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川飘色制作艺术盼注入“新鲜血液”

2012-02-12 22:38 湛江新闻网  

     湛江新闻网讯:农历正月十七,值吴川梅菉街道梅麓头村年例,封存数年的飘色再次“飘”起来。记者在飘色制作的现场发现,飘色制作者大多年龄在50、60岁,青年人身影罕见。对此,吴川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凌生希望,多点年轻人加入飘色制作队伍,给吴川飘色注入新鲜血液,不让这项绝技将来成绝唱。

     “飘”在各地以艺养艺 

    飘色是吴川“元宵三绝”之一,起源于清代,至今上百年。现代飘色制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由民间艺人陈趣珩创作。1946年元宵节,陈趣珩之子陈寿全将其带到梅菉巡游,哄动城乡。当年跟陈寿全学艺的黎明已年过八旬,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09年,黎明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吴川飘色年纪最大的制作者之一。

    目前,吴川飘色分布在吴川部分乡镇及村庄,以黄坡镇、梅菉街道的瓦窑、梅麓头、梅岭、隔塘村为代表。凌生介绍,近年来,吴川飘色努力争取机会到各地演出,无论是吴川本地企业剪彩、乡村年例、个人寿辰,还是珠三角、港澳地区的演出都去了。尽管个人得益不多,但大家都尽心尽力地做好,飘色所到之处,很多时候是“挤满人头、抢尽风头、独占鳌头”,博得了外界很多赞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艺养艺的作用。

    吴川飘色制作中坚力量有30多人,年纪大多在50、60岁,全部都是男的,当中有退休干部、工人、个体户、农民等。“他们大多经济条件一般,但对飘色很是热爱,一般叫到都尽量去。”凌生如是说。

     制作工艺复杂收入不稳定

    飘色被喻为“东方的隐蔽艺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飘色那么多的“色仔”凌空不倒而感到惊奇。实际上,飘色靠一根隐蔽的“色梗”钢筋支撑的。

    凌生介绍,吴川飘色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分四步完成。首先由设计师经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作出飘色整套人物布局方案,再由有经验的艺师运用力学原理估量人物的正确方位,绘出可行性图纸;其次是工艺师按照图纸尺寸拼装好饰柜车子,再将一根经过精心设计的铁枝固定在车子上。第三步在支架上套好服装,以隐藏、掩盖住支架。第四步是造型人物上架。这一部分则最为复杂。完成后的造型人物有的站立或坐卧在刀枪之尖,种种造型惊险逼真,像飘在空中一样。这样复杂的制作工艺除了具备美术功底、力学知识,还有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一般人没有经过几年的实践学习,很难掌握到当中的制作技巧。再者,飘色艺术并未形成产业化,就算学会也不是长期有“工”开,不少原本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宁愿到外打工,或学会了,改行从事其他制作工作。

    凌生认为,一项民间文化艺术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就得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机制,最好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较好的展示平台,让飘色制作者常常有“活”干,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另外在节假日期间多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令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多接触和了解飘色活动,必要时可让飘色一课进校园,吸引更多的年轻参与,把飘色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作者:郑岚岚

     湛江新闻网讯:农历正月十七,值吴川梅菉街道梅麓头村年例,封存数年的飘色再次“飘”起来。记者在飘色制作的现场发现,飘色制作者大多年龄在50、60岁,青年人身影罕见。对此,吴川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凌生希望,多点年轻人加入飘色制作队伍,给吴川飘色注入新鲜血液,不让这项绝技将来成绝唱。

     “飘”在各地以艺养艺 

    飘色是吴川“元宵三绝”之一,起源于清代,至今上百年。现代飘色制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由民间艺人陈趣珩创作。1946年元宵节,陈趣珩之子陈寿全将其带到梅菉巡游,哄动城乡。当年跟陈寿全学艺的黎明已年过八旬,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09年,黎明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吴川飘色年纪最大的制作者之一。

    目前,吴川飘色分布在吴川部分乡镇及村庄,以黄坡镇、梅菉街道的瓦窑、梅麓头、梅岭、隔塘村为代表。凌生介绍,近年来,吴川飘色努力争取机会到各地演出,无论是吴川本地企业剪彩、乡村年例、个人寿辰,还是珠三角、港澳地区的演出都去了。尽管个人得益不多,但大家都尽心尽力地做好,飘色所到之处,很多时候是“挤满人头、抢尽风头、独占鳌头”,博得了外界很多赞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艺养艺的作用。

    吴川飘色制作中坚力量有30多人,年纪大多在50、60岁,全部都是男的,当中有退休干部、工人、个体户、农民等。“他们大多经济条件一般,但对飘色很是热爱,一般叫到都尽量去。”凌生如是说。

     制作工艺复杂收入不稳定

    飘色被喻为“东方的隐蔽艺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飘色那么多的“色仔”凌空不倒而感到惊奇。实际上,飘色靠一根隐蔽的“色梗”钢筋支撑的。

    凌生介绍,吴川飘色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分四步完成。首先由设计师经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作出飘色整套人物布局方案,再由有经验的艺师运用力学原理估量人物的正确方位,绘出可行性图纸;其次是工艺师按照图纸尺寸拼装好饰柜车子,再将一根经过精心设计的铁枝固定在车子上。第三步在支架上套好服装,以隐藏、掩盖住支架。第四步是造型人物上架。这一部分则最为复杂。完成后的造型人物有的站立或坐卧在刀枪之尖,种种造型惊险逼真,像飘在空中一样。这样复杂的制作工艺除了具备美术功底、力学知识,还有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一般人没有经过几年的实践学习,很难掌握到当中的制作技巧。再者,飘色艺术并未形成产业化,就算学会也不是长期有“工”开,不少原本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宁愿到外打工,或学会了,改行从事其他制作工作。

    凌生认为,一项民间文化艺术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就得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机制,最好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较好的展示平台,让飘色制作者常常有“活”干,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另外在节假日期间多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令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多接触和了解飘色活动,必要时可让飘色一课进校园,吸引更多的年轻参与,把飘色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