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表彰湛江第五届十大优秀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的决定

2011-11-09 10:43 湛江日报  

 

湛江日报社、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市)广播电视台:

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勇于创新,努力实践,为我市科学发展、五年崛起、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摇旗呐喊,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涌现出一批新闻优秀人才。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各新闻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湛江市新闻学会评审决定,在庆祝我国第12个记者节之际,授予肖胤等10名同志第五届湛江市“十大优秀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光荣称号,并予通报表彰。名单如下:

湛江日报总编辑助理、采访中心副主任 肖 胤

湛江晚报机动记者部主任 崔彩玲

湛江日报要闻中心副主任 梁 华

湛江日报社广告(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 沈鹏宇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监制 蔡伟武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播音主持 戴 晶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经济频率监制 黄冬敏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 陈文蕾

徐闻县广播电视台电视部副主任、播音员 许林颖

遂溪县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 叶常青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今后新闻实践中再创佳绩。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实现湛江五年崛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湛江市新闻学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肖 胤

(湛江日报总编辑助理、采访中心副主任)

肖胤2004年7月到湛江日报社工作,专注于重大政经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写出一批社会反响较大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数十个奖项。在时政报道民生化、民生报道深度化、深度报道通俗化等专业课题方面,锐意创新,在推动《湛江日报》向民生党报转型、转变新闻话语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2008年4月12日,湛江市委首度尝试通过电视和网站直播各县(市)区委书记述职述廉。肖胤在与地方记者部钟忠主任和记者路玉萍进行了周密的采前策划后,他承担了主要的现场采访任务,共同写出了《现场直播“一把手”述职,网友点击千万发帖三万》,荣获广东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这是湛江日报社时隔16年之后,再度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肖胤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邓宏森、副总编辑周敏飞共同采写的《雷城一小,惊心一小时》为湛江日报捧回首个广东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在7年职业生涯中,肖胤锻炼成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理论功底、文字个性的年轻资深记者。




崔彩玲

(湛江晚报机动记者部主任)

崔彩玲,现任湛江晚报机动记者部主任,曾获湛江市直宣传系统先进个人、湛江市直宣传系统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多次评为湛江日报社先进工作者;担任编辑期间,策划的专栏《玲玲信箱》获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同事合作的专栏《奔跑湛江》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编辑的稿件有二十多篇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地市报群工新闻奖、湛江新闻奖等;任记者期间,有近二十篇稿件获奖。

她担任文体部副主任期间,开辟了《都市生活》版,在湛江同类媒体中首创把新闻理论引进副刊中,用新闻方式办副刊,当时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任职晚报专题部主任期间,提出办“大专刊”的改革方案,开辟了汽车、楼市、健康、好彩等周刊,搞热了湛江的车市楼市彩票市场,在当时湛江同类媒体中亦属首创。

策划是崔彩玲的强项,在领导指导下,策划了多次系列报道,如《襄樊—湛江汽车今晨脱轨》、《前夫卖仔换酒 慈母寻儿20载》、《随警一日行》、《牵手救病童》、《月圆湛江·寻找恩师》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影响。




梁 华

(湛江日报要闻中心副主任)

梁华,主任编辑,现任湛江日报要闻中心副主任。他1994年半路出家进入新闻界,一直奔跑在夜班路上,直接参与湛江日报一版要闻版编辑工作,还参与各种报道策划。

梁华是个人称“两得”的编辑,一是“捱得”:17年来,他每年编版200多个,造就了湛江日报近17年来唯一一个连续坚守在夜班编辑岗位上的“夜猫”。二是“做得”:梁华能编会写,经验丰富,直接参与湛江日报有关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湛江、省委省政府粤西现场会和市人大政协两会等大型报道编辑工作,撰写包括社论在内的各种评论,打过大大小小新闻战役不计其数,见证了湛江日报荣获“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称号的点点滴滴,为湛江新闻事业洒下了沥沥汗水。

17年来,梁华忠于职守,默默耕耘,硕果累累:140多件作品获得全国、省和地市各级奖励;多次被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新华社和中国时事报道研究会评为中国时事报道优秀编辑;2000年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宣传全民健身优秀报道奖;2001年,获市直机关团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沈鹏宇

(湛江日报社广告(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

2004年2月,沈鹏宇带着对新闻事业的崇高敬仰和认识,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湛江日报社,成为党报的一名记者。

