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洪水来袭 村民奋勇保大堤冷冷洪流 掩不住暖暖真情

2013-08-17 10:04 湛江日报  

    昨日,吴川兰石镇百官山村出现洪灾,武警官兵撑着龙舟救出受困群众。 本报记者 吴智恒 摄

    百多村民冲向怒江

    昨日,位于茂名市下游的吴川市兰石镇的小东江、袂花江等江河水还在不断暴涨,河水漫过10多公里河堤,淹没了当地4万多亩稻田和鱼塘。兰石镇吴观轩镇长指着靠近兰石村的袂花江一段河堤说,全靠村民100多人奋战一天,才使这段河堤和排洪水闸保住,有效地减少了灾害。

    15日凌晨6时,狂风暴雨还在肆虐着吴川大地,一夜难眠的兰石村党支部书记梁康贤揉一揉睁开的眼睛,只见连夜巡查河堤的村治安联防队员冲进家里来:“梁书记,咱们兰石农田排水闸被江水打斜了,会很快冲垮那片稻田。”

    梁康贤一跃而起,披上雨衣就冲向位于袂花江堤坝的排水闸,只见江水汹涌,残旧的铁门水闸被打得倾斜发颤,眼看就要轰然倒下。梁康贤连忙致电各村民小组组长,众多的村干部立即拿起铁锹、开着抢拉机冲过去,一路高喊:“水闸要倒了,抢险啊。”

    被这呼声惊起的村民冲出家门,问清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返身回家拿起抢险工具,纷纷冲向水闸口,一下子涌来100多名村民,梁康贤在大风大雨中劝回部分年老村民和妇女,然后组织村民立即抢救水闸。

    村民扛起一袋袋沙包,拼命往水闸口砸下去,深谙水性的村民跳下去堆垒沙包,以身体阻挡怒涛,但激流还是冲走了沙包。

    “怎么办?”梁康贤抹了抹脸上的雨水,脑袋来个急转弯,“快把村委会办公楼的两副铁拦门拆下来。”

    听到这声令下,村干部们猛然醒悟过来,连忙把铁栏门拆下并搬运过来,然后用绳索把两副铁栏门对着闸口放下固定,再把一袋袋沙包放下堆高,终于成功了,当沙包堆得与堤坝一样高时,村民转身望望身后几条村的5000多亩已播种的稻田,才放心地笑了。

    空着肚子抢险固堤

    至关重要的排洪和灌溉两用水闸保住了,这时已是上午10多,村民才松一口气,准备赶回去换身干衣服和填一填还没来得及吃早餐的肚子。突然,村里的巡查人员又急冲冲地来报告,说前面一段河堤又出现危情了,必须抢险加固。

    梁康贤望了一眼这群在大雨中疲惫不堪的村民兄弟,就电话向镇委领导反映情况,希望派人和运送物资支援,但镇里的干部已全部出动,再也空不出人手。

    “我们自己来吧。”梁康贤吼了一声,村民全面呼应,于是唿啦子一群村民又赶到那段河堤,只见江水很快漫过那段脆弱的泥土结构堤坝,再不加固就很快崩溃。村干部立即让部分村民回村把各类塑料袋搜集过来,一边挖土运沙固堤,中午的时候村民送饭过来,填了填肚子又接着干,有的村民被风雨冻得脸色发紫了,也没有下“战线”。

    这样一直到了当天傍晚6时多,村民靠一些锄铲等简陋的工具,在没有任何物资的情况,冒着风雨,一把泥土一袋沙包地把江堤慢慢地垒高了,加固了,惊涛拍打过来,江堤屹立不动。

    由于这段江段得到及时加固,大大减缓了洪水冲进村子的速度,为受浸的村民赢得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冷冷洪流暖暖真情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吴川兰石镇百官山村,邻里之间在的互助互救,演绎出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小插曲。

