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苛刻校规是对教育的本末倒置

2013-12-01 17:15 湛江新闻网  

    “云南景谷县一中三名高中学生用纸碗和塑料袋提饭到教室,学校决定将三人开除学籍,并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半年,其中两人的补助金也被撤销。”——这样荒唐的处罚不是来自滑稽喜剧,而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

    据南方都市报11月29日的报道,云南景谷县一中的三名高中学因为把纸碗和塑料袋提饭到教室,被学校予以开除学籍。此外,用手机、玩电脑、抽烟喝酒、上课睡觉、考试作弊、周末睡懒觉等,都会被“开除学籍”,甚至“碰铁门”也将受到同样处罚。这样“严格”的校规不免显得小题大做,更不禁让笔者产生了一种疑问:这还是“教育”吗?

    “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学校不是监狱,并不需要实行高压的管理。景谷县一中的三位学生因为带饭进教室就被开除学籍,这样“严格”的规定几近苛刻,而这种苛刻也让笔者联想起武则天实行的“酷吏政治”。在武则天统治的初期,为了加强自己的对社会百姓的统治,起用了大批的酷吏。这些酷吏对百姓实行了残暴极恶的统治,虽然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使得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严重激发了社会矛盾。对于景谷县一中用各种苛刻规定规范学生的做法,其实就是另一种“酷吏政治”。在这样苛刻规定控制下的学生,表面上个个表现得 “端端正正”,然而内心却严重排斥着这样的规定,甚至排斥这样的学校。久而久之,学生和学校便成了对立的双方,而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学生有如何能够正常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呢?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当然需要规章制度,但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把握制度的“度”。学校的目的在于“育”人,不在于“训”人,更不在于把教育学生当成“统治”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帮助实行教育的其中一种手段,而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教育与感化”。如果学校只是一昧地依靠通过制定各种规定来“控制”学生,那便是对教育的一种本末倒置。

    《礼记》有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古至今,教育的目的都在于“育人”,都在于让学生成为有“德”之人。 学校作为让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更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的学校却为这种“宽松自由”砌上各种条条框框,甚至制定出许多“奇葩”的校规,让“训人”代替“育人”;让“控制”代替“教育”,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作者:陈翠雁

    “云南景谷县一中三名高中学生用纸碗和塑料袋提饭到教室,学校决定将三人开除学籍,并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半年,其中两人的补助金也被撤销。”——这样荒唐的处罚不是来自滑稽喜剧,而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

    据南方都市报11月29日的报道,云南景谷县一中的三名高中学因为把纸碗和塑料袋提饭到教室,被学校予以开除学籍。此外,用手机、玩电脑、抽烟喝酒、上课睡觉、考试作弊、周末睡懒觉等,都会被“开除学籍”,甚至“碰铁门”也将受到同样处罚。这样“严格”的校规不免显得小题大做,更不禁让笔者产生了一种疑问:这还是“教育”吗?

    “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学校不是监狱,并不需要实行高压的管理。景谷县一中的三位学生因为带饭进教室就被开除学籍,这样“严格”的规定几近苛刻,而这种苛刻也让笔者联想起武则天实行的“酷吏政治”。在武则天统治的初期,为了加强自己的对社会百姓的统治,起用了大批的酷吏。这些酷吏对百姓实行了残暴极恶的统治,虽然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使得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严重激发了社会矛盾。对于景谷县一中用各种苛刻规定规范学生的做法,其实就是另一种“酷吏政治”。在这样苛刻规定控制下的学生,表面上个个表现得 “端端正正”,然而内心却严重排斥着这样的规定,甚至排斥这样的学校。久而久之,学生和学校便成了对立的双方,而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学生有如何能够正常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呢?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当然需要规章制度,但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把握制度的“度”。学校的目的在于“育”人,不在于“训”人,更不在于把教育学生当成“统治”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帮助实行教育的其中一种手段,而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教育与感化”。如果学校只是一昧地依靠通过制定各种规定来“控制”学生,那便是对教育的一种本末倒置。

    《礼记》有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古至今,教育的目的都在于“育人”,都在于让学生成为有“德”之人。 学校作为让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更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的学校却为这种“宽松自由”砌上各种条条框框,甚至制定出许多“奇葩”的校规,让“训人”代替“育人”;让“控制”代替“教育”,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