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注入新内涵 雷歌也流行

2012-10-14 10:59 湛江晚报  

 

 
听雷歌的群众。记者 罗磊 摄

    一首雷歌一个故事

    记者协理 林振文

    探访黄新先生,使我对雷歌有了重新认识:其特点是“四句、二十八字、有格律与韵律,歌词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口味。“雷州歌言简意赅,高度浓缩,能与诗歌或其他文章媲美。其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即兴、有对唱、有合唱,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目前,雷歌处于不冷不热状况,黄新同志对雷州歌发展状况表示担忧。主要归结为:其一是发展雷歌没有一个良好平台,并缺乏宣传。全湛江市仅湛江市雷歌研究会和雷州雷歌研究会两间机构。其二是社会各界对雷歌认识不足,支持力量更是微乎其微。其三是会雷歌的老前辈对后一代不做好传、帮、带作用。他虽对雷歌未来表示堪忧,但对今年雷州举办的两次雷歌比赛中有陈润威、陈燕任两位中学生崭露头角还是感到欣慰。

    雷州歌喜闻乐见,易记,易会,易传,当我把采访心得告诉我的年老的父亲时,他竞心有触动地唱了一首雷歌。“有桃有李理这大,占我沟堰并海埂,占我三角和肚仕,还铲魂场做稻城”。道出英兜村与英拿村打官司一段历史,一个耐人寻味的酸楚故事。

    传说在清皇朝康熙时期,雷州北和镇英兜村为了防旱抗旱,灌溉农田,其村林有桃、林有李兄弟俩带领村民,兴修水利,挖沟开渠,拦海造田。但是当时的英拿村人以英兜村人占用其土地,破坏坡园等为由,状告英兜村。

    从“爱唱”到“爱看”

    记者协理 陈爽

    符大伯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雷州歌表演,看到记者协理的到来,他热情地招呼并与我们聊了起来。

    符大伯年轻的时候非常喜爱唱雷州歌。符大伯说,上世纪80年代,他正值青春年华,十分爱唱雷州歌,常常在走路时,总会学唱几句,甚至在农田干活回来后,不管有多劳累,也不管有多饥饿,总是先学唱几段雷州歌,然后再吃饭。他努力学唱半年后,便加入一雷剧团;在往后的10多年里,他经常跟随雷剧团到雷州各个乡村演出。符大伯回忆起那段日子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虽然参加雷剧演出的报酬不高,但他依然喜爱唱雷州歌,因为唱雷州歌能给他带来快乐!

    符大伯现在虽然很少唱雷州歌了,但还是非常喜欢看雷剧演出。他戏说这是从“爱唱”到“爱看”的角色转变。符大伯来自雷州市白沙镇和家村,现在居住在雷城南湖附近,他每天都会来南湖观看老年雷剧演唱队演出。老年演唱队所演唱的雷州歌或劝人孝敬父母,或劝人和邻睦里,或劝人戒赌戒毒,或劝人积德行善等等。他说,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总有一些人会忘了做人道理。这些人来这里听了劝世歌后,就会有所触动,有所启示。符大伯指着正在演唱的“雷歌后”符海燕说,她唱功很好,她唱的是一首感恩共产党的雷州歌:老妪退休度晚年,中秋月夜喜开心,领导关怀送月饼,幸福不忘党恩情。

    雷歌,雷州大地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

  记者协理 林李军

    雷州歌是雷州音乐文化之一。随着现代文化与现代音乐的发展,雷州歌文化发展今非昔比,无论体裁风格载体都显现多样化,特别是以网络创作雷州歌流行音乐独占鳌头。九十年代末,第一张以专门收录近二十多首雷州歌的“雷州第一碟”的面世,风摩雷州大地,也是雷州歌发展的里程碑。现代媒体媒介高度发达,使雷州歌传播得更快,更新。比如,从最早出现的《雷州人》,紧接又出现了《我是湛江城月人》,《我是徐闻人》等,其中又有翻唱国语粤语流行歌曲。本地雷歌流行音乐原创作者、听者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内容多是反映情爱、生活;比如本地原创《姑娘》:“有一个姑娘生得确实美,有一天下大雨被我碰到,我怕她被雨淋湿,上前想问一声:姑娘,你讨伞哦,我有伞呀,要么我送你回家。!”追潮流,大胆创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也是现代雷歌流行音乐发展方向。

