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一度盛传的“湛师改名”,从沸沸扬扬,到寂然无声,再到今朝的尘埃落定,终于,“岭南师范学院”横空出世。这次改名,可以说凝聚了几代湛师人的心血。
湛江有三所本科院校,其他两所都顶着广东的名号,唯独湛师没有。一直以来,湛师在谦卑和压力下不断努力着。改名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加上近年来,教育部对大学改名慎之又慎,这次改名成功,应该说学校也下了不少功夫和精力。
群众呼声最高,学校也一直想改的校名“广东师范学院”,由于某师范大学在某一小段时间内曾用过,于是该方案流产。第二个方案为“南方师范学院”,由于湛师身处粤西,远远顶不住南方这顶大帽子,教育部给予否定。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曲线救国”,改为“岭南师范学院”。显然,这个名字与群众的呼声和学校的初衷是不大符合的,但起码它扩大了地域,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也为以后改名为“大学”打下基础。然而,这个名字的的群众知晓度与群众接受度是较低的,要让群众和社会接受,需要时间和实力来证明。
湛师改名,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湛江人对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情结。从雷阳师院到雷州师范,从雷州师专到湛江师范,几乎每一次改名,学校都会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湛师此次改名,相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专家论证的。改名之后,一切将从零开始,如何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如何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如何申硕,如何建设综合性大学,这些都是学校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湛师要以此为契机,在重视发展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湛师承担着太多的社会责任,它承担着培育粤西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校“园丁”的重任,每年批量生产人类灵魂工程师,试问,没有高素质的“园丁”,又怎么培育出高质量的“花朵”呢?
诚然,“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湛师是否改名,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它的师资力量,提高它的教研水平。从“学院”到“学院”,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有从“学院”到“大学”,才会是质的飞跃。“屈膝为了跳得更远”,但愿这次改名能带动学校的长足发展。
任何改革在初期都会遭遇各种白眼,湛师改名,是它迈开了前进的一步,大家对“岭师”也不要求全责备,毕竟,学校在向社会和世人证明了它一直在努力。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所百年老校带给我们的新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