7年中,在采访一线,她始终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党报新闻工作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完成了许多重大活动、会议、典型以及战役性报道的采访工作,多篇作品获广东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以及湛江新闻奖。特别是伴随着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落户湛江的契机,她先后两次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和湛江日报社共同策划的《走出湛江看宝钢》和《拥抱绿色石化》重大项目报道组,《走出湛江看宝钢》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她连续两年被湛江日报社聘为“首席记者”,连续两年被评为单位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0年1月,中央一号文作为每年中央的开局文件又下发了,2月3日,沈鹏宇来到湛江火车南站的春运现场,经过一个下午与农民工朋友的采访、交谈,采写了《农民工眼里的“中央一号文”》,独特的视觉,民生的高度,适时地政策宣传,彰显了党报记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新闻的敏锐度。

蔡伟武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监制)

蔡伟武自从事新闻及监制工作以来,能够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作风,一方面加强理论、业务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全面充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实效,自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近20年,能年年保持电视台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工作者称号,历年获得台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4年、1996年我市遭受特大台风,蔡伟武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被困24小时,交通、通讯失去联系,曾被上报“失踪”过。1999年东兴漏油事件,2006年雷州特大水灾,凌晨2点多钟接到任务,他一个人与司机毫不犹豫扛起摄像机,连夜冒着狂风暴雨赶到雷州采制新闻,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扬嘉奖。电视台还以突出贡献奖励他参加市记协旅游和奖金。他采写的《海风吹来我的歌》获中国对外宣传二等奖、《群众不满意赤坎市容卫生 人大代表询问政府部门》获广东省人大代表好新闻奖、《第十五号强台风肆虐我市》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戴 晶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播音主持)

戴晶毕业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2004年8月至今,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担任电视播音主持工作。2009年度2010年度连续两年荣获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先进工作者”称号。

她在2004年至2008年主持的栏目有:《新闻现场》、《综合新闻》、《午间新闻》。除了完成自己分内的播音工作之外,还经常下乡采访;每逢重要会议和盛大活动,还担任出镜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2008年12月15日,湛江市广播电视台首档民生新闻栏目《第一视线》闪亮登场。她努力向一个集“采、编、播”于一体的全能型主持人转变。通过栏目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11月19日第一视线》荣获广东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一等奖和“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她在担任《第一视线》主播的同时,兼任美食娱乐栏目《美食集结号》的主持工作,还经常主持本市各类大型文艺晚会,受到一致好评。她本人获得的电视节目奖有:2010’《和谐拆违,让城市拆违之路更顺坦》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新闻)奖三等奖。2010’《雷州校园伤人事件追踪》湛江市广播电视节目奖暨湛江新闻奖(电视新闻)一等奖。




黄冬敏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新闻部主任)

黄冬敏,中共党员,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新闻部主任。在20多年记者生涯中,她锐意进取,共有18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其中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由她监制的《行风热线》节目成为电台的名牌节目,获湛江市创新奖;多次被评为市宣传系统先进个人和电台先进工作者。

2001年7月1日,台风“榴莲”向东海岛袭来,她主动请缨,采访在台风前夕和台风中党员干部抢救孤寡老人,转移低洼地带危房群众的事迹,新闻特写《一次特殊的“生日”》,获广东2001年度新闻奖一等奖。

她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用鲜活的事例讴歌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采写了一批关注弱势群体的稿件,《轮椅上的答辩》、《海岛活雷锋,义务修路忙》等,分别获广东省新闻奖、省残联好新闻一、二、三等奖。

2006年电台与市纪委联合举办《行风热线》节目,她担任节目监制和热线追踪记者,在5年时间里,共接听2000多次热线电话,收到500多封听众来信和一批批的听众来访,《行风热线》成为电台的名牌节目。




陈文蕾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

陈文蕾毕业于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8年进入湛江广播电视台工作,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已23年。她从一名普通记者做起,下基层深入采访,虚心请教老前辈,努力经营好稿;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渐成为部门骨干。2005年被任命为电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后,细心审编播出稿件,保障新闻安全播出。同时积极策划各种重大活动,并带领记者参加采访,采写不少好的新闻作品,获得省市多个奖项。

