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赤坎区海棠路路口一家公厕中断收费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收费。对此,部分市民表示理解,也有部分市民“不买账”,持反对态度激烈。那么,共厕作为城市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究竟该免费对外开放还是收费经营呢?
所见:收费公厕管理相对到位
在实施收费管理后的海棠路路口公厕门口,挂着一张“每人收费0.5元”告示牌,一名身穿工衣的环卫工把守门口。下午4时许,一名如厕的中年妇女对管理人员的收费要求,十分不悦:“让我上完再给你就不行吗?还怕我不给钱啊?”,女工默然。
公厕墙体上张贴着一份赤坎区物价局“关于对公厕管理收费的批复”文件,上面列出公厕收费标准。步入厕内,其卫生环境相对整洁,新刷的木窗门留着淡淡的漆味。
争论:公厕应否收费?
对于公厕收费,市民褒贬不一。有声音表示收费管理可以理解,但也有声音说,提供免费服务理应是政府部门的义务。
“公共厕所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设,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及场所上都陆续对公众免费开放,例如图书馆、博物馆,为什么公共厕所就不能免费开放?”海棠小区的一名居民说。
“有人看守加强管理,人家收一点钱也算合理的,水费、电费也都要钱啊。以前不收费没人管理时,公厕的水龙头、门窗、电线经常被盗走,那股臭味熏得我们蹲都不敢蹲。”公厕附近一群聚会闲谈的老伯说。
“你要收费肯定就有市民不乐意,素质差的会选择‘就地解决’,这也影响了市容市貌,但免费以后又没有专人管理,卫生环境肯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矛盾”。某事业单位陈先生表示。
所闻:免费开放问题多
“我们是按物价部门批复的标准收费,通过‘以厕养厕’方法实行管理。由于经费不足,目前只能用这种办法管理了。” 赤坎区环卫处清厕队陈队长说,区每年对每座公厕下拨了5000元的管理经费,但除去水费、电费、维修费等杂用费,剩余的经费根本是无法承担一名环卫工人的工资费用。
“聘请一名临时工每月至少也得发放700至800元的最低工资,这其中还不包括社保、医保等费用。由于经费紧缺,我们能支付工人的工资是有限的,收费只是对他们(工人)的待遇补贴。试想想,每日要看守着公厕12小时,其间还要进行3次保洁,工作又脏又苦,如果没有补贴,谁会愿意接管?。”
据了解,目前赤坎区内共有33座公厕实施收费管理,另还有18座公厕因没聘请到专人看管而处于“免费”状态。无人看管公厕门、窗、电线等公用设施屡次被盗,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厕所内的卫生环境也极端严劣。而环卫部门也接到不少市民反映,夜间上厕不安全等问题。
“按规定,公厕对离退休人员、儿童、残疾人、五保户、救济户和义务兵都是免费开放的。公厕‘置空’时产生了诸多问题,又有市民向我们反映投诉,对此,我们也感无奈。”陈队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