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川黄坡镇林屋村“发明家”连任村支书

2013-11-22 09:44 湛江日报  
 
林海介绍村中机械厂科技创新的成果。欧晓然摄

    “到2016年,全村经济总产值争取达到3.5亿元,比2012年的2.2亿元,增长1.6倍;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比2012年7000元,增长2.29倍。”11月17日,村支书林海在工作报告中,向村民们许下未来3年的美好愿景。

    村中71名党员投票,69票投给了林海。当天,在吴川林屋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上,林海高票成功连任村支书。

    至此,林屋村,这条远近闻名的“机械制造村”,创造了两个奇迹:不仅将数十名农民培养成工程师,漂洋过海打洋工;还将一位“发明家”两度选为村里带头人——现年55岁的林海,私企董事、高级工程师,拥有11项发明专利。

    “发明家”是怎么当上村支书的,又靠什么成功连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林屋村,探寻背后的故事……

    “机械制造村”造就农民工程师

    林海的家乡——林屋村,一点也不简单。

    45年前,林屋村土地贫瘠,生产落后,依靠国家返销粮过活;如今,这里变成“机械制造村”,厂房林立,机器隆隆,村民25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变化从1968年开始。原村支书林文芳带领村民每人凑1斤花生米,折款720元作为启动资金,从造酱油,打农具起步,一步一步把村办企业林屋机械厂发展成固定资产超亿元、年产值高达1.2亿的中型企业。林屋机械厂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机器的生产,村民大都是“泥腿子”出身,但靠着自学和实践,不少人成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45年来,从林屋村走出了6名工程师、20多名助理工程师、100多名焊工。

    1985年,27岁的林海进入林屋机械厂,从描图员开始做起。此后,他的事业像“坐飞机”一样:1987年,他就成为技术员;1992年,通过全国统考,评为助理工程师;1996年,凭多项专利,成为工程师。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发展休戚与共。2002年,顺应中国加入WTO的机遇,林屋机械厂改制为广东粤凯机械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食品加工机器,常年出口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由于出口器械需专门人员安装,所以林屋村几乎每年有工程师被邀请到国外进行施工,而林海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泰国,别人都把我当专家看呢!”林海自豪地说,2003年,他第一次出国,就去到泰国帮助安装酒精制作机械,“不只肩负公司重托,还为国家荣誉而工作”。

    这个村支书 不忘搞发明

    现年55岁的林海,魁梧壮实,皮肤黝黑,额头宽大,言语间带着乡土的亲和感,但不失企业家和村干部的气派。

    2005年,林海和村里另一工程师合作开办了粤海机械公司;2010年,又成立一家新型环保砖厂,林海任董事长;

    在厂里工作多年,因为爱搞小发明,林海在村里小有名气,2011年,在村民的推选下,林海当上了林屋村村支书。今年7月,农业部公布“百名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资助项目人选”,林海成为广东省首位入选者,获得资助5万元。

    村支书事务繁杂,但林海总不忘在工作之余搞点小发明,10多年来,他就成功申请了11项工业发明专利,占据了粤凯机械公司20多项专利的“半壁江山”。“如果转让的话,每项专利至少20多万吧。”林海说。

    谈起最自豪的一项发明,林海提到了“节能蒸馏塔”,2009年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凭借这个“蒸酒精”用的改进型发明,粤凯机械公司赢得了在泰国燃料酒精工程的竞标。林海表示,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他的发明方向是高效节能、节约成本,而这类专利往往受到国际市场青睐,多次助力公司赢得国外项目。

    就在今年,林海又有了两项新专利:负压风送木薯燃料除杂装置、酒精塔节能浮阀。“遇到问题要想到怎么去解决,这样才能有创造。”林海透露,木薯除杂装置利用负压抽送,改进了过去依靠过滤网、繁琐的除杂工序,更加高效。

    谈起搞发明,林海总是滔滔不绝、喜形于色,不时还用手比划着,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科学兴村 工业富村

    工程师当上村支书,会不会只顾工业不顾其他?林海可不这样,农业、民生都有建树:

    ——工业反哺农业。建设混凝土排灌渠、农田水循环利用。去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730多吨,人均粮食达610斤,实现粮食自给。村里实行“机耕种收免费、推广良种免费、排灌水免费”,还聘请农业专家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管理、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实行了村民医保全免费、部分企业职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林屋村100%村民参加医保,62%村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林海连任村支书,可谓众望所归,但他还来不及高兴,就马上投入到繁忙的村务中,“压力很大,任重道远,要多为百姓办实事。”他平静地说。

    对于今后三年的工作设想,林海在报告中写道:实施“科学兴村、工业富村”战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发展非公经济,推广特色农业。

    集体经济,说的就是村里的粤凯机械公司。2012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3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9.37%;非公经济上,近年来,林屋村兴起的8家私企,让“机械制造村”叫得更响:从制造轻工机械、水处理设备、生物质能装备,到甜菜糖设备、路桥钢构等。

    “通过打造这艘集体经济的‘航母’,全面带动其他企业、各自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林海信心满满,在管好村务的同时,他还利用企业董事的便利,进厂“捣弄”机器、改进生产,宽大的额头里蹦出一串串的新发明……

