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名满雷州的“乔家大院”

2011-04-10 00:00 湛江晚报  

“伟文”第全貌。

“伟文”第全貌。

主房檐宇间的屏板木刻工艺精致。

主房檐宇间的屏板木刻工艺精致。

现今“伟文”第仍能看出昔日辉煌。

现今“伟文”第仍能看出昔日辉煌。

“伟文”第前庭。

“伟文”第前庭。

    东林村坐落悠悠南渡河畔,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历史十分悠久。始祖为翰林七十一学士的林翠夫,其后人林子梁富甲一方,仁义万方。清末民初,“东林子梁、下河兆祥,宾合成珠,上朗既夫”顺口成溜一度传为美谈,名震三雷。“东林子梁”位居魁首,可见其商贾领袖的显赫地位。“子梁”为字,姓林,名嘉材,世族宽厚待人,为仁道义,知恩图报,家和业兴。

    近日,记者走进当数雷州古民居之冠的东林村,尽管今日铅华洗尽,但那斑驳淋漓的记忆依然从华居豪宅墙缝壁隙里脉动着含蓄蕴籍的历史人文气息——

    车子从雷城开出,沿着207国道往海南方向行进。烟花三月,嘉禾拥翠,花木扶疏,好鸟嘤嘤成韵,恰如“一路春风送到家”。循着“往东林古民居”的指示牌在松竹镇东园村路口段左转,过了马路顺着旧国防路再右拐“村村通”硬底化水泥路,很快来到距城约8公里的南兴镇东林村。

    豪宅群落:规模和建筑特色雷州之最

    东林村世居林姓,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据陈昌齐的《海康县志》载,明清时属延德乡管辖。东林村自古崇尚兴学,文人蔚起,东林始祖林翠夫是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壬戊科特奏进士、翰林七十一学士,升内秘阁校书郎。后有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雷州第一解元林文亨等6人,举人11人,贡生等58人,任官职者45人。如此鼎盛文运,绵绵书香,名传后世,响及三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鼎盛时期,大家望族达100多人户,华厦广屋鳞次栉比。该村现有3000人左右。

    记者踏着曲尺状青石板路内入,宛如追溯一段流逝的历史。据了解,东林村现存共有16条青石板巷,其中最长最旧的石板巷是“仁里巷”,名取源自《论语》典故“居仁由里”之义,全长155米,建于南宋祥兴年间。

    古民居群中,有4座明代居宅,全部为砖木结构,每座正屋均有5个房间,分主间、次间、梢间,房间狭窄,屋矮斜长。清代古民居主要有“司马第”、“大夫第”、“藩佐第”、“桂庐”、“伟文”等,各具特色,且皆为华居豪宅。说起村史,村民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看护古民居的林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古民居,其规模和建筑特色,当数雷州之最!”东林村现在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古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其中,“东林子梁”世族的“伟文”第独具一格,号称雷州的“乔家大院”。

    豪宅装饰: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顺着东南角青龙门楼逐步递进,门口两大石鼓把持,内行分3进,一步一景,洞户连房相互对称,藏风聚气。布局精致,讲究格调,辗转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伟文”第,美轮美奂。内部装饰,更是令人叫绝。屋脊有灰雕,屋脊角翘灰塑龙形卷草如意纹,檐头灰塑山水花鸟,檐际雕刻瑞兽祥鸟、花果虫鱼,檐内际壁描绘山水、牡丹、荷花、红梅、芍菊、八宝及雕刻镂空富贵名花文饰,雄厚大方。真是“仁兽游樑,祥禽集脊”。细看,左右山墙有粉彩;而其中以中厅和主房檐宇间的屏板中的木刻工艺最为精致,内容最为丰富。不但有群芳谱,而且有百兽图,更有山水、人物。如以《水浒传》中108个好汉为素材,雕刻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神态各异,异彩纷呈,简直是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林子梁为装饰华屋,重金礼聘四方能工巧匠,他们历时三年之久才大功告成。这显示了林子梁具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浓厚的人文审美情趣。

    豪宅范式:符合儒家理念,传递文化气息

    《黄帝宅经》中说:“夫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我想富甲一方的林子梁肯定深谙其中奥妙道理的。从他卜居的“伟文”第可见端倪。

    首先,“伟文”第,坐子向午,取“阳生于子,极于午”的要旨,宅分三进,四合院,面积约5000平方米,气势恢宏。一进为门楼,二进为中厅,三进为后院,周遭包簾环伺。若以人体打比方,后院就是头,中厅是身,耳房是肩,厢房是臂,回廊是拱手,天井为口腔。空中鸟瞰,“伟文”第恰似一个峨冠博带之人,端坐太师椅上面,“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居安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从容吐纳,雍容大度。

