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徐闻“热带果王”何时称“王”市场

2011-10-13 10:36 湛江日报  

国庆节期间,朋友从广州回到徐闻,想购买几个本地菠萝蜜带回广州,结果找遍街头农家都找不到几个本地菠萝蜜。朋友说,徐闻菠萝蜜最好吃,那种甘香味让广州的同事都流口水,这次想带几个回去让他们解谗,可就是有市无货,这样优质畅销的水果应发展起来,让徐闻的水果品牌打响珠三角。

徐闻菠萝蜜素来享有盛誉,已是徐闻最有特色的水果之一,其甘香味独一无二,即使是盛产菠萝蜜的海南岛摆上这种水果,也是徐闻的卖最贵,但由于徐闻菠萝蜜产量很少,在市场还是一果难求。

香满农家院 回首难寻觅

菠萝蜜也叫“树菠萝”、“木菠萝”,属于热带水果,果硕大体肥,素有“热带果王”美称,也是世界上珍稀水果之一。菠萝蜜原产于东南亚及印度一带,据悉1000多年前从马来西亚引进我国的海南、雷州半岛,历年来在徐闻、海南岛的农家庭院广泛种植,硕果累累,广西、云南部分地区也可生长。

但徐闻的肥沃火山土壤,种出菠萝蜜以其独特的香甜脆口最为出名,尤其是该县中西部及雷州市的西南部相对干旱少雨,日照充足,不仅病虫害残果少,果形硕大美观,而且香甜味相当浓烈,入口难忘,其原理与新疆哈密瓜一样,独特的环境气候造就独特的产品,成为市场青睐的佳果。

“徐闻菠萝蜜大有市场。”在街头上摆卖了近20年菠萝蜜的庄炳琴深有感触地说。他经常到乡下收购菠萝蜜果,还没摆上街头就卖出去,价钱比其他地方产的贵得多,如今正宗的当地菠萝蜜每斤三四元,海南、广西等地的卖一两元。本地菠萝蜜稀少,原因是只习惯于庭院种植,很多成果挂在树上就被人家抢卖去了。他常为拿不到货而苦恼,只能到海南进货充数,本地菠萝蜜在市场上成为“买人不吃,吃人不买”的“礼品”了。

记者来到徐闻县海安镇广安村,全村40多户几乎家家庭院种有菠萝蜜,村民谢成毅说,现在收果期差不多结束了——开春后一棵树从树干到杈桠都挂满果实,几个月后成果,满院闻香,一树挂果一般有10来个,多的三五十个,每个从十多斤到三四十斤不等,收果时每天果贩及有钱人都前来转悠,每斤两三块钱,供不应求,正常年份一棵树纯收入一两千元以上,相当于种一亩瓜菜了。

菠萝蜜挂果多,当地人把它看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徐闻一干部曾经在徐闻县委大院里数过一棵菠萝蜜树上的果实,整整有99个之多。

村党支部书记王政大对记者说,徐闻的农家院子广泛种有菠萝蜜,传统上作为家庭水果,现在已成为市场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价值越来越贵。广安村农民靠院子里的一两棵菠萝蜜,几乎每家一年都有两三千收入,对农民来说是笔不少而稳定的收入了;同时,菠萝蜜也是风景绿化树,树身是名贵木材,可惜一直没大规模发展起来。

“庭院果”走俏 田园在呼唤

很多人都奇怪,徐闻菠萝蜜前景好,种植容易,是绿色水果,市场广阔,效益明显,可为何没有大面积发展起来呢?

徐闻县农业局副局长何国彬说,主要受传统习惯影响,很多农民认为菠萝蜜需要“人气”,只能庭前屋后种植,野外扩展就不会挂果。同时,本地菠萝蜜一般从种苗到挂果要七八年时间,大面积种植不容易,很多老百姓没有这么大的投资,也不想冒这个险,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外,种植和销售只是老百姓“单打独斗”,呈分散之势,根本成不了气候,更别说形成产业链条——这诸多因素制约了菠萝蜜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之窘困于“庭院经济”,农户习惯于小打小闹。

