费的家庭。此外,学生在学校还要交资料费、补课费、作业本费等费用,而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部分家庭负担不起繁重的教育费用,孩子不得不停止学业离校打工。

    3、成长环境影响。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祖父母一起生活,老人不能很好管理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课余时间,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影响,慢慢学坏,调皮捣蛋的、跟外面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的都有,留守儿童流失也比较严重。

    二、教育内部的因素

    1、学生“学困”。乡镇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丧失信心,厌学情绪较为普遍。这些学生在小学时,由于基层小学教育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不高,学校管理不到位,以致学习功底差,各小学年复一年像赶鸭子一样不顾质量地把学生往中学推,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学都要无条件接受。这些学生在初中,老师讲课他们难以听懂,学习又怕困难,导致越来越差,在学校无所事事,只有睡觉和无意义的玩耍,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受罪。学校严格管理他们,他们有的“呆”不下去自打退堂鼓,干脆辍学回家,脱离“苦海”,自由自在。

    2、学校管理无方。一些乡镇中学周边社会治安环境不好,周边有网吧等娱乐场所,校外有勒索等现象,这些也造成了一些学生流失。一些学校校风学风差,经常有学生打架,而“普九”又把一些学生“普”上了天,规定学校不准开除学生,学校管理无力,没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约束学生,普通班里调皮的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教室变成了“无政府状态”,以致老师无法上课,一些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下去最终只好弃学。

    3、学校的教育思想不端正。大多乡镇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普遍开设重点班和普通班,这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对其身心发展也有消极影响。一些老师歧视普通班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动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教师教育不当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这也导致一些学生辍学。许多学校缺乏文体活动,没有或很少开展特长班、兴趣小组,造成部分学生特长得不到发展,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实施,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学校没有吸引力,当然他们对上学也就不感兴趣,由厌学到辍学。

    三、社会和政府的因素

    1、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一些中学缺少规范的校舍和设施,住宿生的宿舍紧张,学校食堂设施陈旧,饭菜质量差。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导致课堂信息容量少。没有开设电脑课,没有开放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学生缺少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这样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扩大了“学困生”的范围。再加之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一些学生不愿忍受寒窗之苦而辍学。

    2、教育乱收费,加重学生家庭负担。当地政府用于教育的投入少,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学校内部便出现了教育乱收费现象,再加上供应学生正常学习的交通费、生活费等费用,从而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一些学生因此辍学。

    3、地方政府执法不力。当地政府没有把义务教育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不入学或辍学的学生不采取任何措施,使动员流失生返校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后记:

    初学生流失严重是农村学校普遍问题,如果这股流失洪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代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21世纪社会的竞争渐渐成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后备人才,学校教育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应加强校风管理及学风建设;学生个人则应树立信心,努力成才。只有全社会都“发力”,“给力”义务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初中生中途流失。

作者:恣情

 

    湛江新闻网讯:新学期又开始了,然而我市乡镇中学的一些老师却高兴不起来。

    连日来,笔者走访我市雷州、廉江、徐闻等县(市)多间乡镇中学,了解到各学校的初中生源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两基”工作和“普九”任务的顺利完成。

    笔者从我市多间乡镇中学了解到,今年我市的一些乡镇中学初中生流失还较为严重,与往年相比,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学生流失少的学校有一百多人,多的达到四百多人。在一乡镇第二中学笔者了解到,该校上学期有在校学生2400多人,而现在返校的学生只有2200多。其中初二级学生辍学最多,流失100多人,初一初三级都辍学几十人,学生流失严重的班级主要是普通班。据该校一班主任透露,今年该校学生返校情况还相对较好,以往严重的一年流失四百多学生。每学期前两周的周末,班主任都要下乡“劝学”,深入辍学、流失学生家中,进行游说,敦促其入学,履行其义务教育义务。遇上学生流失严重的学期,则全校教师都要下乡动员学生返校。以前学校是开学前后一段时间招生,现在是全年招生,学生什么时候来学校,学校都接收。可春节过后,由于大多辍学学生已跟村里人或亲人熟人到珠三角打工,能“劝回”的学生寥寥无几。他还谈到,作为教师,最大的伤痛就是看着一个学生就在你的眼前流失,而你明明心痛不已却无能为力。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这些学生大多过早地结束了自已的学业,流入了社会。他们有的到城市的私营工厂里当童工,有的回家协助父母务农,有的无所事事,在社会上游荡。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农村学生流失呈直线上升。为何我市乡镇中学这股流失洪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且越演越烈呢。笔者采访了部分乡镇中学教师及学生,了解到学生流失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根本原因不在于家庭经济,主要是学生“学困”,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的因素