2005年陈文蕾被任命为电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之后,积极策划采访各种重大活动,每年的两会报道,几届工博会报道,和广东省首届海博会报道等等,都能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在编审新闻播出稿件时,基本做到重大事件不漏播,特发事件以最快的时间播出,多编播民生新闻,新闻内容丰富,可听性强。这些年来获广东省电视新闻奖二等奖作品2篇:2009年作品《湛江活鲜对虾“游”香港 内地尚属首次》,2004年作品《三个劳模和港口建设》。




许林颖

(徐闻县广播电视台电视部副主任、播音主持)

许林颖作为一名女记者、播音主持,十四年如一日奔波新闻一线,遇到突发性新闻,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闻讯即动,出色完成新闻采写任务。2007年8月,受热带风暴“帕布”的影响,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徐闻,她与同志们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采写《徐闻连夜安全转移2000群众》等抗洪救灾新闻稿件,先后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得到受众好评。

今年9月29日“纳莎”正面袭击徐闻,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级以上。她采写的直击灾情的专题片——《“纳莎”卷走徐闻4个亿,徐闻干群全力以赴奋起抗灾》,播出后受到该县领导和受众的好评。

许林颖荣获国家级新闻奖2篇、省级新闻奖4篇:2010年,《徐闻县人大与组织部联合考评动真格 6名不称职者被免职》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作品广播消息二等奖;2007年,《为了38名渔民的生命安全》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作品电视消息优秀和广东省县级电视新闻金奖;2008年,《从轮椅上站起来的荣誉军人张祖坤》获广东省县级广播专题金奖。

叶常青

(遂溪县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叶常青先后配合台里开展《南路丰碑》、《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建设巡礼》、《记者零距离》等多个选题的新闻专栏采写了大量的报道。他作为台里的骨干,和同事一起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采写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袭击遂溪,县领导下令沿海各镇可能受浸地区的群众连夜转移,但界炮镇文体村有个别群众不愿意转移被海水围困。当时海水已将村庄淹没了一半,为了拍到救人的画面,他顾不上个人安危,冒着狂风暴雨,扛着机器跟随救援人员一同进村搜救,转移出两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在家里看管财物的妇女,没过多久,海水将整条村庄都淹没了。他拍摄了救人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采写的新闻《“黑格比”袭击遂溪,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黑格比”袭击遂溪,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荣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优秀作品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二等奖、2008年度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金奖。

作者:邓丽娜

 

湛江日报社、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市)广播电视台:

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勇于创新,努力实践,为我市科学发展、五年崛起、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摇旗呐喊,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涌现出一批新闻优秀人才。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各新闻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湛江市新闻学会评审决定,在庆祝我国第12个记者节之际,授予肖胤等10名同志第五届湛江市“十大优秀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光荣称号,并予通报表彰。名单如下:

湛江日报总编辑助理、采访中心副主任 肖 胤

湛江晚报机动记者部主任 崔彩玲

湛江日报要闻中心副主任 梁 华

湛江日报社广告(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 沈鹏宇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监制 蔡伟武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播音主持 戴 晶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经济频率监制 黄冬敏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 陈文蕾

徐闻县广播电视台电视部副主任、播音员 许林颖

遂溪县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 叶常青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今后新闻实践中再创佳绩。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实现湛江五年崛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湛江市新闻学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肖 胤

(湛江日报总编辑助理、采访中心副主任)

肖胤2004年7月到湛江日报社工作,专注于重大政经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写出一批社会反响较大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数十个奖项。在时政报道民生化、民生报道深度化、深度报道通俗化等专业课题方面,锐意创新,在推动《湛江日报》向民生党报转型、转变新闻话语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2008年4月12日,湛江市委首度尝试通过电视和网站直播各县(市)区委书记述职述廉。肖胤在与地方记者部钟忠主任和记者路玉萍进行了周密的采前策划后,他承担了主要的现场采访任务,共同写出了《现场直播“一把手”述职,网友点击千万发帖三万》,荣获广东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这是湛江日报社时隔16年之后,再度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肖胤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邓宏森、副总编辑周敏飞共同采写的《雷城一小,惊心一小时》为湛江日报捧回首个广东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在7年职业生涯中,肖胤锻炼成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理论功底、文字个性的年轻资深记者。




崔彩玲

(湛江晚报机动记者部主任)

崔彩玲,现任湛江晚报机动记者部主任,曾获湛江市直宣传系统先进个人、湛江市直宣传系统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多次评为湛江日报社先进工作者;担任编辑期间,策划的专栏《玲玲信箱》获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同事合作的专栏《奔跑湛江》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编辑的稿件有二十多篇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地市报群工新闻奖、湛江新闻奖等;任记者期间,有近二十篇稿件获奖。