    村民李召英的屋子在这次暴雨引发决堤的水浸中被淹,在昨晚的避难的过程中,她和丈夫只来得及将一楼的几件家具搬上二楼,就被迫匆匆忙忙地往外逃了。“走的时候连一件长袖衣服都没带出来,天下着雨,冷得人直发抖。”李召英说,由于撤离时恰逢深夜,她和丈夫在深至膝盖的水流中摸黑走路,走到百官村古庙的时候,两人全身几乎湿透,在风中冷得哆哆嗦嗦。难道要在风雨中露宿么?熬得过今天,明天怎么办,身上没带钱,手机也没有电,不能与外界联系,一瞬间两人陷入了绝望。在古庙周围徘徊了好久,两人看着不远处吴土生家中闪烁的烛光,颤颤抖抖地过去敲响他们的家门。

    看着李召英二人,吴土生二话不说,就让他们进去。除了李召英,到吴土生家中暂避的还有十多名村民,当时天气风雨交加,村里停水停电,吴土生拿出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替换,又腾出房间给他们休息。他的妻子杨雪珍右手前段时间不慎摔伤,手臂缠着纱布活动不便,但还她是咬紧牙关坚持“上阵”,在屋里忙前忙后,为村民煮水煮粥。由于天气状况恶劣,村中多处地方被淹,交通不便,为了照顾家中十多名避难的村民,家中很多生活用品都快用完了——煤气烧完了,吴土生夫妻就把备用的干柴用来煮饭烧水,备用的生活用水不够喝,两人就想办法出去买瓶装水回来解急。“我煮了一大锅粥,那个村民过来都有得吃。”杨雪珍豪爽地对记者说。

    “幸亏得到吴土生一家的帮忙,不然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昨日中午,李召英带着记者在人群中中四处寻觅“恩人”的身影。可能意识到记者的身份,杨雪珍一见记者就转身走,李召英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她,她才停下来和记者闲聊了几句,“大家都是邻里,看见他们房屋被淹了,难道我还能不帮忙吗?”杨雪珍笑道,“我做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要采访我,换作其他人,我相信他们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的,在我们百官山村,互相帮助已经是一种习惯。”

    军民合力救被困村民

    昨日早上11时记者来到百官山村现场时,抗洪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兰石镇百官山村古庙前围满了避难的群众,他们正惊魂不定地看着洪水一点一点地“入侵”屋子,“这洪水来得让人措手不及,真的没想到涨势那么快”,村民吴土华回忆起15日晚洪水突然暴涨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虽然村干部早就告诉我们要提前撤离,但在晚上11点左右听到‘轰’的一阵水流声,心里还是漏了一拍,我们马上意识到,村干部说的防洪堤决堤了,洪水涌进了村子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茫茫的一片洪流中,低洼地区的水位已经涨到半层楼高,村民将村中用来赛船的两条龙舟改装成“救生艇”,镇、村两级干部和武警、消防官兵乘船挨家挨户来到被淹的屋子里查看情况。在一栋三层楼高的楼房里,一对坐窗户姐弟引起了岸边人的注意,百官山村干部吴华禄见状,立即穿上救生衣、卷起裤腿,一步一滑地朝着这栋房子走去,抵达屋外时,水位已从脚踝处漫到他的下巴。经过二十分钟,吴华禄终于把这位困在家中的9岁男孩小鸿成功救下,由于担心孩子受水着凉,吴华禄让男孩骑在他肩膀上,双手紧紧抓住他的身体,小心翼翼地在水深及脖子的水中前行,在行走的过程中,吴华禄不时安抚男孩紧张的情绪,将他牢牢固定在自己的肩膀上,男孩“上岸”后,开心地往母亲怀里扑过去。此时的吴华禄默默转身,又朝着房屋缓缓走过去,并与随后赶到的救援官兵救下男孩17岁的姐姐阿霞。

    现场的村民称,其实村干部早就在15日就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将要决堤的消息,可惜部分村民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洪水不大,在15日晚撤离后又回到家中留守。直到16日清晨一阵巨大的洪峰汹涌而至,面对几分钟内从膝盖急速上涨到下巴的水位,他们才慌慌张张准备撤离,可惜人的脚步终究赶不上水流的速度,面对咆哮的洪流,他们只能呆在家中等待救援。被救的这对姐弟就因为“小看”了这场洪流,在15日晚撤离后又回家睡觉,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困“孤岛”。

    据悉,百官山村13名来不及撤离的群众在16日中午2时许已经被救援人员全部救出,陈村砖厂有7位被困民工也得到政府及时援助,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目前该村所有低洼地区的村民均得到妥善安置。

