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拜妈祖:告诉你湛江人最原生态的祈海

2015-12-31 10:25 本网综合  

    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节

    在湛江各县市、乡镇,妈祖民俗文化活动也很丰富。如湛江市硇洲镇妈祖民俗文化活动中,醒狮、仪仗队、妈祖金像、硇洲女子八音队等都参与游行活动。群众性自发地参加纪念妈祖农历九月初九日羽化升天的日子。湛江文章湾村天后宫自康熙乙卯年间至今,一直保持每年正月十九日舞古龙和稻草龙的习俗。徐闻临海,又是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妈祖庙特别多。每年妈祖节日,各村都敲锣打鼓筹划活动。东海岛的人龙舞,雷州的傩舞等都在妈祖纪念活动中展现。

平安米船不下水,满载大米陆上行。

文章湾村街道上红幡飘扬,红灯高挂,草绿色的簕古龙走在其中,显得十分醒目。

簕古龙巡游

巡村

◆文章湾村正月十九舞簕古龙祭妈祖

每年正月十九,广东湛江市赤坎区文章湾村隆重举行“年例”日活动——簕古龙巡舞,敬祭妈祖,祓难祈平安。据悉,该村先民多为南宋莆籍抗元名将陈文龙后人,而这种传承自妈祖故乡的习俗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簕古龙是文章湾村特有的祖传舞龙艺术,始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历史悠久。簕古龙的龙额头贴着菠萝皮,龙口用红纸扎成,插上簕古的果实便是牙齿。龙身则以不锈钢支撑,覆盖以蓝绸布,贴上簕古叶。最奇特的是龙眼,两个大橙子钉在龙头,再贴上黑白相间色的金属片,栩栩如生。古龙巡舞时,由“龙珠”引领,龙身随锣鼓声起舞,铿锵有力。舞龙者统一着唐装彩服,步调一致,动作粗犷多变,刚劲勇猛。

雷州半岛独特的石狗成了“座上宾”。

 武生骑马巡游,颇有大将气度。

正在祈神中,把“令箭”举起在马祖圣母神前祈祷,然后用神前的茶水洗“令箭”。以保“穿令箭”火人平安。

◆湛江霞山南柳村妈祖文化节

霞山南站附近有十一条吴姓的村庄,每年到三月二十至三月廿二都举行天后巡游,游足三天三夜,有上吴(调风村,坛坡村,坛坡上村,沙坡村,南山村,洋子村,下田仔村,南柳中村)与下吴(南柳村,东山村,坎坡村)分开游,也有上下吴联合游,在合境游时,队伍有二公里长,场面壮观.三月廿二,也即是年例的正日,各家各户都会摆上几桌甚至十几桌大吃大喝,以祈求来年生活的风调雨顺.正日游得更隆重!

妈祖巡完海,又开始走村串巷,亲临洞察她的子民家长里短和贫富善恶

    ◆徐闻三墩圣娘庙诞

    三墩圣娘庙,位子徐闻县南山镇南山村,即粤海铁路北侧,铁道岔口西,前临琼州海峡大海,与海中三墩遥相呼应。左为清代三墩炮台岭,西为三墩港堤围,再过是仕尾村。北与陆地相连,不远处则为二桥南湾村,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遣址范围内的重要人文景观。

    由于三墩境村民的祖籍出于福建莆田,因此他们笃信天后,崇敬妈祖圣娘,数代以来,做为境方传统不断继承,祭祀圣娘成为惯例。每年正月廿日兴例,十二月廿日消例。兴例是迎新的意思,消例是除旧的意思。最隆重的是三月廿三,圣娘生日。该境从三月十九日起,则开始封斋,契圣娘的人家要吃斋,只用鱼虾供奉圣娘。廿日狮子班四头狮子,一船公轿,龙旗400幡、头锣40口、鼓两面。开始在境坊各村巡游。先去仕尾,贺船祈福,每村都设鸡宴迎神(把盅)、鸣炮、放火铳,然后在南山上、下村,西港、东岗,最后到仙人座,在坡上打蘸,七坛锣鼓汇集。

