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于隋朝建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吴川以“三绝”闻名。独特的飘色、泥塑和花桥,构成吴川民间文化的一个金字塔,而处于这金字塔顶端的正是吴川飘色。吴川飘色1992年和1997年两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00年吴川市梅录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2008年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飘色作为中国一种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更是对儿童发展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为了更深入了解家乡这一民间艺术,实地调查必不可少。
(一)飘色文化的历史渊源
飘色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飘色一词取自广东白话,意指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的巡游活动。它起源于晚清,传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政府禁止演粤剧,这可能是由于太平天国的领袖主要来自两广,且曾以粤剧作为宣传鼓动的手段,清政府憎恨洪秀全等,所以干脆连两广人民热爱的地方剧种都禁了。为了生计,有的粤剧艺人就想办法将粤剧创作成板式原始的飘色,在一些乡间民俗活动中制作飘色游行,赚些钱来补贴家用,所以,飘色亦称“流动的戏剧”。它在元宵节期间由人抬着游行欢庆,这是两广汉族人民对满清的文化镇压“曲线抵制”的结晶。在吴川,有关飘色的记录主要有梅岭社区居委会的记录档案以及《吴川县志》。但若从历史源头说,飘色也是人们祈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企盼丰年的原始祭神求福活动。它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它由原来的“转色”演变为“板色”,发展到现在的“飘色”。吴川飘色的发源地是吴川市黄坡镇沙岗村,由民间艺人陈趣珩首创,由其子陈寿全继承和发展。据梅岭社区居委会的记录档案:黄坡老艺人陈寿全的祖父到沙湾看过飘色,回来后继承、创新和发展。其孙陈寿全则在其祖父制作飘色的基础上,创作具有吴川特色的飘色。现代飘色制作,始于30年代,由陈趣珩首次制作4板飘色,其中3板是单人造型,1板为双人造型。飘色在黄坡一出现,便轰动了本县和邻县,慕名前来观赏者千千万万。从此,飘色常被邀到本县各地和外县表演。现代的飘色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色柜、色梗和色芯。目前,吴川飘色的传承谱系主要有黄坡谱系、梅录头谱系、梅岭谱系、隔塘谱系。
吴川飘色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塑造的人物飘然欲飞,惊险神奇,以高、精、险、新、奇、美、灵、巧被外国友人誉为“隐蔽的东方艺术”,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针对这种文化艺术对儿童发展有何教育价值,下面则为飘色对儿童发展影响的介绍。
(二)飘色文化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价值
首先是吴川飘色的美学价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飘色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美和色彩美这两个方面。飘色基本上属于造型艺术,其内容选取了传统民间故事或是现代事件的某一片段中的某一瞬间,通过色梗的巧妙连接,使得其表演只用一个造型就能将其全部内涵展现出来,不用言传就能达到意会的效果。一板飘色,无论是色柜,还是色柜上的人物屏或飘,其大小、形状以及所处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律,这是飘色艺人和广大观众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美学规律。与此同时,飘、屏和色柜由上至下形成了一个三层立体的结构造型,而且其三个层的位置是绝不会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使得观众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见到不同的立体效果,诠释了空间的唯美,不愧为一场视觉盛宴。另外,飘色是为节日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其色彩基调是很讲究的。无论是飘和屏,还是色标、罗伞,飘色均大量采用了红、黄两种喜庆的颜色,同时配以粉红、粉蓝等颜色,给人喜庆吉祥的感觉。突出了人物所承担的内涵,而且使得其洒脱、飘逸之感跃于面前,描绘了一幅意味深远的彩画,这就是飘色艺术价值之所在,耐人寻味而含蓄深远。这种文化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儿童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虽然他们年纪尚小,还没有那么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但是吴川飘色夺人眼球,本土的文化意蕴通过表演精彩地展示出来,这却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求。就如同书本对儿童可以起到教化作用一样,飘色更直观地展示了故乡的文化,可以让处在成长中的儿童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产生家乡情结,不忘故土的特色。所以从美学价值上看,飘色文化对儿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此外,从社会价值来看,吴川飘色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来有些板色的内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趋吉心理或巩固信仰的,以宣传封建礼教,如“观音送子”,宣传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如今已弃之不用。后来飘色的主题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发展着:有宣扬中国崛起或爱国主题的,如“巨龙腾飞”象征中国的崛起以及飞速发展,“岳家小将”则主要宣扬保家卫国;有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如“神州六号”;有宣扬人物高尚品质的,如“徐九经卖酒”、“包青天”;也有表现体育健儿为奥运健儿国争光的风采的,如“奥运健儿”、“雅典夺冠”,等等。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的斗志,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同时对成长中的儿童更是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