    其次,宅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所。《易经》有风火“家人卦”。《彖经》说:家人卦的六二爻,九五爻,分别居于内外卦的中位,而得正。这犹如一个家庭之中,男主外,女主内一样,男女各得其所,彼此不错位,不越位,就是得正。这正是合乎“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的儒家理念。“阴阳和而雨泽降,夫妻和而百业兴。”从《林子梁家谱》中可以看到他世代替兴,诗书传家,人文蔚盛,颇多金枝玉叶。之所以如此,人们都说这是得祖宅“风水”荫庇,其实“伟文”第中所传递的“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的文化气息,才是家族的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真正根脉,这就是韩昌黎所谓的“根之深者其实坠,膏之沃者其光晔”。

    豪宅主人:

    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

    梁成玖《海康县续志·选举志》中有载,一方贾商巨富“子梁”为字,姓林,名嘉材,官至“刑部额外郎中山东司行走”,“晋授资政大夫加六级”。

    “林子梁生于清道观年间,曾祖叫林斯猷,祖父叫林邦槐,父亲叫林春华。”村中已经92高龄的族老林经伦找到族谱,翻开发黄的手抄内页,娓娓道来:“他共育有儿子4人:龙年、鸾年、骏年、麟年。”村里先祖经常告诫后人要宽厚待人,知恩图报,“子梁”世族亦一直敦亲睦邻。

    相传,因村子地处雷州东洋万顷田畴的中心地带,有一年洪水来袭,年幼的子梁来不及躲避,被大水冲走。凭着一股顽强的意念自救,他幸运地抓住了一支浮木,顺着水势被冲到了松竹洋西汀附近,被一穷人家救起。因当时发大灾粮缺米少,该户人家妻子考虑到生活压力大,最后还是送给邻居接养。后经查找,邻居才把小子梁送回东林村,令其父林春华格外感激。除了盛情设宴款待之外,还付给银两一担箩筐以示感谢。

    采访时,知情村民还讲到了他们当中口口相传关于“东林子梁”世族身富为仁亦道义的“后史”。

    勤劳起家节俭持家,林子梁一边养护着祖辈留下的数十亩田租,一边设法收购田地提升自家购买力搞好“经营”,进而到城月、廉江、茂名、广州湾等地发展当铺实业。

    当时,雷州东、西洋常遇咸潮袭击,许多佃户也因此丢荒或忍痛卖田。这时候,闻讯而来的外商趁机大量收购再转租,或大放高利贷暴富,百姓相当反感。就此,子梁决定从外商手中买回,或收回咸田集中组织长工开渠“洗田”。

    子梁买田,有些让卖者自行耕种,过几年再收租。或者,租户跟他挪借现钱未能及时还上,他则让欠,不加息。借着威信,大家有地时更愿意转让给他。慢慢地,累积收购,他坐拥超过上万亩良田,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作者:陈昌波 王宇 周靖典

“伟文”第全貌。

“伟文”第全貌。

主房檐宇间的屏板木刻工艺精致。

主房檐宇间的屏板木刻工艺精致。

现今“伟文”第仍能看出昔日辉煌。

现今“伟文”第仍能看出昔日辉煌。

“伟文”第前庭。

“伟文”第前庭。

    东林村坐落悠悠南渡河畔,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历史十分悠久。始祖为翰林七十一学士的林翠夫,其后人林子梁富甲一方,仁义万方。清末民初,“东林子梁、下河兆祥,宾合成珠,上朗既夫”顺口成溜一度传为美谈,名震三雷。“东林子梁”位居魁首,可见其商贾领袖的显赫地位。“子梁”为字,姓林,名嘉材,世族宽厚待人,为仁道义,知恩图报,家和业兴。

    近日,记者走进当数雷州古民居之冠的东林村,尽管今日铅华洗尽,但那斑驳淋漓的记忆依然从华居豪宅墙缝壁隙里脉动着含蓄蕴籍的历史人文气息——

    车子从雷城开出,沿着207国道往海南方向行进。烟花三月,嘉禾拥翠,花木扶疏,好鸟嘤嘤成韵,恰如“一路春风送到家”。循着“往东林古民居”的指示牌在松竹镇东园村路口段左转,过了马路顺着旧国防路再右拐“村村通”硬底化水泥路,很快来到距城约8公里的南兴镇东林村。

    豪宅群落:规模和建筑特色雷州之最

    东林村世居林姓,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据陈昌齐的《海康县志》载,明清时属延德乡管辖。东林村自古崇尚兴学,文人蔚起,东林始祖林翠夫是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壬戊科特奏进士、翰林七十一学士,升内秘阁校书郎。后有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雷州第一解元林文亨等6人,举人11人,贡生等58人,任官职者45人。如此鼎盛文运,绵绵书香,名传后世,响及三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鼎盛时期,大家望族达100多人户,华厦广屋鳞次栉比。该村现有3000人左右。

    记者踏着曲尺状青石板路内入,宛如追溯一段流逝的历史。据了解,东林村现存共有16条青石板巷,其中最长最旧的石板巷是“仁里巷”,名取源自《论语》典故“居仁由里”之义,全长155米,建于南宋祥兴年间。