她担任文体部副主任期间,开辟了《都市生活》版,在湛江同类媒体中首创把新闻理论引进副刊中,用新闻方式办副刊,当时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任职晚报专题部主任期间,提出办“大专刊”的改革方案,开辟了汽车、楼市、健康、好彩等周刊,搞热了湛江的车市楼市彩票市场,在当时湛江同类媒体中亦属首创。

策划是崔彩玲的强项,在领导指导下,策划了多次系列报道,如《襄樊—湛江汽车今晨脱轨》、《前夫卖仔换酒 慈母寻儿20载》、《随警一日行》、《牵手救病童》、《月圆湛江·寻找恩师》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影响。




梁 华

(湛江日报要闻中心副主任)

梁华,主任编辑,现任湛江日报要闻中心副主任。他1994年半路出家进入新闻界,一直奔跑在夜班路上,直接参与湛江日报一版要闻版编辑工作,还参与各种报道策划。

梁华是个人称“两得”的编辑,一是“捱得”:17年来,他每年编版200多个,造就了湛江日报近17年来唯一一个连续坚守在夜班编辑岗位上的“夜猫”。二是“做得”:梁华能编会写,经验丰富,直接参与湛江日报有关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湛江、省委省政府粤西现场会和市人大政协两会等大型报道编辑工作,撰写包括社论在内的各种评论,打过大大小小新闻战役不计其数,见证了湛江日报荣获“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称号的点点滴滴,为湛江新闻事业洒下了沥沥汗水。

17年来,梁华忠于职守,默默耕耘,硕果累累:140多件作品获得全国、省和地市各级奖励;多次被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新华社和中国时事报道研究会评为中国时事报道优秀编辑;2000年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宣传全民健身优秀报道奖;2001年,获市直机关团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沈鹏宇

(湛江日报社广告(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

2004年2月,沈鹏宇带着对新闻事业的崇高敬仰和认识,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湛江日报社,成为党报的一名记者。

7年中,在采访一线,她始终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党报新闻工作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完成了许多重大活动、会议、典型以及战役性报道的采访工作,多篇作品获广东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以及湛江新闻奖。特别是伴随着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落户湛江的契机,她先后两次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和湛江日报社共同策划的《走出湛江看宝钢》和《拥抱绿色石化》重大项目报道组,《走出湛江看宝钢》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她连续两年被湛江日报社聘为“首席记者”,连续两年被评为单位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0年1月,中央一号文作为每年中央的开局文件又下发了,2月3日,沈鹏宇来到湛江火车南站的春运现场,经过一个下午与农民工朋友的采访、交谈,采写了《农民工眼里的“中央一号文”》,独特的视觉,民生的高度,适时地政策宣传,彰显了党报记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新闻的敏锐度。

蔡伟武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监制)

蔡伟武自从事新闻及监制工作以来,能够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作风,一方面加强理论、业务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全面充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实效,自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近20年,能年年保持电视台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工作者称号,历年获得台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4年、1996年我市遭受特大台风,蔡伟武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被困24小时,交通、通讯失去联系,曾被上报“失踪”过。1999年东兴漏油事件,2006年雷州特大水灾,凌晨2点多钟接到任务,他一个人与司机毫不犹豫扛起摄像机,连夜冒着狂风暴雨赶到雷州采制新闻,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扬嘉奖。电视台还以突出贡献奖励他参加市记协旅游和奖金。他采写的《海风吹来我的歌》获中国对外宣传二等奖、《群众不满意赤坎市容卫生 人大代表询问政府部门》获广东省人大代表好新闻奖、《第十五号强台风肆虐我市》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戴 晶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播音主持)

戴晶毕业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2004年8月至今,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担任电视播音主持工作。2009年度2010年度连续两年荣获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先进工作者”称号。

