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侧面 (陈小宁 摄)
据《海康县志》记载,该教堂由法籍神甫高弥谦创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53年法籍神甫高弥谦被政府遣送出境就停止宗教活动,到了1986年,该教堂才恢复宗教活动。近日,记者在塘边村看到该教堂,带有明显的海外建筑风格,四周还有炮楼及围墙的遗迹,规模极为雄伟。看到这些,当年村民与贼匪及日本鬼子作战的激烈画面,似乎又在眼前浮现。村干部李鹏告诉笔者,据塘边村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在剿匪、抗日等运动时期,全村人甚至多条邻村的村民都躲藏在教堂里避难,当时四周有高而坚固的围墙及炮楼,村民藏在炮楼内利用火药枪射击日本鬼子或贼匪,才使众多的村民在多灾多难的岁月逃过人生的灾难。在抗日时期,日本鬼子有一次还想用飞机轰炸教堂,看到教堂上插的是法国的国旗,才放弃了轰炸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