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兰考县时,说道“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假设,某一级政府机关、某个企业的公信力如果陷入“塔西佗”陷阱,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假设的结果非常可怕: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干什么,都不被群众所信任;无论你做得对或错,你都是错的;无论事情好坏,你的形象都是恶人。
当今社会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想,你在街上随便问一个群众公信力的问题时,他(她)都能对你说出他(她)心中的“陷阱”。在他(她)“陷阱”中的可能是某个村委会,可能是某个企业,也可能是某个政府部门,它们也许真的就在群众心中的“陷阱”中了。它们或是侵占过你家田地,给的补偿款不是想象的那么多,你会认为它们贪污了你的钱,任凭它们怎么解释;或是你买了它的产品,使用时出现故障了,拿着保修单去免费维修,它告诉你,你的部件需要加钱,你不相信它,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公德心;或是你去某个部门办事,本来一个复印件可以证明的事,它非要你的原件,等你拿着原件去时,它又说还不行,还要你出具什么证明,往返三五次终于办妥时,你没感到解脱,而是惶恐会不会等下次时,又会缺少什么证明。
这样的情况有没有?
也许事实上,你可能真的是冤枉他们了,他们也许真的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的,而你为什么不信了呢?
追根溯源,是因为你对它们没有了“信任感”。而为什么没有“信任感”了,就是因为某些人的某些事,比如“表哥”的那些表、“房姐”的那些房、某个官员的那句“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即使这些事与你无关,但是却让你有了“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多了就成了“不信任”,不仅仅不信任出问题的部门,捎带连其他的也不信任,甚至连这一级的政府都不信任。
有没有?
古语说“千里大提,溃于蚁穴”。公信力亦是如此,制造出第一个“蚁穴”的“蛀虫”会觉得,才一个小小的窟窿,没事的。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一年后也许看不出来,接着两年后、三年后、十年后……
公信力就没有了,它也慢慢的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作为以“公信力”为工作开展的基础的那些部门,应该反思一下了,想想你是否处于“塔西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