她在2004年至2008年主持的栏目有:《新闻现场》、《综合新闻》、《午间新闻》。除了完成自己分内的播音工作之外,还经常下乡采访;每逢重要会议和盛大活动,还担任出镜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2008年12月15日,湛江市广播电视台首档民生新闻栏目《第一视线》闪亮登场。她努力向一个集“采、编、播”于一体的全能型主持人转变。通过栏目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11月19日第一视线》荣获广东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一等奖和“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她在担任《第一视线》主播的同时,兼任美食娱乐栏目《美食集结号》的主持工作,还经常主持本市各类大型文艺晚会,受到一致好评。她本人获得的电视节目奖有:2010’《和谐拆违,让城市拆违之路更顺坦》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新闻)奖三等奖。2010’《雷州校园伤人事件追踪》湛江市广播电视节目奖暨湛江新闻奖(电视新闻)一等奖。




黄冬敏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新闻部主任)

黄冬敏,中共党员,湛江市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新闻部主任。在20多年记者生涯中,她锐意进取,共有18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其中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由她监制的《行风热线》节目成为电台的名牌节目,获湛江市创新奖;多次被评为市宣传系统先进个人和电台先进工作者。

2001年7月1日,台风“榴莲”向东海岛袭来,她主动请缨,采访在台风前夕和台风中党员干部抢救孤寡老人,转移低洼地带危房群众的事迹,新闻特写《一次特殊的“生日”》,获广东2001年度新闻奖一等奖。

她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用鲜活的事例讴歌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采写了一批关注弱势群体的稿件,《轮椅上的答辩》、《海岛活雷锋,义务修路忙》等,分别获广东省新闻奖、省残联好新闻一、二、三等奖。

2006年电台与市纪委联合举办《行风热线》节目,她担任节目监制和热线追踪记者,在5年时间里,共接听2000多次热线电话,收到500多封听众来信和一批批的听众来访,《行风热线》成为电台的名牌节目。




陈文蕾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

陈文蕾毕业于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8年进入湛江广播电视台工作,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已23年。她从一名普通记者做起,下基层深入采访,虚心请教老前辈,努力经营好稿;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渐成为部门骨干。2005年被任命为电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后,细心审编播出稿件,保障新闻安全播出。同时积极策划各种重大活动,并带领记者参加采访,采写不少好的新闻作品,获得省市多个奖项。

2005年陈文蕾被任命为电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之后,积极策划采访各种重大活动,每年的两会报道,几届工博会报道,和广东省首届海博会报道等等,都能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在编审新闻播出稿件时,基本做到重大事件不漏播,特发事件以最快的时间播出,多编播民生新闻,新闻内容丰富,可听性强。这些年来获广东省电视新闻奖二等奖作品2篇:2009年作品《湛江活鲜对虾“游”香港 内地尚属首次》,2004年作品《三个劳模和港口建设》。




许林颖

(徐闻县广播电视台电视部副主任、播音主持)

许林颖作为一名女记者、播音主持,十四年如一日奔波新闻一线,遇到突发性新闻,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闻讯即动,出色完成新闻采写任务。2007年8月,受热带风暴“帕布”的影响,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徐闻,她与同志们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采写《徐闻连夜安全转移2000群众》等抗洪救灾新闻稿件,先后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得到受众好评。

今年9月29日“纳莎”正面袭击徐闻,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级以上。她采写的直击灾情的专题片——《“纳莎”卷走徐闻4个亿,徐闻干群全力以赴奋起抗灾》,播出后受到该县领导和受众的好评。

许林颖荣获国家级新闻奖2篇、省级新闻奖4篇:2010年,《徐闻县人大与组织部联合考评动真格 6名不称职者被免职》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作品广播消息二等奖;2007年,《为了38名渔民的生命安全》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作品电视消息优秀和广东省县级电视新闻金奖;2008年,《从轮椅上站起来的荣誉军人张祖坤》获广东省县级广播专题金奖。

叶常青

(遂溪县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叶常青先后配合台里开展《南路丰碑》、《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建设巡礼》、《记者零距离》等多个选题的新闻专栏采写了大量的报道。他作为台里的骨干,和同事一起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采写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袭击遂溪,县领导下令沿海各镇可能受浸地区的群众连夜转移,但界炮镇文体村有个别群众不愿意转移被海水围困。当时海水已将村庄淹没了一半,为了拍到救人的画面,他顾不上个人安危,冒着狂风暴雨,扛着机器跟随救援人员一同进村搜救,转移出两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在家里看管财物的妇女,没过多久,海水将整条村庄都淹没了。他拍摄了救人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采写的新闻《“黑格比”袭击遂溪,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黑格比”袭击遂溪,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荣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优秀作品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二等奖、2008年度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金奖。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