在妈祖神诞的日子,三墩的渔民觉得神圣得无与伦比

    三月廿三,圣娘回坛,各村乡民均宰鸡到圣娘庙祭拜。契圣娘的人家要在这天还愿,还愿的年鸡是公鸡,要拿到圣娘庙前割血,其他来祈福的可在家中备好熟鸡和干饭,香帛香烛、鞭炮前来敬神,是日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鞭炮齐鸣,香烟缭绕,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三月十八开始,庙前戏楼演雷剧酬神、娱神。歌舞升平,祥和吉庆。

张再漾 摄

    神诞到来,所有的渔船都要归港,船头都要漆上红色,每条船上都站立当家中的大佬,船头吊上一串大红的鞭炮,有的船头还挂着“彩头”。他们这一切都是为了迎侯妈祖巡海,彩头是给为妈祖开路的狮子准备的,为的是让他们在自己的船头多舞动一会,舞得更卖力,以期让妈祖在自已的船边多停留一会,对自己多一份厚爱,多送一些福分。妈祖的巡游队伍由开路炮手、旌旗队、一对狮子、两座神轿和一对挂满绣旗的蹦蹦车组成。神轿上蹲坐着妈祖降灵的人,腮帮上穿插着光闪闪的银尖。妈祖来到,鞭炮响起,村民抢着上香。烟雾升腾,彩旗、渔船、簇拥的人群在烟雾围裹中若有若无,恰当地渲染出了神仙出游的虚幻场景。妇女们挑着一担担红色的箩筐快步跑向妈祖庙,要比别人快,才能争到头彩。担子上有大阉鸡,有堆得尖尖的白花花米饭,香味夹杂着汗味四溢。

    给妈祖上香跪拜的多是女性,也就是每家每户的女主人。只有口齿伶俐的她们,嘴中念叨的祈福的话语才能让妈祖听得清楚,留记心中。有的人家还带上小孩,要让孩子们早早地获得妈祖的福荫。妈祖巡完海,又开始走村串巷,亲临洞察她的子民家长里短和贫富善恶。

张再漾 摄

张再漾 摄

    狮子最精彩的表演是在石公庙前的祭拜。石公庙是三墩一个以原石为崇拜图腾的小庙。庙前海潮早早地退落,乌黑的石滩全部裸露出来,就像大海揭去它的幕布,呈现出舞台来一样。“舞台”前有许多巨大的“绣球”,这些“绣球”是海滩上圆溜溜的岩石。这些石头有惟妙惟肖的龟裂纹,有的人被妈祖托梦后说,这些石头将在9999天后被点化成为神龟,成为妈祖的出巡的卫队。两头色彩艳丽的狮子踩着鼓点在圆石上舞动,不断秀出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它们在石球上一气呵成跳跃、扑腾、登高、翻转等动作,令观者啧啧称赞。不管狮子如何挑逗,这些还未被点化成精的石龟纹丝不动,甘愿静默忍受万年的风吹雨打换来妈祖对它们的点化。相信万年后,这群神龟将会与狮子有精彩的应和。 

    ◆硇洲岛妈祖寿诞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日,硇洲岛上的渔民们会进行斋戒,执庙内仪仗轿抬天后坐像及簇拥着轮流在12个坐主家中供奉的行像神游“上坡”,回上街尼婆亭山墩前的天后宫“娘家”“朝堂”,供斋上香祭拜,并请戏班演戏酬神,热闹非凡。至23日天后神诞下午,在举行一系列朝拜仪式之后,再将天后坐像抬“下坡”送回津前天后宫内“开斋”,并继续在庙前演戏酬神。岛上投缘的青年男女亦纷纷趁此良辰吉日,结拜成“十兄弟”或“十姐妹”,请妈祖神为其作证,大家祭拜许愿,祈求人生事业爱情吉祥美满平安如意。    

