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中国宣布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全国放假一天,举世瞩目,新媒体与自媒体爆转,弟子们开始安排短期旅游,也有同学询问下学期开学是否顺延几天。
旅游不是坏事。先烈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就是为了今天的平安,为了江山秀丽国泰民安。借假期享受前辈给予的闲暇与安宁,一览各处美景,顺便拉动消费,情在理中。
问题是除了旅游,这一天假还应该做些什么。
应该明确的是,这个9月3日不是中秋、七夕、重阳、端午。她仅仅有70年的历史,今年是因为她,我们才有了一日的假期。国务院的通知说:这一天中国各地将举行包括阅兵在内的多个纪念活动。也将为更多老百姓参与活动提供条件。
换言曰:这一天需要做一点与“纪念”有关的事情,与铭记有关的事情。
年轻的朋友也许会说:史料浩如烟海,生活节奏加快,没工夫。
那么,在此,先将笔者2000年参加河南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大会”准备的材料抄录几段:
“1937年12月中下旬,被日军十三师团俘虏的15000名中国士兵,被绑在树上作为射击靶打了十几天。而后每10个捆成一束,堆在井栏浇煤油火烧。为使俘虏畏惧,或把耳朵削下,或把鼻子砍掉,或是拿佩剑插进口腔把嘴切开,或在眼帘下横插一刀,白眼球像鱼眼一样粘糊糊地垂下来,足有五寸……”。
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凡妇女不顺从他们兽行者,日寇马上钉死在墙上,剖腹示众。在日寇住的地方,妇女必须裸体仰卧,盖上薄毯,随时供他们蹂躏。被蹂躏到不能蹂躏时,就丢在街上,听凭她们在呼号中丢掉了性命。”老报人冯英子先生的杂文集《警惕日本》里载:南京被奸杀的妇女在8万人以上,日寇强暴中国妇女的残忍之法达12种之多,且“南京市里,无日无之,无地无之”。冯先生的妻子和弟媳,都在苏州钱万里桥遭到日军轮奸。
这一切,战后出生的彬彬有礼的日本青年知道多少呢?我们的八零后、九零后又知道多少呢?“胜利”二字的重量,不能仅仅留存史册。
就纪念而言,美国人显然不无前瞻意识。
新世界出版社《西点传奇》第三章里有“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用五支笔签受降书的盟军统帅”的记载:令全场惊讶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签字。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写“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麦克阿瑟”,之后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送给爱妻琼妮。该仪式立即引起了场边人雷鸣般的掌声。
应该说,这位五星上将明白:历史必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被记住。
所以,到9月3日那一天,欣赏阅兵盛举的同时,离得近的,抽俩小时看看相关纪念馆或者遗址,看望一下如今已为数寥寥的抗战老兵,合个影,为老人们的话录个音。离得远的,上上网,看看“胜利”二字背后又多少血与火的印痕。不要逛街逛完“一天假”而忘记了她的来历。
人老了,容易怀旧,近年来几次梦见在部队四部轮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情景:“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叫人热血沸腾的行进速度。作者麦新是冼星海的学生,抗战时上海歌咏界战时服务团领导者之一,33岁死在战场上。
至少,那一天,笔者的手机铃声会是那首歌。
而且,笔者已经看到,不少朋友提议:9月3日为法定纪念日,年年加强记忆。不为别的,只为参拜靖国神社的人还在记挂被处绞刑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