    1、家庭观念落后。有些家长没有教育意识,相信“读书无用论”,看到少数没有文化的人也能赚大钱,而受到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当地很多读大专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找的工作工资不及农民工,有的甚至找不到工作又回到家,家长觉得自己的子女成绩不好,认为反正上不了重点大学,读不读书没什么区别,不如让孩子早点去挣钱。有些家长封建思想严重 ,重男轻女,让男孩多读书,让女孩少上学。甚至有一些家长义务教育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送孩子上学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上学读书是家长的法定义务,更不知道不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2、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虽然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但是还是有不少负担不了住宿费、伙食费的家庭。此外,学生在学校还要交资料费、补课费、作业本费等费用,而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部分家庭负担不起繁重的教育费用,孩子不得不停止学业离校打工。

    3、成长环境影响。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祖父母一起生活,老人不能很好管理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课余时间,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影响,慢慢学坏,调皮捣蛋的、跟外面的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的都有,留守儿童流失也比较严重。

    二、教育内部的因素

    1、学生“学困”。乡镇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丧失信心,厌学情绪较为普遍。这些学生在小学时,由于基层小学教育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不高,学校管理不到位,以致学习功底差,各小学年复一年像赶鸭子一样不顾质量地把学生往中学推,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学都要无条件接受。这些学生在初中,老师讲课他们难以听懂,学习又怕困难,导致越来越差,在学校无所事事,只有睡觉和无意义的玩耍,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受罪。学校严格管理他们,他们有的“呆”不下去自打退堂鼓,干脆辍学回家,脱离“苦海”,自由自在。

    2、学校管理无方。一些乡镇中学周边社会治安环境不好,周边有网吧等娱乐场所,校外有勒索等现象,这些也造成了一些学生流失。一些学校校风学风差,经常有学生打架,而“普九”又把一些学生“普”上了天,规定学校不准开除学生,学校管理无力,没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约束学生,普通班里调皮的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教室变成了“无政府状态”,以致老师无法上课,一些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下去最终只好弃学。

    3、学校的教育思想不端正。大多乡镇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普遍开设重点班和普通班,这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对其身心发展也有消极影响。一些老师歧视普通班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动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教师教育不当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这也导致一些学生辍学。许多学校缺乏文体活动,没有或很少开展特长班、兴趣小组,造成部分学生特长得不到发展,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实施,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学校没有吸引力,当然他们对上学也就不感兴趣,由厌学到辍学。

    三、社会和政府的因素

    1、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一些中学缺少规范的校舍和设施,住宿生的宿舍紧张,学校食堂设施陈旧,饭菜质量差。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导致课堂信息容量少。没有开设电脑课,没有开放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学生缺少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这样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扩大了“学困生”的范围。再加之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一些学生不愿忍受寒窗之苦而辍学。

    2、教育乱收费,加重学生家庭负担。当地政府用于教育的投入少,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学校内部便出现了教育乱收费现象,再加上供应学生正常学习的交通费、生活费等费用,从而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一些学生因此辍学。

    3、地方政府执法不力。当地政府没有把义务教育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不入学或辍学的学生不采取任何措施,使动员流失生返校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后记:

    初学生流失严重是农村学校普遍问题,如果这股流失洪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代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21世纪社会的竞争渐渐成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后备人才,学校教育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应加强校风管理及学风建设;学生个人则应树立信心,努力成才。只有全社会都“发力”,“给力”义务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初中生中途流失。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