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特呈岛的幸福故事

2011-11-15 10:57 湛江新闻网  
陈武汉、黄雪珠、陈沈美经常相聚一起,翻翻旧图册,也是一种幸福享受
 
大家回忆总书记视察海岛的美好时刻
 
这就是我!陈沈美高兴地着合影说

    湛江新闻网讯:8年前,陈武汉、黄雪珠、陈沈美等是默默无闻的渔民,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海岛后,他们带头发展海岛经济,走上致富道路,且看——

    特呈岛的幸福故事

    初冬的特呈岛,凉风习习,绿树婆娑,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

    黄雪珠站在自己的新红岛渔庄前,看着自己“雄伟”的小酒店,露出笑容,一扫周末的辛劳。这个红岛渔庄可是她毕生的心血啊!

    随着特呈岛旅游的发展,她的渔庄生意越来越红火。尤其是今年她新建了4层小楼,开设餐饮和住宿项目后,更是提高了接待层次。

    她抬头注视着大厅墙上与总书记胡锦涛的合影,8年前,她与总书记握手合影,至今历历在目。

    8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的渔民。2003年4月10日,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岛上。从此,小岛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村民像黄雪珠一样,在总书记的鼓励下,走上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8年后的今天,我们找到与总书记合影的陈武汉、黄雪珠、陈沈美等村民,倾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黄雪珠:红岛旅游带头人

    事件:2011年8月17日新红岛渔庄开业

    声音:我现在还年轻,还可以多干几年!

    “我今年63了,还想多干几年!”站在记者面前的珠姐很有精神,笑声不断。

    珠姐叫黄雪珠,1971年从平乐嫁到特呈岛。1987年当选特呈岛村委会妇女主任,一直干到现在。到了退休年龄,群众却坚持要她做下去。

    珠姐是特呈岛的“女中豪杰”。上世纪90年代初,她是海岛上第一批勇于改变传统拉网打鱼生活、引进网箱养鱼技术的农村妇女。2003年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特呈岛,她也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此后,她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岛上妇女共同创业致富,全力发展渔岛旅游业。

    2006年初,她第一个带领全家建起岛上第一家渔民旅游景点接待站——“红岛渔庄”。每逢节假日,都很爆满,高峰时有几百人吃饭。

    “总书记胡锦涛来了后,这里成了宝岛。”她下决心带个好头,做大做强渔家乐,建设一栋吃住一体的小酒店。但是,资金短缺一直是难题。经多方筹集,2010年9月,珠姐投资150万元,动工建设新红岛渔庄。2011年8月17日开业,有住房和餐饮。比以前更高档、更完善。

    珠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儿子儿媳们都从市区回来一起打理红岛渔庄。珠姐说,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全家人在一起做事,一起吃饭,一起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现在,生活富裕了,家里也有了小车,出入海岛很方便。

    珠姐的红岛渔庄大厅挂了与总书记胡锦涛的合影。这是珠姐人生最自豪的一件事。这里还有一个插曲,由于各种原因,珠姐一直没要到与总书记的合影照片,直到2008年,她评上全国三八红旗手,有关方面才找来这张照片的底片,提供给珠姐。

    陈武汉:带领村民发展海产经济

    事件:2005年成立合作社,2011年开店卖海产

    声音:不发展跟不上时代!

    “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要感谢总书记,感谢政府!”这句话几乎成了陈武汉的口头禅。总书记的到来,陈武汉人生轨迹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渔民,成长为致富带头人。

    2003年前,陈武汉一家打渔为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渔民家庭,家庭年收入很低,只有一两万元。现在每年收入有近20万,走上了致富路。

    2005年,陈武汉成立深水网箱合作社,带领4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陈武汉说,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过年过节,也有“红包”。过年少的可分一两万元,多的可以分到十几万元。

    这个海岛成长起来的青年,眼光放得更远。他瞄准了海产加工业。他说,搞养殖,利润不高,只有搞加工和干货,才能赚更多钱。以前所有的鱼靠人家销售,不走市场给人不会做生意的感觉。现在我们自己也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鱼,我们便养什么鱼。养殖和销售便可以有机结合。

    他的目标是生产销售海产品干货,经营几十个特呈岛鱼品种,去年已申请商标,今年已在霞山开了第一间店。陈武汉说,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瞄准了天然这个概念,所有商品都要通过绿色认证。

    陈武汉有更大的梦想。他要打造海产全产业链,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现在是委托别人加工,明年计划筹资自己搞一个加工厂。如果做加工厂,合作社的路可以走得更远,更宽。

    陈沈美:四世同堂好幸福

    事件:发展鱼苗产业,帮助渔民发财致富

    声音:先富的要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陈沈美在特呈岛可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曾与总书记胡锦涛合影,而是因为他一直带领乡亲致富,多年来默默服务村民。

    特呈岛的苦日子,陈沈美感受最深。他说,以前海岛闭塞,资源匮乏,运输不便,岛民生活很艰苦。陈沈美后来做起了“小海”生意,温饱基本解决,但住的还是瓦房。

    2003年,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海岛,作为海岛的老领导,陈沈美几乎是全程陪同,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小岛的关怀。有了总书记的鼓励,陈沈美自然更有信心。他马上召开家庭会议,做大海产经济。后来,大儿子做鱼苗生意,做到一定的规模,辐射整个雷州半岛。致富后,陈沈美家不忘记村民,每年清明前后,无偿提供鱼苗,待成鱼后再给钱。扶持了一批渔民。

    现在,陈沈美一家也过上了幸福生活。儿女都住上了套房,儿孙也在市区买了房。一个孙子在深圳做边防武警,两个孙女都是公务员。过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作者:陈文富 骆国和 吴少娴
陈武汉、黄雪珠、陈沈美经常相聚一起,翻翻旧图册,也是一种幸福享受
 
大家回忆总书记视察海岛的美好时刻
 
这就是我!陈沈美高兴地着合影说

    湛江新闻网讯:8年前,陈武汉、黄雪珠、陈沈美等是默默无闻的渔民,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海岛后,他们带头发展海岛经济,走上致富道路,且看——

    特呈岛的幸福故事

    初冬的特呈岛,凉风习习,绿树婆娑,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

    黄雪珠站在自己的新红岛渔庄前,看着自己“雄伟”的小酒店,露出笑容,一扫周末的辛劳。这个红岛渔庄可是她毕生的心血啊!

