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雷州七旬老人梁建中编写《雷州字音辞典》

2011-11-21 14:43 湛江晚报  

 
老人自学电脑收集、编写雷歌

缘起>>>

雷州话教学被忽视

七旬老人自学电脑,不仅学会了五笔输入法,还学会了图片制作等相关操作;目前,他正用毕生所学做自己认为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编写《雷州字音辞典》、收集雷歌、创作雷剧;他的目标很单纯文化,就是收集、推广一切带有雷州印记的东西……这位老人叫梁建中,是雷州市覃斗镇的一位老人,他退而不休,老有所乐,不遗余力地研究保护雷州文化。日前,记者一行来到覃斗圩老街,采访了这位被当地市民称为“文化奇人”的老人。

今年75岁的梁建中,身体硬朗、精神矍铄,1959年毕业于广东省气象学校,先后在海康(雷州)气象局、海康(雷州)盐场气象站工作,1991年退休。

记者问他为何热衷于研究保护雷州文化?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听、唱雷州歌,耳濡目染,工作之余常哼几句原汁原味的雷州歌来放松心情,至于产生收集、编写雷州歌的念头是近几年的事。“退休后生活比较枯燥寂寞,于是就重拾旧梦,试着在电脑上创作雷州歌。”梁建中如是说。

“为何想编写一部雷州字音辞典呢?”梁建中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叫读高二的孙子念语文课本中一篇课文,孙子沉默了一会儿说:“爷爷,我用普通话念好吗?”“土生土长的雷州人不会用雷州话念书被人笑话”。孙子抢着说:“老师不教雷州话,我怎识念?”当时他阵阵心痛,难受极了。

梁建中说,雷州字音在雷州这块文明宝地流传将近九百年之久,是宝中之宝,给雷州人带来文明、幸福,对雷州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等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发现学校推广普通话教学以后,雷州各地中小学就停教雷州字音。“推行普通话教学是很必要的,但是不应在重视普通话教学的同时而忽视了本土文化之一——雷州话教学,作为一个雷州人,我深感痛心。”从此,梁建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推广雷州字音,收集、创作雷歌、雷剧的道路。

记者采访时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非常简陋,但他多年来坚持从微薄的退休金中省下钱来投入到研究保护雷州文化的工作中,如购买电脑、照相机、VCD机、编印雷歌、雷剧小册子、刻录雷州字音三字经讲座光盘等。长期以来,他乐此不疲。

经历>>>

“再苦再难我也要走下去”

【故事一】 年过七旬自学电脑

为了方便编写整理雷歌、挖掘雷州文化,2009年初,梁建中从在乌石镇工作的女儿家中拿回一台破旧电脑,自己动手修理好后开始慢慢摸索,开机、运行程序、打字、界面操作……这些都得从头学起。起初碰到不懂的地方,老人将问题记在本子上,白天到圩上找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晚上回到家中在电脑上操作,梁建中老人告诉记者:“有时碰到一个难题至少让我熬了几个通宵”。几个月下来,他居然可以用电脑打字、制表、排版、配图,视频聊天、用Word文档写雷歌,用Photoshop给家人处理照片、用录音软件帮邻里录制戏曲……

记者现场看到他娴熟的动作,自叹不如。虽然他整理出来的雷歌集难免有些粗糙,但想想出自一位75岁高龄、之前从没接触过电脑的老人之手,真是难能可贵。他的孙女说到这件事情时,都说:“想不到爷爷这么大岁数还可以学会电脑。”

故事二】 三次向文化部门进谏

一个仲秋的深夜,万籁俱寂,梁建中坐在院子里的石板上一边抽“大绿竹”一边深思:凭着他长期对雷剧收集、研究,发现现有的雷剧的唱腔、布景、灯光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他准备向相关部门进谏,从雷剧的现状、改革、发展、等方面陈述他的见解与建议。于是他花了几个通宵,以《新桃花扇传奇》雷剧本为例,写了几千字的调研报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分别送雷州市文化馆和湛江实验雷剧团。

“梁老,你的见解很有针对性,所提的建议切合实际、可行性强,对雷剧发展一定起推动作用。”雷州市文化馆吴兆生馆长看了他的调研报告后高度赞扬。当地文化部门一位领导说:梁建中老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他把研究保护雷州文化当为己任,为继承弘扬雷州文化,拯救雷州字音,不让雷州字音失传,去年以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分别从雷州字音分类、起源、作用、推广等方面,撰写《呼吁雷州各界人士拯救雷州文化——雷州字音》报告,三次从覃斗乡下风尘赴赴地赶到雷城,分别将报告送到雷州市文化、教育部门领导手上,呼吁当地教育界要恢复雷州话字音教学。“从这位老人身上读懂了前辈们对保护我们雷州母语、保护雷州文化的可遗精神与迫切希望”,当地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如是说。

【故事三】 自费推广雷州字音三字经

为了更好推广雷州字音,梁建中老人自费刻录制作了自己主讲雷州字音的三字经的光盘,分别把光盘送给当地各中小学校播放推广,受到当地老师学生欢迎,对弘扬雷州文化起到很好作用。

