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新闻网讯:上世纪五十年代伍行老先生在湛江挖掘整理已濒临湮没、失传的戏曲资料时,加工绘制了代表南派粤剧风格的脸谱。“文革”中这些脸谱多已失传,现今保存在广东粤剧博物馆里伍行老先生南派粤剧早期画法的脸谱便是那个时代粤剧脸谱艺术发展的标志,它们是一个里程碑,铭记在粤剧发展的长河中那曾经闪耀的辉煌。
在湛江博物馆最近举办的“伍行卢紫云书画展”上,伍行老先生带着传承粤剧脸谱艺术的愿望,展出了保存在广东粤剧博物馆里南派粤剧早期画法珍品。这71帧脸谱被特意单独摆放在一面展墙上,李元霸、曹操、钟无艳、李逵、马武、武松、关羽、赵匡胤……各位经典人物;白、蓝、红、黑、金、粉……各样肤色;疤痕、皱纹、鸟兽、星宿……各种图案。让观赏者身临粤剧脸谱的艺术殿堂,享受一回粤剧脸谱的视觉盛宴。观赏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赏之声,完全被这些脸谱的魅力吸引住。
“所谓南派粤剧,是指广东西南部的高、雷、廉、琼下四府流行的粤剧流派。在湛江展出这些南派粤剧脸谱,最能引起共鸣了。”深受湛江文化人敬重的老文艺工作者伍行老先生告诉记者,“在粤剧舞台上脸谱是不能开错的,否则叫做欺台,轻者被观众哄台,重者被观众烧炮轰下台去,脸谱在粤剧中是极其重要的。可惜大部分粤剧脸谱都已经失传了,希望通过这次的展出,既能让粤剧工作者了解正统的南路粤剧脸谱,又能鼓励大家传承脸谱的艺术。这些代表一个时代艺术高度、独一无二的精品是值得永久传承的。”
南派粤剧脸谱别具风华
所谓“南派”,一方面指的是部份武打的功夫技艺,另一方面指的是一种传统“古老”的风貌特点。南派粤剧,具有粗犷朴实、勇武刚烈的风格。为了配合表演的不同风格,粤剧脸谱也因为流派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南派粤剧脸谱便与众不同地表现出人物的威武形象。
在这71帧脸谱中,李逵、包拯等脸谱都与其他剧种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出南派粤剧勇武刚烈的特色。李逵脸谱最特别之处,在于其额头上的掌印,这是脸谱的创作者伍行先生根据“母亲在上梁山途中被大虫吃了,李逵气愤不已自拍脑袋”这样的故事所作,这种表现形式得到了当时权威老戏人的认可,认为这样将李逵的“孝”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李逵脸谱用黑白脸,表忠义;眼角的两个红点,暗示着李逵火爆的性格特征;左右两颊勾黑白弯形条纹,象徵李逵惯用的一双板斧。如此这般,李逵的威武之气便跃然于纸上。
还有包拯脸谱,大家熟悉的包拯,是一张黑脸,但在京剧中包拯脸谱从黑脸逐渐变为了紫脸,只保留了额上的月牙。而在南派粤剧中,一张浓重的黑脸是独一无二,不过细看才发现,两颊有紫色和咖啡两种颜色隐藏其中。额上有精细的象征太阳、月亮的圆形阴阳二极,左眼盖有七星,右眼盖上有半月状的划戳,表示能文能武,夜断阴,昼断阳,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形同日月,断案如神。一张黑脸,外加星月、太极,好一副刚正不阿的模样。
再如孟良的三个葫芦脸谱、张飞的蝴蝶脸脸谱、关羽的火样图案脸谱等等,运用粗犷的线条,夸张的图案,明亮的颜色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好地表现了南派粤剧粗犷朴实、勇武刚烈的风格,凸显人物威武形象。
不朽的南派粤剧脸谱艺术
戏剧角色的脸谱,是世世代代的演员经过实践积累,而被广大观众认可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粤剧脸谱,强调运用夸张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和象征性的图案,勾画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及基本特征,同时将忠奸善恶之类的观念表示出?,具有极大的欣赏和艺术价值。遗憾的是,原戏协会的大批珍贵的粤剧脸谱画图、照片、文字记录等资料,在文革期间已散失。粤剧脸谱多已失传,仅剩的都出自伍行老先生之手。上世纪五十年代伍行老先生在湛江挖掘整理已濒临湮没、失传的戏曲资料时,利用闲暇时间,运用笔记和拍照保存,事后加工绘制了这些代表着南派粤剧风格的脸谱。在“文革”伊始,这些脸谱得到省领导的重视,原意留在省里出书,所以在图书馆线装书库打封条而幸存了下来。
“粤剧表演画脸谱时,什么人物,用得是什么图案,该用什么颜色,可是小瞧不得啊!每一笔都有其深厚的含义。”一位粤剧工作者看着脸谱,意味深长地说,“不仅要根据净、丑等角色行当进行选择,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图案,每一个颜色都应该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想不到那个时候的南派粤剧脸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这些都是我们戏曲界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这些幸存而极具南派粤剧风格的粤剧脸谱,一直以来都备受青睐。1993年编撰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就有8个脸谱收藏其中,还曾经在国际粤剧珍藏馆中参与展览;伍行老先生在97年被邀请到香港科学院为“粤剧脸谱艺术”担任讲座主讲人,其汇编的《广东下四府粤剧脸谱暨资料集》是粤剧工作者珍爱的专业资料;在粤剧的发源地佛山2004年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上的美术工艺品,大部分都用这些脸谱作为装饰图案。除此之外,在扇子、年历等工艺品上都能看到李逵脸谱、孟良脸谱等的身影。
“真感谢伍行老先生啊,正因为这份传承脸谱的心,他的珍惜与珍藏,在今天,我们才能接触到上世纪中的脸谱艺术。这些都是戏曲界不朽的艺术品啊!”画展上,一位粤剧爱好者兴奋地说。当粤剧脸谱失传,保存在广东粤剧博物馆里南派粤剧早期画法的脸谱便是那个时代粤剧脸谱艺术发展的标志,它们是一个里程碑,铭记在粤剧发展的长河中,那曾经闪耀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