作者:罗磊 杨之文

 

 
听雷歌的群众。记者 罗磊 摄

    一首雷歌一个故事

    记者协理 林振文

    探访黄新先生,使我对雷歌有了重新认识:其特点是“四句、二十八字、有格律与韵律,歌词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口味。“雷州歌言简意赅,高度浓缩,能与诗歌或其他文章媲美。其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即兴、有对唱、有合唱,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目前,雷歌处于不冷不热状况,黄新同志对雷州歌发展状况表示担忧。主要归结为:其一是发展雷歌没有一个良好平台,并缺乏宣传。全湛江市仅湛江市雷歌研究会和雷州雷歌研究会两间机构。其二是社会各界对雷歌认识不足,支持力量更是微乎其微。其三是会雷歌的老前辈对后一代不做好传、帮、带作用。他虽对雷歌未来表示堪忧,但对今年雷州举办的两次雷歌比赛中有陈润威、陈燕任两位中学生崭露头角还是感到欣慰。

    雷州歌喜闻乐见,易记,易会,易传,当我把采访心得告诉我的年老的父亲时,他竞心有触动地唱了一首雷歌。“有桃有李理这大,占我沟堰并海埂,占我三角和肚仕,还铲魂场做稻城”。道出英兜村与英拿村打官司一段历史,一个耐人寻味的酸楚故事。

    传说在清皇朝康熙时期,雷州北和镇英兜村为了防旱抗旱,灌溉农田,其村林有桃、林有李兄弟俩带领村民,兴修水利,挖沟开渠,拦海造田。但是当时的英拿村人以英兜村人占用其土地,破坏坡园等为由,状告英兜村。

    从“爱唱”到“爱看”

    记者协理 陈爽

    符大伯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雷州歌表演,看到记者协理的到来,他热情地招呼并与我们聊了起来。

    符大伯年轻的时候非常喜爱唱雷州歌。符大伯说,上世纪80年代,他正值青春年华,十分爱唱雷州歌,常常在走路时,总会学唱几句,甚至在农田干活回来后,不管有多劳累,也不管有多饥饿,总是先学唱几段雷州歌,然后再吃饭。他努力学唱半年后,便加入一雷剧团;在往后的10多年里,他经常跟随雷剧团到雷州各个乡村演出。符大伯回忆起那段日子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虽然参加雷剧演出的报酬不高,但他依然喜爱唱雷州歌,因为唱雷州歌能给他带来快乐!

    符大伯现在虽然很少唱雷州歌了,但还是非常喜欢看雷剧演出。他戏说这是从“爱唱”到“爱看”的角色转变。符大伯来自雷州市白沙镇和家村,现在居住在雷城南湖附近,他每天都会来南湖观看老年雷剧演唱队演出。老年演唱队所演唱的雷州歌或劝人孝敬父母,或劝人和邻睦里,或劝人戒赌戒毒,或劝人积德行善等等。他说,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总有一些人会忘了做人道理。这些人来这里听了劝世歌后,就会有所触动,有所启示。符大伯指着正在演唱的“雷歌后”符海燕说,她唱功很好,她唱的是一首感恩共产党的雷州歌:老妪退休度晚年,中秋月夜喜开心,领导关怀送月饼,幸福不忘党恩情。

    雷歌,雷州大地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

  记者协理 林李军

    雷州歌是雷州音乐文化之一。随着现代文化与现代音乐的发展,雷州歌文化发展今非昔比,无论体裁风格载体都显现多样化,特别是以网络创作雷州歌流行音乐独占鳌头。九十年代末,第一张以专门收录近二十多首雷州歌的“雷州第一碟”的面世,风摩雷州大地,也是雷州歌发展的里程碑。现代媒体媒介高度发达,使雷州歌传播得更快,更新。比如,从最早出现的《雷州人》,紧接又出现了《我是湛江城月人》,《我是徐闻人》等,其中又有翻唱国语粤语流行歌曲。本地雷歌流行音乐原创作者、听者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内容多是反映情爱、生活;比如本地原创《姑娘》:“有一个姑娘生得确实美,有一天下大雨被我碰到,我怕她被雨淋湿,上前想问一声:姑娘,你讨伞哦,我有伞呀,要么我送你回家。!”追潮流,大胆创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也是现代雷歌流行音乐发展方向。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