作者:赖寒霜 宋芊霏 许晶莹 王裕

    昨日,吴川兰石镇百官山村出现洪灾,武警官兵撑着龙舟救出受困群众。 本报记者 吴智恒 摄

    百多村民冲向怒江

    昨日,位于茂名市下游的吴川市兰石镇的小东江、袂花江等江河水还在不断暴涨,河水漫过10多公里河堤,淹没了当地4万多亩稻田和鱼塘。兰石镇吴观轩镇长指着靠近兰石村的袂花江一段河堤说,全靠村民100多人奋战一天,才使这段河堤和排洪水闸保住,有效地减少了灾害。

    15日凌晨6时,狂风暴雨还在肆虐着吴川大地,一夜难眠的兰石村党支部书记梁康贤揉一揉睁开的眼睛,只见连夜巡查河堤的村治安联防队员冲进家里来:“梁书记,咱们兰石农田排水闸被江水打斜了,会很快冲垮那片稻田。”

    梁康贤一跃而起,披上雨衣就冲向位于袂花江堤坝的排水闸,只见江水汹涌,残旧的铁门水闸被打得倾斜发颤,眼看就要轰然倒下。梁康贤连忙致电各村民小组组长,众多的村干部立即拿起铁锹、开着抢拉机冲过去,一路高喊:“水闸要倒了,抢险啊。”

    被这呼声惊起的村民冲出家门,问清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返身回家拿起抢险工具,纷纷冲向水闸口,一下子涌来100多名村民,梁康贤在大风大雨中劝回部分年老村民和妇女,然后组织村民立即抢救水闸。

    村民扛起一袋袋沙包,拼命往水闸口砸下去,深谙水性的村民跳下去堆垒沙包,以身体阻挡怒涛,但激流还是冲走了沙包。

    “怎么办?”梁康贤抹了抹脸上的雨水,脑袋来个急转弯,“快把村委会办公楼的两副铁拦门拆下来。”

    听到这声令下,村干部们猛然醒悟过来,连忙把铁栏门拆下并搬运过来,然后用绳索把两副铁栏门对着闸口放下固定,再把一袋袋沙包放下堆高,终于成功了,当沙包堆得与堤坝一样高时,村民转身望望身后几条村的5000多亩已播种的稻田,才放心地笑了。

    空着肚子抢险固堤

    至关重要的排洪和灌溉两用水闸保住了,这时已是上午10多,村民才松一口气,准备赶回去换身干衣服和填一填还没来得及吃早餐的肚子。突然,村里的巡查人员又急冲冲地来报告,说前面一段河堤又出现危情了,必须抢险加固。

    梁康贤望了一眼这群在大雨中疲惫不堪的村民兄弟,就电话向镇委领导反映情况,希望派人和运送物资支援,但镇里的干部已全部出动,再也空不出人手。

    “我们自己来吧。”梁康贤吼了一声,村民全面呼应,于是唿啦子一群村民又赶到那段河堤,只见江水很快漫过那段脆弱的泥土结构堤坝,再不加固就很快崩溃。村干部立即让部分村民回村把各类塑料袋搜集过来,一边挖土运沙固堤,中午的时候村民送饭过来,填了填肚子又接着干,有的村民被风雨冻得脸色发紫了,也没有下“战线”。

    这样一直到了当天傍晚6时多,村民靠一些锄铲等简陋的工具,在没有任何物资的情况,冒着风雨,一把泥土一袋沙包地把江堤慢慢地垒高了,加固了,惊涛拍打过来,江堤屹立不动。

    由于这段江段得到及时加固,大大减缓了洪水冲进村子的速度,为受浸的村民赢得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冷冷洪流暖暖真情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吴川兰石镇百官山村,邻里之间在的互助互救,演绎出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小插曲。

    村民李召英的屋子在这次暴雨引发决堤的水浸中被淹,在昨晚的避难的过程中,她和丈夫只来得及将一楼的几件家具搬上二楼,就被迫匆匆忙忙地往外逃了。“走的时候连一件长袖衣服都没带出来,天下着雨,冷得人直发抖。”李召英说,由于撤离时恰逢深夜,她和丈夫在深至膝盖的水流中摸黑走路,走到百官村古庙的时候,两人全身几乎湿透,在风中冷得哆哆嗦嗦。难道要在风雨中露宿么?熬得过今天,明天怎么办,身上没带钱,手机也没有电,不能与外界联系,一瞬间两人陷入了绝望。在古庙周围徘徊了好久,两人看着不远处吴土生家中闪烁的烛光,颤颤抖抖地过去敲响他们的家门。

