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所城内的古石巷。
重要地位>>>
驻兵历史长达数百年之久
记者翻阅明清《雷州府志》和清乾隆《徐闻县志》中看到这样的记载:“明守御所千户赵兴琳置锦囊水师参将府,调千户一员,拨各所军三百名守御,置有屯田”。记者了解到,作为一个“千户所”,这里还驻有三百多官兵,锦囊所城当时的本地人口就不少,加上流动人口,其热闹景象想来并不比今天的锦囊镇和外罗国家二级渔港逊色。至清代时,由于国防的需要,锦囊所城的驻军有增无减,清高宗乾隆年间的《清皇朝通典》卷七十二中曾记载,当时驻扎锦囊的兵力为“千总二人,把总五人,兵员六百五十一名至七百参十名左右”。也就是说,清代兵力最少时就都有六百五十一名,明显比明代的三百守兵增加了一倍多,还增加把总五人来加强领导和参与守城。我们不难看出,锦囊所城是不折不扣的雷州半岛军事要地!600多年前,明王朝在此修筑城池,使之一度成为雷州半岛东岸的一个重要军事指挥中心 ,不难想象,锦囊所城东门居高临下,气势伟崖,大有雄关气度。明嘉靖、隆庆时,沿海地区遭受倭寇侵掠,朝廷官兵曾在此浴血抗战。
守城将士和屯田的兵丁,来自四面八方,他们或带家眷,或与当地女子结婚融合。记者走访了多户当地居民,他们都称自己的祖先早年因从军、商贸或教书,从江浙、山东或福建、广府、广西甚至四川、云南等地迁徙到锦囊所城,然后就地娶妻生子,在当地留下了后代,在锦囊附近扎根。而现在锦囊所城内的古代人文遗迹还相当丰富,有四合院式民居、古庙、祠堂、石道、泉井、书纸坛,散见抱鼓石、石础、石马凳、石狮、石狗、碑刻等。另外,在锦囊所城下的金钱埚村还有一口金钱井,已经成为古代徐闻八景之一,雅名”锦川涌钱“。
锦囊所城除了军事用途外,还曾一度是比较繁荣的墟集。据《粤闽视纪略》所记:“锦囊所城,东有港,小舟行十里出大洋。”可以说锦囊所城是当时雷州半岛东部的交通要冲,由于商船从海南、北海等地经锦囊到西营及广州等地,这里曾一时商贸繁荣,人来人往。上千的兵丁加上家属和当地村民、商贾,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