吴川飘色的定期举行,都万人空巷,吴川飘色的多重价值及保护、传承、发展对策上外地游客,大街往往挤得水泄不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有观众,就必然有市场,这就是经济价值的潜力所在。近年来,官方开始以此为契机,利用这种地方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招商引资,逐渐向旅游开发这条大道进军。在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飘色艺术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还影响、带动和促进了飘色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的提高。这样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也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吴川飘色,明白它的来历,它的文化,若是飘色文化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后,那么全国各地的儿童都能了解吴川的飘色,吸取其中的精华。另外在无形中更是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教育方式比仅仅是在书本中的教育更加具有深刻性,也不会显得枯燥无味。正如前面提及的,吴川飘色艺术的起源传说源自一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具有较健康的价值取向。儿童无形中就产生了更加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吴川飘色是以肢体语言为审美特征的人体造型艺术。飘色的扮演者色仔、色女,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参与点缀飘色,年纪小小的孩子以自己的表演去诠释故事的深刻内涵,也许当时他们不太理解故事的内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是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更具直接性。
(三)面临的窘境及设想
虽然吴川飘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它至今也面临着种种问题需要被解决。首先是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青少年都喜欢国外传播进来的文化。例如在吃食方面喜欢国外的快餐,汉堡包、炸薯条等琳琅满目,这些商店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在住行这方面,欧式的别墅比中国传统的房屋更受中国人欢迎,相对国产的汽车,中国人更喜欢日本的丰田汽车等;在影视方面,《火影》等动漫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而中国唯一受欢迎的动漫恐怕只能数《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这些都说明了中国正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受到它那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会更加倾向国外的文化,而中国的文化在将来或许只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飘色作为中国有特色的一种文化遗产之一,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因此飘色文化应该更加发挥它的作用,努力完善所存在的缺点,汲取国内外优秀文化的精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影响国人,特别是影响正值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让他们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洗涤他们的心灵,从而起到教化的作用。
另外,吴川飘色面临着资金问题。为了发扬中国的博大文化,吴川飘色单靠那杯水车薪的资金是不够的。据调查,每板飘色一般要两三千元。游行队伍的飘色,多则五六十板,少则二三十板,花费资金甚巨。单靠政府或者个人出资还是不够的,作为吴川的一员,我们都应为自己故乡的特色文化感到自豪,也更需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故土的文化不陷入被湮没的境地,让故土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吴川飘色还存在知名度不高这个问题。制作飘色纪念品,让飘色文化不断传播,同时也利用网络传播吴川飘色,无疑会使我们故乡的飘色文化传播的范围大大扩大,引起社会的重视,那么后继无人这个问题也不复存在了。此外也应在飘色游行时作文字注解,这样儿童对飘色的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美观这个层面上,同时也了解它的每一个故事,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从而产生一种共鸣,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这样飘色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四)小结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川飘色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价值,对儿童发展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它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但与此同时,飘色文化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每个人都应为吴川的飘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让故土的飘色文化“走出去”,同时也要更加积极地“引进来”,吸取别人的精华,为我所用,提高飘色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样可以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本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结,将中国的宝贵文化积极传承下去。这种教育儿童热爱故土和国家的方式更具直观性,也更易于被儿童所接受,这样飘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得到发挥的同时,也不会陷于无人继承的窘迫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