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产于非洲的植物“伟哥”黄秋葵,被雷州农民陈均发成功引种,并摆上食肆酒楼的餐桌上,引来诸多食客抢“头啖汤”。近日,记者在雷州市附城镇朴扎村农田上,见识了这种令人称奇的新型蔬菜——植株像蓖麻,却结出辣椒般的果实,吃起来如芦荟般丝滑爽口。
陈均发是雷州一位农业“土专家”,长期潜心于农业研究,曾取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早在1999年,他便从农科部门引进黄秋葵并坚持试种,在品种培育过程做到反复提纯、复壮。去年10月11日,央视农业频道每日农经栏目播出《多条腿走路的黄秋葵》的报道,他深受启发,看到了种植黄秋葵广阔的市场前景,遂与朋友陈同球一拍即合,承包农田50亩大规模种起黄秋葵。
黄秋葵别名羊角菜、羊角豆、植物伟哥、伟哥菜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而不耐寒,气温在30℃时生长最为旺盛。“湛江位于亚热带且靠近热带,常年气温高,光照时间长,在种植黄秋葵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陈均发告诉记者,本地种植黄秋葵,清明前后播种,50天左右即可采摘秋葵果。黄秋葵是边长高、边长叶、边开花、边结果,其成长过程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最高可达2米多。
陈均发谈到,黄秋葵是一种采摘期长、产量较高的新型蔬菜。气温在15℃以上时,每天都会开花结果,直至隆冬到来才停止,亩产果实6000斤左右。
“黄秋葵浑身是宝,叶可当饲料,花可制茶,根可泡酒,种子可榨油,特别是嫩果富含粘性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等各种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健胃、整肠,保护肠胃、肝和皮肤、粘膜的作用,坊间还传说其具有强肾补虚之功效。”陈均发情不自禁地夸起黄秋葵,“这东西相对好种,几乎没有病虫害,我们在种植过程从不施用化学农药。为了将之打造成无公害绿色食品,我们还特意选择了这个通风透气、周边无污染源的地块进行种植。”说着,他随手摘下一个果实,直接塞进口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据了解,尽管近年来黄秋葵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市场深受欢迎,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特色蔬菜,但在湛江,人们对其可谓是知之甚少。为打开销路,陈均发、陈同球两人带着自产的黄秋葵幼果,走进当地的食肆酒楼进行推销,免费提供给厨师试食和酒家试卖。厨师们经反复研究后,用凉拌、油炸、煲汤、爆炒等方式,开发出多道菜式。目前,湛江市区及雷州城区,共有26个酒家推出黄秋葵菜品。
陈同球笑呵呵地说,现在他们以每斤10元的价格直供酒家,可谓供不应求。按亩产6000斤计算,除去种植成本及人工费用,每亩黄秋葵可带来纯收入5万多元。下半年他们准备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亩,并尝试搞大棚反季节种植,错开北方地区以及浙江等地黄秋葵生产的峰期,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