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学历歧视,是指原始学历不是“211”、“985”等名校,即使最高学历是博士,也一样会被歧视的现象。实际上,“原始学历歧视”现象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网上就有一篇名为“谈本科非211、985的博士找工作问题”的帖子被广泛流传。发表帖子作者正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博士生,然而他却因为“不是211、985本科院校出身”而被许多事业单位拒之门外。在今年教育部门对高考制度大刀破斧进行改革之际,有关“原始学历歧视”现象的讨论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关于2013年高考制度的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外语将退出高考舞台”这一消息了。于高考而言,“外语分值逐年降低,直到2017年全部退出高考舞台”其实只是对高考改革的其中一环,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象。然而,“原始学历歧视”的出现却把改革着力改变的“分数定终身”现象重新打回原形,毫无疑问,这是和高考改革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倘若刘备因为诸葛孔明的出身而放弃这位军师,恐怕也无法谱下三分天下的赞歌。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出自草根阶层,然而汉朝和明朝都开创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这种政治成功也是许多出身贵族的王侯将相所无法追及的。显见,盛世局面的开创并不是由于二位的出身,而在于他们的能力。然而,“原始学历歧视”却把“出身”和“能力”两者的位置相混淆,以致得出了“出身大于能力”这样一个畸形的等式,而这种片面的用人标准导致人才的流失和才能埋没才是最致命的。
此外,“原始学历歧视”所歧视的已经不仅仅是原始学历的出处,它更严重的地方还在于对“努力和奋斗”的全盘否认。当许多人都在积极地为自己争取竞争资本时,“原始学历”却一直像一把枷锁束缚着这些奋斗者,使他们始终无法得到一个公平的起点,这样不仅会让“读书无用论”更加甚嚣尘上,更会使得整个社会丧失向上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