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者更热,冷者更冷!
热门专业更热了,冷门专业更冷了。不少学校招办工作人员今年有这样的感受。
汕头大学招办主任曾锐表示,该校经济类、工商管理类、英语、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专业第一专业志愿就全部投档满额。部分专业的报考情况比去年更加集中,比如英语专业理科一次投档数是招生数的6倍,经济学类达到了5倍;而一些理科、法学、公共管理专业等则较冷。
“这种专业志愿不平衡的问题去年就出现了,不过今年更明显!”曾锐分析,因为专业志愿不平衡,再加上也有不少学生不允许调剂志愿,给学校录取带来了困难,直接退档对学生来说也很可惜。
曾锐表示,学校会通过电话和学生沟通,争取学生能够允许调整专业志愿。
华南师范大学同样面临考生志愿扎堆的情况,为此,该校临时决定,增加个别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数,对于服从专业调配的考生全部录取。
今年才是“正常现象”!
长期研究高考填报志愿工作的华附高三级级长龚德昌认为,今年中大、华工、暨大、广外等名校分数线飙高的现象是“正常”的,去年名校排位过低反而是“不正常的”!他更断言,“以后这些名校的排位都会如此”。
龚德昌指出,去年广东首次实行平行志愿,一切都在摸索中,因此考生报考也趋于保守。但经过去年的实践,今年考生都有了把握。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有关专家也鼓励考生“冲一冲”。
为什么说中大录取排位在6000名以内正常,10000名排位是不正常的呢?在一些中学老师眼中,还有另外一道“加法”。龚德昌分析,清华、北大等外省名校在广东招生计划加起来总共1000多人,加上中大和华工共招生6000多人。这样看来,中大的录取最低排位自然到了这一分数段。他提出,随着平行志愿的推广成熟完善,高校录取的排位也就逐步稳定下来。
对于录取分数“扁平化”的后果,龚德昌认为,这是平行志愿的必然后果,也是相对不利的一面,但平行志愿毕竟能够避免考生“高分低录”,相对公平。事实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对平行志愿进行了一定改革,区别于其它省,广东的平行志愿增加了一个志愿组,把负面因素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