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廉江文化创新 春潮涌动

2012-06-16 11:00 湛江日报  
 
 

近日,廉江市委宣传部发出“人文廉江”文艺创作大赛的通知,决定从现在起至今年底,开展文学(含诗词)、戏剧、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的奖金3000元。

廉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两年,市委新一届班子提出了建设“文化廉江”的目标。受此鼓舞,全市宣传文化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和弘扬主旋律,全力打造廉江文化艺术品牌:由徐沛东作曲、郑南填词、宋祖英演唱的《我的九洲江》被确定为市歌;新华舞鹰雄舞进了上海世博会;吉水偶色队参加“鼎龙杯”中国首届飘色艺术大汇演获金奖;沙坡醒狮参加“华夏一绝”中国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金奖……

文化正在成就廉江之魂。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今年春节期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轻歌曼舞贺新春”大型文化活动在市文化广场从正月初一开始连续举办15天,天天精彩。特别是大年初一的广场舞表演,湛江幼师、市一中、市二中等单位以及太极队、街舞队、粤曲等民间文艺团体踊跃参加。

近年来,廉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湛江市级3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民间演出团体约50个。最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世枫到廉江,指导“石角傩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给力文化廉江新名片的打造。

文艺品牌熠熠生辉:新华舞鹰雄舞进了上海世博会,曾三度舞上了中央电视台,进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吉水偶色的表现形式也已从原来4个人抬着的飘色发展到现在的车型偶色,应邀参加“鼎龙杯”中国首届飘色艺术大汇演暨吴川民间艺术大巡游,勇夺金奖殊荣。“华夏一绝”金奖的沙坡(高桩)醒狮团近几年来在频频应邀参加各类活动,收入可观,不但资助乡村道路硬底化和教学大楼的建设,还扶持一些特困户和五保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粤西白戏不但入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新剧目《赵匡胤下南唐》还被拍摄制作成MTV,被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文艺工作者对艾木鱼原有的句式和腔调进行大胆的改革,把较为单调的艾木鱼演绎成载歌载舞式的艾歌表演唱,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终于使这一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其代表作是以歌颂廉江红橙为主要内容的《王母寻宝下廉江》,在全省文艺汇演中引起轰动,拿了大奖。

文化积淀日渐丰厚:2004年以来,先后举办6届红橙·旅游文化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晚会轰动粤西;安铺镇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安铺美食文化节”。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届文化艺术精品评选表彰。每届的资金十二万元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2011年,廉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廉江市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对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作出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至2015年,市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以上标准,市博物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全部达标入级,300人以上自然村(社区)建有文化楼(室),由市财政给予每新建一个镇(街道)文化站补助建设资金30万元,给予每新建一个文化室的村庄补助建设资金2万元。

廉江每年都将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楼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工程,狠抓落实。近三年来,全市投入8960多万元新建或者改造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市已改(扩)建镇(街道)文化站10个,新建村(社区)文化楼、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430间,各类藏书达80万册。市财政支持成立了廉江市曲艺团一个;每年补贴下乡放映4000多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免费电影。

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每当夜幕降临,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太极健身队时常活跃在文化广场、廉菀公园、塘山岭生态公园、安铺文化广场、石岭公园、青平文化广场等地,成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仅城区就有群众文化艺术团体二十多个。如今,在安铺文化广场、石岭公园、青平文化广场上看到跳健身舞的农民,已习以为常。

市图书馆不但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还与部队联合成立了流动图书室,每月两次送书到军营;被文物行家们称之为“粤西第一家”的廉江博物馆,馆藏展品中不但有出土的犀牛化石、龟化石等古生物化石,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锛,汉代的铜鼓,唐宋陶瓷,清明瓷器和近现代文物,是粤西地区最系统、最完整、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展,成为湛江文博工作的一大亮点。

投资560多万元、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廉江市一中“论语广场”建成后,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广场的正中,矗立着一座4.2米高的孔子雕像;两侧的10根石柱上雕刻有由名家书写的“论语名句”。

高歌唱出花千树,文化创新春潮涌。廉江正大力进行着“文化廉江”的建设!