在其家中,梁建中为记者播放了他自己刻录的雷州字音教学光碟,虽然画面设计不是很完美,但老人告诉记者,他是自拍自录,并且自己做主讲,能够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在视频中,老人不仅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要重视雷州话的延续性,也从雷州字音等方面,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矫正雷州话发音。

【故事四】 收集编写雷歌3000多首

记者在他图文并茂的《诗画小玩》小册里看到大部分雷歌内容都是教育子孙后代积德行善的劝世歌,几年来他共编写了《春江月》、《新桃花扇传奇》等雷歌两册约1000多首,收集了几大本《雷州歌综合汇编》约2000多首,另外还从他喜爱的当地雷歌歌手的碟片中抄录整理编出《最新擂台雷州歌》,配上歌手的图片。记者细细数了一下,里面的雷歌歌手就有24位,包括老歌手田莲喜、歌王陈发明、歌后符海燕等等。

陪同记者采访的雷州一位文化人告诉记者,老人家收录的这些雷歌手,有些相当出名,他自己都曾听过他们的歌曲,但老人从各个渠道收集了这么多雷歌手,实在不容易。

心愿>>>

有生之年出新版《雷州字音辞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说起雷州话字典,不能不谈到蔡叶青先生的贡献。由他编写并于1990年出版的《雷州音字典》已历时20多年,已经满足不了学习、教学、研究的需要。因此,编撰一部新的雷州话字(词)典已是当务之急。梁建中老人现在正在着手编撰一部新版《雷州字音辞典》。

在惠州市当老师的梁建中外孙女梁丽娜说,爷爷从小就教她们读雷州字音,说雷州话有一字多音,有文音和俗音之分,即字音、音义。例如:手(丑)字音首,足(脚)字音祝,羊(摇)字音阳等,平时她讲雷州话不正确时,爷爷会马上给予纠正,常教导她无论到哪里工作生活都不要忘记了雷州字音,她的根在雷州。因此她6岁女儿刚回雷州两个月,爷爷就教会她说很多雷州话了。

梁建中媳妇陈雪莲说,公公对研究保护雷州文化达到痴迷的程度,经常到各处搜集有价值的石碑,搜集回来后洗净用油漆油新后放在庙里,自费出版了许多雷州歌册赠送给别人,家人非常支持公公的行动。当地镇政府一位干部赞许地说,应提倡鼓励老人像梁建中那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雷州文化挖掘并记录下来,这样既能让自己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快乐,又能造福子孙后代。

梁建中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自己整理编写的新版《雷州字音辞典》问世,承传给子孙后代,那将是他的最大心愿,也是他一生最自豪的事情。

作者:罗磊 杨之文

 
老人自学电脑收集、编写雷歌

缘起>>>

雷州话教学被忽视

七旬老人自学电脑,不仅学会了五笔输入法,还学会了图片制作等相关操作;目前,他正用毕生所学做自己认为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编写《雷州字音辞典》、收集雷歌、创作雷剧;他的目标很单纯文化,就是收集、推广一切带有雷州印记的东西……这位老人叫梁建中,是雷州市覃斗镇的一位老人,他退而不休,老有所乐,不遗余力地研究保护雷州文化。日前,记者一行来到覃斗圩老街,采访了这位被当地市民称为“文化奇人”的老人。

今年75岁的梁建中,身体硬朗、精神矍铄,1959年毕业于广东省气象学校,先后在海康(雷州)气象局、海康(雷州)盐场气象站工作,1991年退休。

记者问他为何热衷于研究保护雷州文化?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听、唱雷州歌,耳濡目染,工作之余常哼几句原汁原味的雷州歌来放松心情,至于产生收集、编写雷州歌的念头是近几年的事。“退休后生活比较枯燥寂寞,于是就重拾旧梦,试着在电脑上创作雷州歌。”梁建中如是说。

“为何想编写一部雷州字音辞典呢?”梁建中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叫读高二的孙子念语文课本中一篇课文,孙子沉默了一会儿说:“爷爷,我用普通话念好吗?”“土生土长的雷州人不会用雷州话念书被人笑话”。孙子抢着说:“老师不教雷州话,我怎识念?”当时他阵阵心痛,难受极了。

梁建中说,雷州字音在雷州这块文明宝地流传将近九百年之久,是宝中之宝,给雷州人带来文明、幸福,对雷州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等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发现学校推广普通话教学以后,雷州各地中小学就停教雷州字音。“推行普通话教学是很必要的,但是不应在重视普通话教学的同时而忽视了本土文化之一——雷州话教学,作为一个雷州人,我深感痛心。”从此,梁建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推广雷州字音,收集、创作雷歌、雷剧的道路。

记者采访时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非常简陋,但他多年来坚持从微薄的退休金中省下钱来投入到研究保护雷州文化的工作中,如购买电脑、照相机、VCD机、编印雷歌、雷剧小册子、刻录雷州字音三字经讲座光盘等。长期以来,他乐此不疲。

经历>>>

“再苦再难我也要走下去”