“海南的菠萝蜜已发展近10万亩了,并且从马来西亚引进新品种,三五年就开始挂果,一亩高产的五六吨,已卖到上海等大城市超市,每亩产值近万元,当地农民都发财了。”经常到海南经销菠萝蜜的庄良郭感慨地说,“可徐闻仍然困守于庭院种植,成为老鼠尾巴上的痔疮——大不了。其实菠萝蜜田园大面积种植在徐闻也应该行得通,龙塘镇一位姓陈的农民种有17亩,每年都是硕果累累,今年收入近20万元,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于是记者一路打听来到龙塘镇墟边,赫然看到一大片成林成荫的菠萝蜜。虽然找不到姓陈的种植户,当地农民纷纷说,陈某发了,从马来西亚引进新品种,一亩二三十棵树,四年多就挂果,每年都有10多万元收入,又省工易管理,种植其他水果都没有这种效益,现在大家都想砍掉香蕉种菠萝蜜了。

龙塘镇镇委书记陈新说,这块树菠萝都成为农民结构调整的榜样了,也证明树菠萝种植可以在徐闻广泛推开,利用我们土地肥沃、光热充足的有利条件,发展成规模产业,可成为徐闻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异军突起日 “果王”称“王”时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对风味独特的菠萝蜜水果作了推介,“岭南佳果”实至名归。改革开放后,南方菠萝蜜开始从农家水果走上了市场,并且登上了“大雅之堂”,金黄的果肉制作成果脯、果干、脆片,也大行其市,成为韩、日等高端市场喜爱的水果制品。

徐闻菠萝蜜“藏在深闺”太久了,一直不鸣,何时能一鸣惊人?人们期待着徐闻这具有广阔前景的水果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千千万万农民致富的龙头产业。

徐闻县农业局吴珍局长说,徐闻菠萝蜜独特品质赋予它广阔的前景,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让其发展壮大。但许多农民担心大规模种植,就没有这样的好价,甚至会“果丰伤农”。这有一定道理,但菠萝蜜是热带水果,全国能种植的地方不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徐闻菠萝蜜的那种香甜味绝无仅有,果质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占有市场优势。政府相应拿出推动菠萝蜜发展的产业规划,加强保鲜流通,加工生产果脯、果干等,形成菠萝蜜丰产丰收的保证链条,提升产业水平,保持这种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徐闻“热带果王”就能称“王”市场。

何国彬说,徐闻菠萝蜜种植大有作为,关键是我们要保持徐闻菠萝蜜本质,发展本地菠萝蜜,通过本地品种改良引导农民广泛种植,提高产量保持质量,打响徐闻水果品牌,高价进军港澳及国外市场,以效益带动发展,让菠萝蜜水果成为又一条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作者:赖寒霜 刘卫 林望晓

国庆节期间,朋友从广州回到徐闻,想购买几个本地菠萝蜜带回广州,结果找遍街头农家都找不到几个本地菠萝蜜。朋友说,徐闻菠萝蜜最好吃,那种甘香味让广州的同事都流口水,这次想带几个回去让他们解谗,可就是有市无货,这样优质畅销的水果应发展起来,让徐闻的水果品牌打响珠三角。

徐闻菠萝蜜素来享有盛誉,已是徐闻最有特色的水果之一,其甘香味独一无二,即使是盛产菠萝蜜的海南岛摆上这种水果,也是徐闻的卖最贵,但由于徐闻菠萝蜜产量很少,在市场还是一果难求。

香满农家院 回首难寻觅

菠萝蜜也叫“树菠萝”、“木菠萝”,属于热带水果,果硕大体肥,素有“热带果王”美称,也是世界上珍稀水果之一。菠萝蜜原产于东南亚及印度一带,据悉1000多年前从马来西亚引进我国的海南、雷州半岛,历年来在徐闻、海南岛的农家庭院广泛种植,硕果累累,广西、云南部分地区也可生长。

但徐闻的肥沃火山土壤,种出菠萝蜜以其独特的香甜脆口最为出名,尤其是该县中西部及雷州市的西南部相对干旱少雨,日照充足,不仅病虫害残果少,果形硕大美观,而且香甜味相当浓烈,入口难忘,其原理与新疆哈密瓜一样,独特的环境气候造就独特的产品,成为市场青睐的佳果。

“徐闻菠萝蜜大有市场。”在街头上摆卖了近20年菠萝蜜的庄炳琴深有感触地说。他经常到乡下收购菠萝蜜果,还没摆上街头就卖出去,价钱比其他地方产的贵得多,如今正宗的当地菠萝蜜每斤三四元,海南、广西等地的卖一两元。本地菠萝蜜稀少,原因是只习惯于庭院种植,很多成果挂在树上就被人家抢卖去了。他常为拿不到货而苦恼,只能到海南进货充数,本地菠萝蜜在市场上成为“买人不吃,吃人不买”的“礼品”了。

