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在泉州感受“雷州话”

2013-06-17 17:45 湛江晚报  

    湛江正下大雨之时,泉州却是万里晴空。6月15日,本报两记者受邀赴泉州市采访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

    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750多万人,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当地人以说闽南语为主。

    其实,很多不懂闽南语的人,能够熟练哼着《爱拼才会赢》、《酒国英雄》、《金包银》等闽南语歌曲。特别是雷州半岛说雷州话的人,更加喜欢闽南语歌曲,因为,闽南语对雷州半岛人来说,能听懂百分之六七十。

    记者走在泉州街头,听着人们用闽南语交谈,不用翻译也能知晓是什么意思,为了进一步验证雷州话与闽南语在泉州的区别,记者在丰泽区走了几条街道,用雷州话问了香烟、水果、茶叶等日常用品的价格,结果泉州人都能听懂,记者还用雷州话与他们讨价还价。

    16日上午,记者来到一茶艺馆,与《泉州晚报》同仁品茶,他们用闽南语与记者交流,都挺顺利、挺亲切的。就是开幕式上表演的“南音”,曲调听起来都觉得像雷州歌。

    有泉州网友发帖说:“听了好多雷州话歌曲,再与潮州话对比,感觉雷州话听起来更亲切。雷州人的祖先从莆田泉州等地迁出那么久了,至今他们的子孙还说着与闽南话几乎一模一样的方言,真的太神奇了!”

    就民谣来说,闽南语中的《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阿公掘菜园,菜园掘松松,阿公欲种葱。葱无芽,欲种茶,茶无花,要种瓜,瓜无子,掠着一只大猫鼠,阿公气甲欲要死,阿妈叫伊返去种木耳。”这与雷州民谣中的《月光光》“月娘光光,月娘圆圆,阿娘做布在庭边……”如出一辙。记者在参观“天后宫”时,趁机要求一个讲闽南语的管理人员唱起这首民谣,想不到他唱的与记者唱的都相通!

    在记者到泉州之前,《泉州晚报》曾派出两名记者到雷州半岛探访,采写有关“闽南文化”的传播影响,他们走访了雷州博物馆、附城镇榜山村和南山村、白沙镇邦塘村、沈塘镇昌辉村等村庄,深入了解雷州文化与闽南文化关系、人口迁徙、民俗风情、语言习惯等。他们回到泉州后说,不用翻译也能顺利采访雷州人,因为他们可以听懂雷州话。

    目前,除了泉州、漳州、厦门和台湾地区外,闽南语还有诸多闽南文化的外围区和辐射区,讲闽南话的人群有7000多万人。尽管各地的闽南方言存在语音和词汇上的差异,但同根同源,传承相近,交际相通。据悉,海南省18个县市400万人和广东雷州半岛300万人,属于闽南文化中的琼文雷州文化圈。其风俗习惯与语言相近或者相似闽南体系。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中叶有一次较大的移民由闽入雷。宋、元、明、清以来由闽入雷的移民也有不少。宋朝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并引》载:“予居海康,……其耕者多闽产也。”

据记者了解,雷州半岛上说雷州话的人,每个村庄的祠堂都有较齐全的族谱,许多族谱记载,其祖先都出自福建的莆田泉州。因此,雷州半岛的雷文化与闽南文化是同根同源的。

可以这么说,在泉州,走在大街上,就像走在雷州半岛大地上……

作者:杨广华 梁染渠 陈小阳

    湛江正下大雨之时,泉州却是万里晴空。6月15日,本报两记者受邀赴泉州市采访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

    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750多万人,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当地人以说闽南语为主。

    其实,很多不懂闽南语的人,能够熟练哼着《爱拼才会赢》、《酒国英雄》、《金包银》等闽南语歌曲。特别是雷州半岛说雷州话的人,更加喜欢闽南语歌曲,因为,闽南语对雷州半岛人来说,能听懂百分之六七十。

    记者走在泉州街头,听着人们用闽南语交谈,不用翻译也能知晓是什么意思,为了进一步验证雷州话与闽南语在泉州的区别,记者在丰泽区走了几条街道,用雷州话问了香烟、水果、茶叶等日常用品的价格,结果泉州人都能听懂,记者还用雷州话与他们讨价还价。

    16日上午,记者来到一茶艺馆,与《泉州晚报》同仁品茶,他们用闽南语与记者交流,都挺顺利、挺亲切的。就是开幕式上表演的“南音”,曲调听起来都觉得像雷州歌。

    有泉州网友发帖说:“听了好多雷州话歌曲,再与潮州话对比,感觉雷州话听起来更亲切。雷州人的祖先从莆田泉州等地迁出那么久了,至今他们的子孙还说着与闽南话几乎一模一样的方言,真的太神奇了!”

    就民谣来说,闽南语中的《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阿公掘菜园,菜园掘松松,阿公欲种葱。葱无芽,欲种茶,茶无花,要种瓜,瓜无子,掠着一只大猫鼠,阿公气甲欲要死,阿妈叫伊返去种木耳。”这与雷州民谣中的《月光光》“月娘光光,月娘圆圆,阿娘做布在庭边……”如出一辙。记者在参观“天后宫”时,趁机要求一个讲闽南语的管理人员唱起这首民谣,想不到他唱的与记者唱的都相通!

    在记者到泉州之前,《泉州晚报》曾派出两名记者到雷州半岛探访,采写有关“闽南文化”的传播影响,他们走访了雷州博物馆、附城镇榜山村和南山村、白沙镇邦塘村、沈塘镇昌辉村等村庄,深入了解雷州文化与闽南文化关系、人口迁徙、民俗风情、语言习惯等。他们回到泉州后说,不用翻译也能顺利采访雷州人,因为他们可以听懂雷州话。

    目前,除了泉州、漳州、厦门和台湾地区外,闽南语还有诸多闽南文化的外围区和辐射区,讲闽南话的人群有7000多万人。尽管各地的闽南方言存在语音和词汇上的差异,但同根同源,传承相近,交际相通。据悉,海南省18个县市400万人和广东雷州半岛300万人,属于闽南文化中的琼文雷州文化圈。其风俗习惯与语言相近或者相似闽南体系。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中叶有一次较大的移民由闽入雷。宋、元、明、清以来由闽入雷的移民也有不少。宋朝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并引》载:“予居海康,……其耕者多闽产也。”

据记者了解,雷州半岛上说雷州话的人,每个村庄的祠堂都有较齐全的族谱,许多族谱记载,其祖先都出自福建的莆田泉州。因此,雷州半岛的雷文化与闽南文化是同根同源的。

可以这么说,在泉州,走在大街上,就像走在雷州半岛大地上……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