【故事一】 年过七旬自学电脑

为了方便编写整理雷歌、挖掘雷州文化,2009年初,梁建中从在乌石镇工作的女儿家中拿回一台破旧电脑,自己动手修理好后开始慢慢摸索,开机、运行程序、打字、界面操作……这些都得从头学起。起初碰到不懂的地方,老人将问题记在本子上,白天到圩上找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晚上回到家中在电脑上操作,梁建中老人告诉记者:“有时碰到一个难题至少让我熬了几个通宵”。几个月下来,他居然可以用电脑打字、制表、排版、配图,视频聊天、用Word文档写雷歌,用Photoshop给家人处理照片、用录音软件帮邻里录制戏曲……

记者现场看到他娴熟的动作,自叹不如。虽然他整理出来的雷歌集难免有些粗糙,但想想出自一位75岁高龄、之前从没接触过电脑的老人之手,真是难能可贵。他的孙女说到这件事情时,都说:“想不到爷爷这么大岁数还可以学会电脑。”

故事二】 三次向文化部门进谏

一个仲秋的深夜,万籁俱寂,梁建中坐在院子里的石板上一边抽“大绿竹”一边深思:凭着他长期对雷剧收集、研究,发现现有的雷剧的唱腔、布景、灯光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他准备向相关部门进谏,从雷剧的现状、改革、发展、等方面陈述他的见解与建议。于是他花了几个通宵,以《新桃花扇传奇》雷剧本为例,写了几千字的调研报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分别送雷州市文化馆和湛江实验雷剧团。

“梁老,你的见解很有针对性,所提的建议切合实际、可行性强,对雷剧发展一定起推动作用。”雷州市文化馆吴兆生馆长看了他的调研报告后高度赞扬。当地文化部门一位领导说:梁建中老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他把研究保护雷州文化当为己任,为继承弘扬雷州文化,拯救雷州字音,不让雷州字音失传,去年以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分别从雷州字音分类、起源、作用、推广等方面,撰写《呼吁雷州各界人士拯救雷州文化——雷州字音》报告,三次从覃斗乡下风尘赴赴地赶到雷城,分别将报告送到雷州市文化、教育部门领导手上,呼吁当地教育界要恢复雷州话字音教学。“从这位老人身上读懂了前辈们对保护我们雷州母语、保护雷州文化的可遗精神与迫切希望”,当地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如是说。

【故事三】 自费推广雷州字音三字经

为了更好推广雷州字音,梁建中老人自费刻录制作了自己主讲雷州字音的三字经的光盘,分别把光盘送给当地各中小学校播放推广,受到当地老师学生欢迎,对弘扬雷州文化起到很好作用。

在其家中,梁建中为记者播放了他自己刻录的雷州字音教学光碟,虽然画面设计不是很完美,但老人告诉记者,他是自拍自录,并且自己做主讲,能够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在视频中,老人不仅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要重视雷州话的延续性,也从雷州字音等方面,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矫正雷州话发音。

【故事四】 收集编写雷歌3000多首

记者在他图文并茂的《诗画小玩》小册里看到大部分雷歌内容都是教育子孙后代积德行善的劝世歌,几年来他共编写了《春江月》、《新桃花扇传奇》等雷歌两册约1000多首,收集了几大本《雷州歌综合汇编》约2000多首,另外还从他喜爱的当地雷歌歌手的碟片中抄录整理编出《最新擂台雷州歌》,配上歌手的图片。记者细细数了一下,里面的雷歌歌手就有24位,包括老歌手田莲喜、歌王陈发明、歌后符海燕等等。

陪同记者采访的雷州一位文化人告诉记者,老人家收录的这些雷歌手,有些相当出名,他自己都曾听过他们的歌曲,但老人从各个渠道收集了这么多雷歌手,实在不容易。

心愿>>>

有生之年出新版《雷州字音辞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说起雷州话字典,不能不谈到蔡叶青先生的贡献。由他编写并于1990年出版的《雷州音字典》已历时20多年,已经满足不了学习、教学、研究的需要。因此,编撰一部新的雷州话字(词)典已是当务之急。梁建中老人现在正在着手编撰一部新版《雷州字音辞典》。

在惠州市当老师的梁建中外孙女梁丽娜说,爷爷从小就教她们读雷州字音,说雷州话有一字多音,有文音和俗音之分,即字音、音义。例如:手(丑)字音首,足(脚)字音祝,羊(摇)字音阳等,平时她讲雷州话不正确时,爷爷会马上给予纠正,常教导她无论到哪里工作生活都不要忘记了雷州字音,她的根在雷州。因此她6岁女儿刚回雷州两个月,爷爷就教会她说很多雷州话了。

梁建中媳妇陈雪莲说,公公对研究保护雷州文化达到痴迷的程度,经常到各处搜集有价值的石碑,搜集回来后洗净用油漆油新后放在庙里,自费出版了许多雷州歌册赠送给别人,家人非常支持公公的行动。当地镇政府一位干部赞许地说,应提倡鼓励老人像梁建中那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雷州文化挖掘并记录下来,这样既能让自己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快乐,又能造福子孙后代。

梁建中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自己整理编写的新版《雷州字音辞典》问世,承传给子孙后代,那将是他的最大心愿,也是他一生最自豪的事情。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