    古民居群中,有4座明代居宅,全部为砖木结构,每座正屋均有5个房间,分主间、次间、梢间,房间狭窄,屋矮斜长。清代古民居主要有“司马第”、“大夫第”、“藩佐第”、“桂庐”、“伟文”等,各具特色,且皆为华居豪宅。说起村史,村民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看护古民居的林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古民居,其规模和建筑特色,当数雷州之最!”东林村现在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古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其中,“东林子梁”世族的“伟文”第独具一格,号称雷州的“乔家大院”。

    豪宅装饰: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顺着东南角青龙门楼逐步递进,门口两大石鼓把持,内行分3进,一步一景,洞户连房相互对称,藏风聚气。布局精致,讲究格调,辗转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伟文”第,美轮美奂。内部装饰,更是令人叫绝。屋脊有灰雕,屋脊角翘灰塑龙形卷草如意纹,檐头灰塑山水花鸟,檐际雕刻瑞兽祥鸟、花果虫鱼,檐内际壁描绘山水、牡丹、荷花、红梅、芍菊、八宝及雕刻镂空富贵名花文饰,雄厚大方。真是“仁兽游樑,祥禽集脊”。细看,左右山墙有粉彩;而其中以中厅和主房檐宇间的屏板中的木刻工艺最为精致,内容最为丰富。不但有群芳谱,而且有百兽图,更有山水、人物。如以《水浒传》中108个好汉为素材,雕刻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神态各异,异彩纷呈,简直是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林子梁为装饰华屋,重金礼聘四方能工巧匠,他们历时三年之久才大功告成。这显示了林子梁具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浓厚的人文审美情趣。

    豪宅范式:符合儒家理念,传递文化气息

    《黄帝宅经》中说:“夫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我想富甲一方的林子梁肯定深谙其中奥妙道理的。从他卜居的“伟文”第可见端倪。

    首先,“伟文”第,坐子向午,取“阳生于子,极于午”的要旨,宅分三进,四合院,面积约5000平方米,气势恢宏。一进为门楼,二进为中厅,三进为后院,周遭包簾环伺。若以人体打比方,后院就是头,中厅是身,耳房是肩,厢房是臂,回廊是拱手,天井为口腔。空中鸟瞰,“伟文”第恰似一个峨冠博带之人,端坐太师椅上面,“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居安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从容吐纳,雍容大度。

    其次,宅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所。《易经》有风火“家人卦”。《彖经》说:家人卦的六二爻,九五爻,分别居于内外卦的中位,而得正。这犹如一个家庭之中,男主外,女主内一样,男女各得其所,彼此不错位,不越位,就是得正。这正是合乎“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的儒家理念。“阴阳和而雨泽降,夫妻和而百业兴。”从《林子梁家谱》中可以看到他世代替兴,诗书传家,人文蔚盛,颇多金枝玉叶。之所以如此,人们都说这是得祖宅“风水”荫庇,其实“伟文”第中所传递的“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的文化气息,才是家族的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真正根脉,这就是韩昌黎所谓的“根之深者其实坠,膏之沃者其光晔”。

    豪宅主人:

    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

    梁成玖《海康县续志·选举志》中有载,一方贾商巨富“子梁”为字,姓林,名嘉材,官至“刑部额外郎中山东司行走”,“晋授资政大夫加六级”。

    “林子梁生于清道观年间,曾祖叫林斯猷,祖父叫林邦槐,父亲叫林春华。”村中已经92高龄的族老林经伦找到族谱,翻开发黄的手抄内页,娓娓道来:“他共育有儿子4人:龙年、鸾年、骏年、麟年。”村里先祖经常告诫后人要宽厚待人,知恩图报,“子梁”世族亦一直敦亲睦邻。

    相传,因村子地处雷州东洋万顷田畴的中心地带,有一年洪水来袭,年幼的子梁来不及躲避,被大水冲走。凭着一股顽强的意念自救,他幸运地抓住了一支浮木,顺着水势被冲到了松竹洋西汀附近,被一穷人家救起。因当时发大灾粮缺米少,该户人家妻子考虑到生活压力大,最后还是送给邻居接养。后经查找,邻居才把小子梁送回东林村,令其父林春华格外感激。除了盛情设宴款待之外,还付给银两一担箩筐以示感谢。

    采访时,知情村民还讲到了他们当中口口相传关于“东林子梁”世族身富为仁亦道义的“后史”。

    勤劳起家节俭持家,林子梁一边养护着祖辈留下的数十亩田租,一边设法收购田地提升自家购买力搞好“经营”,进而到城月、廉江、茂名、广州湾等地发展当铺实业。

    当时,雷州东、西洋常遇咸潮袭击,许多佃户也因此丢荒或忍痛卖田。这时候,闻讯而来的外商趁机大量收购再转租,或大放高利贷暴富,百姓相当反感。就此,子梁决定从外商手中买回,或收回咸田集中组织长工开渠“洗田”。

    子梁买田,有些让卖者自行耕种,过几年再收租。或者,租户跟他挪借现钱未能及时还上,他则让欠,不加息。借着威信,大家有地时更愿意转让给他。慢慢地,累积收购,他坐拥超过上万亩良田,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