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历史岂可臆想,寸金乃抗法丰碑

2015-03-13 17:19 湛江新闻网  

座落于湛江寸金公园的抗法纪念雕塑。下面镌刻有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董必武同志1964年为湛江寸金桥的题诗。

    湛江的寸金桥,闻名遐迩。湛江的寸金桥,无论于香港的文人墨客抑或广大旅游爱好者,也是颇有影响力的。然而我在十五年前读到香港知名学者岑逸飞发表于香港某报的一篇他参观湛江寸金桥时因“旅游景点没有任何资料或简介提供……寸金公园因纪念寸金桥而建,寸金桥因董必武而多人认识,故寸金公园至少也该竖起一个董必武的雕塑……”从而有感而发地予湛江寸金桥乃至寸金公园景点尖锐批评题为《不尊重历史》的随笔。才惊讶此文之谬误,为真正的不尊重历史。

    众所周知,寸金桥的历史源于1898—1899年广州湾人们的抗法斗争。史载:1898年3月,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今湛江)的无理要求。清政府耻辱屈膝,同意租借,租界另议。法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不待议定租界,悍然于4月22日派兵攻占广州湾,自拟租界,并四出烧杀掳掠,妄图侵占我大片领土。法军的暴行激起了广州湾人民的极大义愤,南柳、海头一带人民在吴帮泽等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用长矛、大刀等为武器,予敌迎头痛击。尔后,抗法斗争扩展到遂溪黄略等地,遂溪知县李钟钰也率团练一千多人加入了“寸土当金与伊打”的抗法战斗。遂溪军民经过与敌激战,击退了装备精良的法帝侵略者的十余次进攻,迫使法帝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遂溪万年桥撤至赤坎与遂溪的界河文章桥,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退缩至三十里。遂溪黄略人民抗法与广州三元里抗英、林则徐虎门销烟齐名,是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著名历史事件。

岑逸飞先生撰写于香港某报《不尊重历史》一文影印件。

    为了纪念这次英勇捍土的抗法斗争,1925年,当地绅民将文章桥修葺并更名为“寸金桥”。 195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寸金桥”并于桥旁立碑镌文,记述当年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至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她既是中国人民抗法斗争象征性的历史物证;更是今天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至于岑逸飞先生在《不尊重历史》一文,将寸金桥的历史成因臆断为“1943年日寇欲攻占广州湾,董必武率海南岛和东江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力守寸金桥,结果日军未能越桥一步,寸金桥因而名声大振,今日在寸金桥出更兴建了一间寸金公园……”那与史实已是失之千里!

    1960年,郭沫若同志莅湛观看粤剧《寸金桥》,始有他题诗中“一寸河山一寸金”之句。后把它镌刻于1984年建成的肩披水布、腰挂螺号,手执大刀盾牌的寸金公园内抗法战士大型雕塑底座之上;董必武同志既未直接领导过广州湾抗战;当时在粤西抗战的共产党武装力量为南路游击队而不是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和粤东的东江纵队。更何况,寸金桥一带为浅窄河流,无险可守。抗战时我党武装与日寇侵略军也没有在此交战的记载。何来寸金桥“因董必武而多人认识”、“因日军未能越桥一步因而名声大振”?董必武同志的“寸金桥”三字题词,是他于1964年莅湛考察时所书。当时,他还为可歌可泣的遂溪人民抗法斗争题写了一首诗:

    “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

    岑逸飞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曾先后师从著名国学和哲学大家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为当今香港资深电视言论节目主持人和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更以哲学和新儒学的深邃观点为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论语解读》的不少细节勘误。于理断不会指鹿为马,对湛江寸金桥作如上《不尊重历史》的阐解和批评。诚然,于国于地,改革开放,百业待兴,以往多见“崇洋媚外”;今又盲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以不谙湛江之历史去作岑逸飞先生之导游,方有此“以讹传讹”?抗法~寸金桥等不啻为每位湛江人之“家珍”;骨鲠在喉,当时我便通过某报专门给岑逸飞先生去了一信,信的第一句即开门见山:“我是湛江人……”日前阅得湛江媒体新辟《寸金桥旧事》专栏征文,甚觉欣慰。这和当前不少香港有识之士呼吁的“要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国民和历史教育”实乃异曲同工!于是就把以上有关寸金桥之旧事聊作一稿投上。