    看着李召英二人,吴土生二话不说,就让他们进去。除了李召英,到吴土生家中暂避的还有十多名村民,当时天气风雨交加,村里停水停电,吴土生拿出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替换,又腾出房间给他们休息。他的妻子杨雪珍右手前段时间不慎摔伤,手臂缠着纱布活动不便,但还她是咬紧牙关坚持“上阵”,在屋里忙前忙后,为村民煮水煮粥。由于天气状况恶劣,村中多处地方被淹,交通不便,为了照顾家中十多名避难的村民,家中很多生活用品都快用完了——煤气烧完了,吴土生夫妻就把备用的干柴用来煮饭烧水,备用的生活用水不够喝,两人就想办法出去买瓶装水回来解急。“我煮了一大锅粥,那个村民过来都有得吃。”杨雪珍豪爽地对记者说。

    “幸亏得到吴土生一家的帮忙,不然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昨日中午,李召英带着记者在人群中中四处寻觅“恩人”的身影。可能意识到记者的身份,杨雪珍一见记者就转身走,李召英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她,她才停下来和记者闲聊了几句,“大家都是邻里,看见他们房屋被淹了,难道我还能不帮忙吗?”杨雪珍笑道,“我做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要采访我,换作其他人,我相信他们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的,在我们百官山村,互相帮助已经是一种习惯。”

    军民合力救被困村民

    昨日早上11时记者来到百官山村现场时,抗洪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兰石镇百官山村古庙前围满了避难的群众,他们正惊魂不定地看着洪水一点一点地“入侵”屋子,“这洪水来得让人措手不及,真的没想到涨势那么快”,村民吴土华回忆起15日晚洪水突然暴涨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虽然村干部早就告诉我们要提前撤离,但在晚上11点左右听到‘轰’的一阵水流声,心里还是漏了一拍,我们马上意识到,村干部说的防洪堤决堤了,洪水涌进了村子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茫茫的一片洪流中,低洼地区的水位已经涨到半层楼高,村民将村中用来赛船的两条龙舟改装成“救生艇”,镇、村两级干部和武警、消防官兵乘船挨家挨户来到被淹的屋子里查看情况。在一栋三层楼高的楼房里,一对坐窗户姐弟引起了岸边人的注意,百官山村干部吴华禄见状,立即穿上救生衣、卷起裤腿,一步一滑地朝着这栋房子走去,抵达屋外时,水位已从脚踝处漫到他的下巴。经过二十分钟,吴华禄终于把这位困在家中的9岁男孩小鸿成功救下,由于担心孩子受水着凉,吴华禄让男孩骑在他肩膀上,双手紧紧抓住他的身体,小心翼翼地在水深及脖子的水中前行,在行走的过程中,吴华禄不时安抚男孩紧张的情绪,将他牢牢固定在自己的肩膀上,男孩“上岸”后,开心地往母亲怀里扑过去。此时的吴华禄默默转身,又朝着房屋缓缓走过去,并与随后赶到的救援官兵救下男孩17岁的姐姐阿霞。

    现场的村民称,其实村干部早就在15日就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将要决堤的消息,可惜部分村民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洪水不大,在15日晚撤离后又回到家中留守。直到16日清晨一阵巨大的洪峰汹涌而至,面对几分钟内从膝盖急速上涨到下巴的水位,他们才慌慌张张准备撤离,可惜人的脚步终究赶不上水流的速度,面对咆哮的洪流,他们只能呆在家中等待救援。被救的这对姐弟就因为“小看”了这场洪流,在15日晚撤离后又回家睡觉,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困“孤岛”。

    据悉,百官山村13名来不及撤离的群众在16日中午2时许已经被救援人员全部救出,陈村砖厂有7位被困民工也得到政府及时援助,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目前该村所有低洼地区的村民均得到妥善安置。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