记者来到徐闻县海安镇广安村,全村40多户几乎家家庭院种有菠萝蜜,村民谢成毅说,现在收果期差不多结束了——开春后一棵树从树干到杈桠都挂满果实,几个月后成果,满院闻香,一树挂果一般有10来个,多的三五十个,每个从十多斤到三四十斤不等,收果时每天果贩及有钱人都前来转悠,每斤两三块钱,供不应求,正常年份一棵树纯收入一两千元以上,相当于种一亩瓜菜了。

菠萝蜜挂果多,当地人把它看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徐闻一干部曾经在徐闻县委大院里数过一棵菠萝蜜树上的果实,整整有99个之多。

村党支部书记王政大对记者说,徐闻的农家院子广泛种有菠萝蜜,传统上作为家庭水果,现在已成为市场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价值越来越贵。广安村农民靠院子里的一两棵菠萝蜜,几乎每家一年都有两三千收入,对农民来说是笔不少而稳定的收入了;同时,菠萝蜜也是风景绿化树,树身是名贵木材,可惜一直没大规模发展起来。

“庭院果”走俏 田园在呼唤

很多人都奇怪,徐闻菠萝蜜前景好,种植容易,是绿色水果,市场广阔,效益明显,可为何没有大面积发展起来呢?

徐闻县农业局副局长何国彬说,主要受传统习惯影响,很多农民认为菠萝蜜需要“人气”,只能庭前屋后种植,野外扩展就不会挂果。同时,本地菠萝蜜一般从种苗到挂果要七八年时间,大面积种植不容易,很多老百姓没有这么大的投资,也不想冒这个险,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外,种植和销售只是老百姓“单打独斗”,呈分散之势,根本成不了气候,更别说形成产业链条——这诸多因素制约了菠萝蜜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之窘困于“庭院经济”,农户习惯于小打小闹。

“海南的菠萝蜜已发展近10万亩了,并且从马来西亚引进新品种,三五年就开始挂果,一亩高产的五六吨,已卖到上海等大城市超市,每亩产值近万元,当地农民都发财了。”经常到海南经销菠萝蜜的庄良郭感慨地说,“可徐闻仍然困守于庭院种植,成为老鼠尾巴上的痔疮——大不了。其实菠萝蜜田园大面积种植在徐闻也应该行得通,龙塘镇一位姓陈的农民种有17亩,每年都是硕果累累,今年收入近20万元,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于是记者一路打听来到龙塘镇墟边,赫然看到一大片成林成荫的菠萝蜜。虽然找不到姓陈的种植户,当地农民纷纷说,陈某发了,从马来西亚引进新品种,一亩二三十棵树,四年多就挂果,每年都有10多万元收入,又省工易管理,种植其他水果都没有这种效益,现在大家都想砍掉香蕉种菠萝蜜了。

龙塘镇镇委书记陈新说,这块树菠萝都成为农民结构调整的榜样了,也证明树菠萝种植可以在徐闻广泛推开,利用我们土地肥沃、光热充足的有利条件,发展成规模产业,可成为徐闻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异军突起日 “果王”称“王”时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对风味独特的菠萝蜜水果作了推介,“岭南佳果”实至名归。改革开放后,南方菠萝蜜开始从农家水果走上了市场,并且登上了“大雅之堂”,金黄的果肉制作成果脯、果干、脆片,也大行其市,成为韩、日等高端市场喜爱的水果制品。

徐闻菠萝蜜“藏在深闺”太久了,一直不鸣,何时能一鸣惊人?人们期待着徐闻这具有广阔前景的水果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千千万万农民致富的龙头产业。

徐闻县农业局吴珍局长说,徐闻菠萝蜜独特品质赋予它广阔的前景,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让其发展壮大。但许多农民担心大规模种植,就没有这样的好价,甚至会“果丰伤农”。这有一定道理,但菠萝蜜是热带水果,全国能种植的地方不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徐闻菠萝蜜的那种香甜味绝无仅有,果质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占有市场优势。政府相应拿出推动菠萝蜜发展的产业规划,加强保鲜流通,加工生产果脯、果干等,形成菠萝蜜丰产丰收的保证链条,提升产业水平,保持这种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徐闻“热带果王”就能称“王”市场。

何国彬说,徐闻菠萝蜜种植大有作为,关键是我们要保持徐闻菠萝蜜本质,发展本地菠萝蜜,通过本地品种改良引导农民广泛种植,提高产量保持质量,打响徐闻水果品牌,高价进军港澳及国外市场,以效益带动发展,让菠萝蜜水果成为又一条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