作者:中叔

座落于湛江寸金公园的抗法纪念雕塑。下面镌刻有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董必武同志1964年为湛江寸金桥的题诗。

    湛江的寸金桥,闻名遐迩。湛江的寸金桥,无论于香港的文人墨客抑或广大旅游爱好者,也是颇有影响力的。然而我在十五年前读到香港知名学者岑逸飞发表于香港某报的一篇他参观湛江寸金桥时因“旅游景点没有任何资料或简介提供……寸金公园因纪念寸金桥而建,寸金桥因董必武而多人认识,故寸金公园至少也该竖起一个董必武的雕塑……”从而有感而发地予湛江寸金桥乃至寸金公园景点尖锐批评题为《不尊重历史》的随笔。才惊讶此文之谬误,为真正的不尊重历史。

    众所周知,寸金桥的历史源于1898—1899年广州湾人们的抗法斗争。史载:1898年3月,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今湛江)的无理要求。清政府耻辱屈膝,同意租借,租界另议。法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不待议定租界,悍然于4月22日派兵攻占广州湾,自拟租界,并四出烧杀掳掠,妄图侵占我大片领土。法军的暴行激起了广州湾人民的极大义愤,南柳、海头一带人民在吴帮泽等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用长矛、大刀等为武器,予敌迎头痛击。尔后,抗法斗争扩展到遂溪黄略等地,遂溪知县李钟钰也率团练一千多人加入了“寸土当金与伊打”的抗法战斗。遂溪军民经过与敌激战,击退了装备精良的法帝侵略者的十余次进攻,迫使法帝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遂溪万年桥撤至赤坎与遂溪的界河文章桥,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退缩至三十里。遂溪黄略人民抗法与广州三元里抗英、林则徐虎门销烟齐名,是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著名历史事件。

岑逸飞先生撰写于香港某报《不尊重历史》一文影印件。

    为了纪念这次英勇捍土的抗法斗争,1925年,当地绅民将文章桥修葺并更名为“寸金桥”。 195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寸金桥”并于桥旁立碑镌文,记述当年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至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她既是中国人民抗法斗争象征性的历史物证;更是今天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至于岑逸飞先生在《不尊重历史》一文,将寸金桥的历史成因臆断为“1943年日寇欲攻占广州湾,董必武率海南岛和东江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力守寸金桥,结果日军未能越桥一步,寸金桥因而名声大振,今日在寸金桥出更兴建了一间寸金公园……”那与史实已是失之千里!

    1960年,郭沫若同志莅湛观看粤剧《寸金桥》,始有他题诗中“一寸河山一寸金”之句。后把它镌刻于1984年建成的肩披水布、腰挂螺号,手执大刀盾牌的寸金公园内抗法战士大型雕塑底座之上;董必武同志既未直接领导过广州湾抗战;当时在粤西抗战的共产党武装力量为南路游击队而不是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和粤东的东江纵队。更何况,寸金桥一带为浅窄河流,无险可守。抗战时我党武装与日寇侵略军也没有在此交战的记载。何来寸金桥“因董必武而多人认识”、“因日军未能越桥一步因而名声大振”?董必武同志的“寸金桥”三字题词,是他于1964年莅湛考察时所书。当时,他还为可歌可泣的遂溪人民抗法斗争题写了一首诗:

    “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

    岑逸飞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曾先后师从著名国学和哲学大家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为当今香港资深电视言论节目主持人和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更以哲学和新儒学的深邃观点为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论语解读》的不少细节勘误。于理断不会指鹿为马,对湛江寸金桥作如上《不尊重历史》的阐解和批评。诚然,于国于地,改革开放,百业待兴,以往多见“崇洋媚外”;今又盲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以不谙湛江之历史去作岑逸飞先生之导游,方有此“以讹传讹”?抗法~寸金桥等不啻为每位湛江人之“家珍”;骨鲠在喉,当时我便通过某报专门给岑逸飞先生去了一信,信的第一句即开门见山:“我是湛江人……”日前阅得湛江媒体新辟《寸金桥旧事》专栏征文,甚觉欣慰。这和当前不少香港有识之士呼吁的“要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国民和历史教育”实乃异曲同工!于是就把以上有关寸金桥之旧事聊作一稿投上。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