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揉百捻出好茶
采茶季是茶农和茶厂最忙的时候。每天,茶农早起采茶,把采好的茶青送到茶厂;做茶师傅每天忙到深夜。
在长山茶厂,记者参观了做茶的整个流程。从一朵青梢到一颗茶粒,需要经过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束包、揉捻、松散、烘烤的反复过程,一道茶出炉,约需三天时间。身为老茶客,每日烧水点茶,至此时方知晓:原来那一壶香茗,需要经过千揉百捻方能唇齿留香。
长山镇种的台湾金萱茶种,做的是半发酵乌龙茶。在李启坤眼里,半发酵乌龙茶是有生命的,做茶过程就是“不折腾不成活”,一个重要标准是:每个环节必须把握火候,不能把茶弄死,否则功亏一篑。
死与活,讲究火候和分寸,每一个环节都决定成败,如晒久了变成红茶,揉久了茶叶变黑,如何把握全凭做茶师傅的经验技术。所以,一个有经验懂做茶师傅虽日薪三四百元,仍成为茶厂争相抢的“香饽饽”。
晒青是做茶的第一道工序,茶青晾在簸箕里,放在阳光下晒一两个小时,目的是减少茶青中的水份。“晒青的关键在于把茶青晒个半死,但不能晒死,否则就变成红茶了。”做茶师傅告诉记者,为避免暴晒把茶青晒“死”,上面得架一层蛛光网。
待茶青开始蜷萎时,收回空调房复青约两个小时,直至叶片活过来,重现青翠挺拔。
接着是反复摇青的过程。把复青的茶青倒进摇青机中,按下开关摇5-10分钟,然后倒出,在簸箕上低温摊放约一个半小时,待茶青复活过来再摇青5-10分钟,如此重复5-7次。
“摇青的过程决定了茶的润滑度。”李启坤说,摇青是一个磨擦发酵的过程,可以摇脱茶毛,摇的次数多,泡出来的茶就润滑可口,绿茶不需摇青,所以口感相对涩。
待摇后的茶叶复青后,放进270-300度高温的锅炉中杀青。这是一个滚筒锅炉,茶青在里面滚约10分钟,倒出来仍显青绿。“懂得做茶,茶青多绿,杀青后仍有多绿。茶青的质量从源头上决定了茶的质量。为了种出好茶青,茶厂每年给茶农提供生态肥。”李启坤说。
杀青后的茶青倒进塑料袋密封回润约2小时,然后倒进大布包进行束包,再放在揉捻机里揉5-10分钟,烘焙,松散,再束包,再揉捻,再烘焙……由此反复5遍,直至茶青变软,成粒。然后把茶叶束包,准备第二天进行烤干和复烤。
做茶是个周而复始的漫长过,前后需要三天时间。经过千揉百捻,青青春梢终于成为青青茶粒。一般而言,一斤茶青能做成干茶一两多,产出率约为1:9。置几粒刚出炉的茶叶于掌间,闻之,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茶心如旧,四季风景不同
泡一壶刚做好的春茶细细品尝,听做茶人说茶,别有一番启发。
“俗话说:茶要新,酒要陈。话有一定道理,但茶关非越新越好,老话有说‘新茶如酒易醉人’呢。”李启坤说,新茶中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含量较多,容易使人神经系统兴奋,对胃肠黏膜也有刺激作用,“最好放个十天半月再喝,待新茶中不利于健康的物质氧化降低后再喝更好。”
春茶是否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对此,李启坤也有自己的看法:“许多人认为春茶尤其是明前茶好,是因为茶树经过一冬蕴酿后发的新芽更具营养。其实,每一季都有好茶,不能一概而论。廉江的采茶季分为春、夏、秋三季,夏天雨水多,茶叶含氮多,香气不足。春秋两季茶相当,春茶图鲜,秋茶图香,各有千秋。”此外,茶叶好不好,还受制于多种因素,比如茶园管得好,产出好茶青;采茶时天气好等。如果老下雨,采了菜青做不了茶,或者做不出好茶。
喝茶,讲究的是心情。四季风景各不同,管他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