    随着特呈岛旅游的发展,她的渔庄生意越来越红火。尤其是今年她新建了4层小楼,开设餐饮和住宿项目后,更是提高了接待层次。

    她抬头注视着大厅墙上与总书记胡锦涛的合影,8年前,她与总书记握手合影,至今历历在目。

    8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的渔民。2003年4月10日,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岛上。从此,小岛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村民像黄雪珠一样,在总书记的鼓励下,走上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8年后的今天,我们找到与总书记合影的陈武汉、黄雪珠、陈沈美等村民,倾听他们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黄雪珠:红岛旅游带头人

    事件:2011年8月17日新红岛渔庄开业

    声音:我现在还年轻,还可以多干几年!

    “我今年63了,还想多干几年!”站在记者面前的珠姐很有精神,笑声不断。

    珠姐叫黄雪珠,1971年从平乐嫁到特呈岛。1987年当选特呈岛村委会妇女主任,一直干到现在。到了退休年龄,群众却坚持要她做下去。

    珠姐是特呈岛的“女中豪杰”。上世纪90年代初,她是海岛上第一批勇于改变传统拉网打鱼生活、引进网箱养鱼技术的农村妇女。2003年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特呈岛,她也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此后,她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岛上妇女共同创业致富,全力发展渔岛旅游业。

    2006年初,她第一个带领全家建起岛上第一家渔民旅游景点接待站——“红岛渔庄”。每逢节假日,都很爆满,高峰时有几百人吃饭。

    “总书记胡锦涛来了后,这里成了宝岛。”她下决心带个好头,做大做强渔家乐,建设一栋吃住一体的小酒店。但是,资金短缺一直是难题。经多方筹集,2010年9月,珠姐投资150万元,动工建设新红岛渔庄。2011年8月17日开业,有住房和餐饮。比以前更高档、更完善。

    珠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儿子儿媳们都从市区回来一起打理红岛渔庄。珠姐说,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全家人在一起做事,一起吃饭,一起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现在,生活富裕了,家里也有了小车,出入海岛很方便。

    珠姐的红岛渔庄大厅挂了与总书记胡锦涛的合影。这是珠姐人生最自豪的一件事。这里还有一个插曲,由于各种原因,珠姐一直没要到与总书记的合影照片,直到2008年,她评上全国三八红旗手,有关方面才找来这张照片的底片,提供给珠姐。

    陈武汉:带领村民发展海产经济

    事件:2005年成立合作社,2011年开店卖海产

    声音:不发展跟不上时代!

    “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要感谢总书记,感谢政府!”这句话几乎成了陈武汉的口头禅。总书记的到来,陈武汉人生轨迹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渔民,成长为致富带头人。

    2003年前,陈武汉一家打渔为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渔民家庭,家庭年收入很低,只有一两万元。现在每年收入有近20万,走上了致富路。

    2005年,陈武汉成立深水网箱合作社,带领4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陈武汉说,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过年过节,也有“红包”。过年少的可分一两万元,多的可以分到十几万元。

    这个海岛成长起来的青年,眼光放得更远。他瞄准了海产加工业。他说,搞养殖,利润不高,只有搞加工和干货,才能赚更多钱。以前所有的鱼靠人家销售,不走市场给人不会做生意的感觉。现在我们自己也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鱼,我们便养什么鱼。养殖和销售便可以有机结合。

    他的目标是生产销售海产品干货,经营几十个特呈岛鱼品种,去年已申请商标,今年已在霞山开了第一间店。陈武汉说,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瞄准了天然这个概念,所有商品都要通过绿色认证。

    陈武汉有更大的梦想。他要打造海产全产业链,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现在是委托别人加工,明年计划筹资自己搞一个加工厂。如果做加工厂,合作社的路可以走得更远,更宽。

    陈沈美:四世同堂好幸福

    事件:发展鱼苗产业,帮助渔民发财致富

    声音:先富的要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陈沈美在特呈岛可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曾与总书记胡锦涛合影,而是因为他一直带领乡亲致富,多年来默默服务村民。

    特呈岛的苦日子,陈沈美感受最深。他说,以前海岛闭塞,资源匮乏,运输不便,岛民生活很艰苦。陈沈美后来做起了“小海”生意,温饱基本解决,但住的还是瓦房。

    2003年,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海岛,作为海岛的老领导,陈沈美几乎是全程陪同,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小岛的关怀。有了总书记的鼓励,陈沈美自然更有信心。他马上召开家庭会议,做大海产经济。后来,大儿子做鱼苗生意,做到一定的规模,辐射整个雷州半岛。致富后,陈沈美家不忘记村民,每年清明前后,无偿提供鱼苗,待成鱼后再给钱。扶持了一批渔民。

    现在,陈沈美一家也过上了幸福生活。儿女都住上了套房,儿孙也在市区买了房。一个孙子在深圳做边防武警,两个孙女都是公务员。过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