作者:揭英隆 廉宣
 
 

近日,廉江市委宣传部发出“人文廉江”文艺创作大赛的通知,决定从现在起至今年底,开展文学(含诗词)、戏剧、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的奖金3000元。

廉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两年,市委新一届班子提出了建设“文化廉江”的目标。受此鼓舞,全市宣传文化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和弘扬主旋律,全力打造廉江文化艺术品牌:由徐沛东作曲、郑南填词、宋祖英演唱的《我的九洲江》被确定为市歌;新华舞鹰雄舞进了上海世博会;吉水偶色队参加“鼎龙杯”中国首届飘色艺术大汇演获金奖;沙坡醒狮参加“华夏一绝”中国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金奖……

文化正在成就廉江之魂。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今年春节期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轻歌曼舞贺新春”大型文化活动在市文化广场从正月初一开始连续举办15天,天天精彩。特别是大年初一的广场舞表演,湛江幼师、市一中、市二中等单位以及太极队、街舞队、粤曲等民间文艺团体踊跃参加。

近年来,廉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湛江市级3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民间演出团体约50个。最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世枫到廉江,指导“石角傩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给力文化廉江新名片的打造。

文艺品牌熠熠生辉:新华舞鹰雄舞进了上海世博会,曾三度舞上了中央电视台,进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吉水偶色的表现形式也已从原来4个人抬着的飘色发展到现在的车型偶色,应邀参加“鼎龙杯”中国首届飘色艺术大汇演暨吴川民间艺术大巡游,勇夺金奖殊荣。“华夏一绝”金奖的沙坡(高桩)醒狮团近几年来在频频应邀参加各类活动,收入可观,不但资助乡村道路硬底化和教学大楼的建设,还扶持一些特困户和五保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粤西白戏不但入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新剧目《赵匡胤下南唐》还被拍摄制作成MTV,被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文艺工作者对艾木鱼原有的句式和腔调进行大胆的改革,把较为单调的艾木鱼演绎成载歌载舞式的艾歌表演唱,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终于使这一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其代表作是以歌颂廉江红橙为主要内容的《王母寻宝下廉江》,在全省文艺汇演中引起轰动,拿了大奖。

文化积淀日渐丰厚:2004年以来,先后举办6届红橙·旅游文化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晚会轰动粤西;安铺镇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安铺美食文化节”。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届文化艺术精品评选表彰。每届的资金十二万元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2011年,廉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廉江市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对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作出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至2015年,市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以上标准,市博物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全部达标入级,300人以上自然村(社区)建有文化楼(室),由市财政给予每新建一个镇(街道)文化站补助建设资金30万元,给予每新建一个文化室的村庄补助建设资金2万元。

廉江每年都将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楼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工程,狠抓落实。近三年来,全市投入8960多万元新建或者改造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市已改(扩)建镇(街道)文化站10个,新建村(社区)文化楼、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430间,各类藏书达80万册。市财政支持成立了廉江市曲艺团一个;每年补贴下乡放映4000多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免费电影。

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每当夜幕降临,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太极健身队时常活跃在文化广场、廉菀公园、塘山岭生态公园、安铺文化广场、石岭公园、青平文化广场等地,成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仅城区就有群众文化艺术团体二十多个。如今,在安铺文化广场、石岭公园、青平文化广场上看到跳健身舞的农民,已习以为常。

市图书馆不但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还与部队联合成立了流动图书室,每月两次送书到军营;被文物行家们称之为“粤西第一家”的廉江博物馆,馆藏展品中不但有出土的犀牛化石、龟化石等古生物化石,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锛,汉代的铜鼓,唐宋陶瓷,清明瓷器和近现代文物,是粤西地区最系统、最完整、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展,成为湛江文博工作的一大亮点。

投资560多万元、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廉江市一中“论语广场”建成后,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广场的正中,矗立着一座4.2米高的孔子雕像;两侧的10根石柱上雕刻有由名家书写的“论语名句”。

高歌唱出花千树,文化创新春潮涌。廉江正大力进行着“文化廉江”的建设!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