作者:张永幸 王裕 欧晓然
 
林海介绍村中机械厂科技创新的成果。欧晓然摄

    “到2016年,全村经济总产值争取达到3.5亿元,比2012年的2.2亿元,增长1.6倍;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比2012年7000元,增长2.29倍。”11月17日,村支书林海在工作报告中,向村民们许下未来3年的美好愿景。

    村中71名党员投票,69票投给了林海。当天,在吴川林屋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上,林海高票成功连任村支书。

    至此,林屋村,这条远近闻名的“机械制造村”,创造了两个奇迹:不仅将数十名农民培养成工程师,漂洋过海打洋工;还将一位“发明家”两度选为村里带头人——现年55岁的林海,私企董事、高级工程师,拥有11项发明专利。

    “发明家”是怎么当上村支书的,又靠什么成功连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林屋村,探寻背后的故事……

    “机械制造村”造就农民工程师

    林海的家乡——林屋村,一点也不简单。

    45年前,林屋村土地贫瘠,生产落后,依靠国家返销粮过活;如今,这里变成“机械制造村”,厂房林立,机器隆隆,村民25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变化从1968年开始。原村支书林文芳带领村民每人凑1斤花生米,折款720元作为启动资金,从造酱油,打农具起步,一步一步把村办企业林屋机械厂发展成固定资产超亿元、年产值高达1.2亿的中型企业。林屋机械厂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机器的生产,村民大都是“泥腿子”出身,但靠着自学和实践,不少人成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45年来,从林屋村走出了6名工程师、20多名助理工程师、100多名焊工。

    1985年,27岁的林海进入林屋机械厂,从描图员开始做起。此后,他的事业像“坐飞机”一样:1987年,他就成为技术员;1992年,通过全国统考,评为助理工程师;1996年,凭多项专利,成为工程师。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发展休戚与共。2002年,顺应中国加入WTO的机遇,林屋机械厂改制为广东粤凯机械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食品加工机器,常年出口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由于出口器械需专门人员安装,所以林屋村几乎每年有工程师被邀请到国外进行施工,而林海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泰国,别人都把我当专家看呢!”林海自豪地说,2003年,他第一次出国,就去到泰国帮助安装酒精制作机械,“不只肩负公司重托,还为国家荣誉而工作”。

    这个村支书 不忘搞发明

    现年55岁的林海,魁梧壮实,皮肤黝黑,额头宽大,言语间带着乡土的亲和感,但不失企业家和村干部的气派。

    2005年,林海和村里另一工程师合作开办了粤海机械公司;2010年,又成立一家新型环保砖厂,林海任董事长;

    在厂里工作多年,因为爱搞小发明,林海在村里小有名气,2011年,在村民的推选下,林海当上了林屋村村支书。今年7月,农业部公布“百名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资助项目人选”,林海成为广东省首位入选者,获得资助5万元。

    村支书事务繁杂,但林海总不忘在工作之余搞点小发明,10多年来,他就成功申请了11项工业发明专利,占据了粤凯机械公司20多项专利的“半壁江山”。“如果转让的话,每项专利至少20多万吧。”林海说。

    谈起最自豪的一项发明,林海提到了“节能蒸馏塔”,2009年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凭借这个“蒸酒精”用的改进型发明,粤凯机械公司赢得了在泰国燃料酒精工程的竞标。林海表示,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他的发明方向是高效节能、节约成本,而这类专利往往受到国际市场青睐,多次助力公司赢得国外项目。

    就在今年,林海又有了两项新专利:负压风送木薯燃料除杂装置、酒精塔节能浮阀。“遇到问题要想到怎么去解决,这样才能有创造。”林海透露,木薯除杂装置利用负压抽送,改进了过去依靠过滤网、繁琐的除杂工序,更加高效。

    谈起搞发明,林海总是滔滔不绝、喜形于色,不时还用手比划着,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科学兴村 工业富村

    工程师当上村支书,会不会只顾工业不顾其他?林海可不这样,农业、民生都有建树:

    ——工业反哺农业。建设混凝土排灌渠、农田水循环利用。去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730多吨,人均粮食达610斤,实现粮食自给。村里实行“机耕种收免费、推广良种免费、排灌水免费”,还聘请农业专家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管理、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实行了村民医保全免费、部分企业职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林屋村100%村民参加医保,62%村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林海连任村支书,可谓众望所归,但他还来不及高兴,就马上投入到繁忙的村务中,“压力很大,任重道远,要多为百姓办实事。”他平静地说。

    对于今后三年的工作设想,林海在报告中写道:实施“科学兴村、工业富村”战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发展非公经济,推广特色农业。

    集体经济,说的就是村里的粤凯机械公司。2012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3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9.37%;非公经济上,近年来,林屋村兴起的8家私企,让“机械制造村”叫得更响:从制造轻工机械、水处理设备、生物质能装备,到甜菜糖设备、路桥钢构等。

    “通过打造这艘集体经济的‘航母’,全面带动其他企业、各自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林海信心满满,在管好村务的同时,他还利用企业董事的便利,进厂“捣弄”机器、改进生产,宽大的额头里蹦出一串串的新发明……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