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广州湾白切鸡。陈灵 供
广州湾时的武装力量。陈灵 供
第二单元:法国人眼中的近代中国: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报刊以精美的插图为阵地,大肆渲染军事扩张时期的法军对外侵略活动。时常拿出部分篇幅,介绍他们所关注的世界各国重要动态,中国是他们觊觎已久的国家,因而最为关注,经常出现报道中国的画面,极富视觉冲击。对中国报道的重点是,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1884年中法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起义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连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称为“英法联军之役”。1857年英法联军集结于香港,当年11月,联军5000多人攻入广州,即日城陷。巡抚柏贵、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俘粤督叶名琛。英法军队占据广州三年。1859年英法军队随后占领舟山、烟台、天津大沽,然后攻陷北京城。联军到处大肆劫掠,火烧毁圆明园,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人类历史中公认的罪行。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是从越南北的陆路战场镇南关、谅山开始,后来战火延续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海军将领孤拔统率远东舰队,击败清福建、南洋两舰队,大清帝国苦心经营的福建水师毁于一旦。随后法国海军先后占领台湾基隆、淡水和澎湖,取得台湾海峡制海权。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定在台湾建省。 孤拔是法国海军内部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在殖民主义主导人类社会历史时期,西方列强到处寻找殖民地,争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1884年的这场中法战争就充分地反应了这一点。战争开始,法国原本以为中国不堪一击,结果在闽台军民的齐心奋战下,法军遇到沉重打击。法国远东舰队总司令孤拔因日夜操劳过度,生病死于澎湖,时年58岁。而后由这次的指挥战舰“白雅特”号(Le Bayard)将孤拔的遗体由台湾海峡,经新加坡,穿越印度洋,运回国内。沿海重要航道各国都派有专员拜祭,法国政府为孤拔举办了国际公祭。法国各媒体均大幅发布了此消息。广州湾时期的霞山地名命名为Fort-Bayard,即“白雅特城”。就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而命名的。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1900年4月6日,英、美、法、德驻华公使照会清政府,限其2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派兵代为“剿平”。但慈禧太后当时很不明智地向列强宣战。6月10日,英国东亚舰队司令西摩尔指挥的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联军2000人, 后来增至约5万人。不顾清政府的劝阻,强行从天津租界向北京开进,最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西、比、荷等11个国家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000万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达9.8亿两。 报刊版画的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也有以夸张的漫画来表现中国时局的。版画中所描绘的情境是依据在中国的前端记者的描述,由法国职业绘画家绘出的,透露出百年前西方国家对中国产生的浓厚兴趣与虎视眈眈的野心。 这批珍罕的版画一方面展示了欧洲报业黄金时代的完整沿革过程,另一方面则以西方视角呈现世纪之交的中国政变,填补了中国早期影像史中缺失的记录,也弥补了近代中国印刷史与出版史上未曾经历彩色石印版画时代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价值,此类画报在中国收藏市场很有升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