  ◆雷州井尾坡“阴阳圩”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二日,雷州市杨家镇井尾坡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巡游活动,这一天游神队伍、观光队伍、经商摊贩汇成人山人海,方圆数里锣鼓喧天,龙腾狮舞,彩旗招展,人神共乐。这个在山坡上设立的圩市,吸引了除附近的村镇人村民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当地居民说,来赶集的人都会遵守一条约定成俗的圩规:至少买一件商品,忌空手而归,以图流年吉利。所以来这里赶集的人常常满载而归。正因为这样,井尾圩商业繁荣,在丰富当地居民生活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作者:李文莉整理

    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节

    在湛江各县市、乡镇,妈祖民俗文化活动也很丰富。如湛江市硇洲镇妈祖民俗文化活动中,醒狮、仪仗队、妈祖金像、硇洲女子八音队等都参与游行活动。群众性自发地参加纪念妈祖农历九月初九日羽化升天的日子。湛江文章湾村天后宫自康熙乙卯年间至今,一直保持每年正月十九日舞古龙和稻草龙的习俗。徐闻临海,又是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妈祖庙特别多。每年妈祖节日,各村都敲锣打鼓筹划活动。东海岛的人龙舞,雷州的傩舞等都在妈祖纪念活动中展现。

平安米船不下水,满载大米陆上行。

文章湾村街道上红幡飘扬,红灯高挂,草绿色的簕古龙走在其中,显得十分醒目。

簕古龙巡游

巡村

◆文章湾村正月十九舞簕古龙祭妈祖

每年正月十九,广东湛江市赤坎区文章湾村隆重举行“年例”日活动——簕古龙巡舞,敬祭妈祖,祓难祈平安。据悉,该村先民多为南宋莆籍抗元名将陈文龙后人,而这种传承自妈祖故乡的习俗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簕古龙是文章湾村特有的祖传舞龙艺术,始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历史悠久。簕古龙的龙额头贴着菠萝皮,龙口用红纸扎成,插上簕古的果实便是牙齿。龙身则以不锈钢支撑,覆盖以蓝绸布,贴上簕古叶。最奇特的是龙眼,两个大橙子钉在龙头,再贴上黑白相间色的金属片,栩栩如生。古龙巡舞时,由“龙珠”引领,龙身随锣鼓声起舞,铿锵有力。舞龙者统一着唐装彩服,步调一致,动作粗犷多变,刚劲勇猛。

雷州半岛独特的石狗成了“座上宾”。

 武生骑马巡游,颇有大将气度。

正在祈神中,把“令箭”举起在马祖圣母神前祈祷,然后用神前的茶水洗“令箭”。以保“穿令箭”火人平安。

◆湛江霞山南柳村妈祖文化节

霞山南站附近有十一条吴姓的村庄,每年到三月二十至三月廿二都举行天后巡游,游足三天三夜,有上吴(调风村,坛坡村,坛坡上村,沙坡村,南山村,洋子村,下田仔村,南柳中村)与下吴(南柳村,东山村,坎坡村)分开游,也有上下吴联合游,在合境游时,队伍有二公里长,场面壮观.三月廿二,也即是年例的正日,各家各户都会摆上几桌甚至十几桌大吃大喝,以祈求来年生活的风调雨顺.正日游得更隆重!

妈祖巡完海,又开始走村串巷,亲临洞察她的子民家长里短和贫富善恶

    ◆徐闻三墩圣娘庙诞

    三墩圣娘庙,位子徐闻县南山镇南山村,即粤海铁路北侧,铁道岔口西,前临琼州海峡大海,与海中三墩遥相呼应。左为清代三墩炮台岭,西为三墩港堤围,再过是仕尾村。北与陆地相连,不远处则为二桥南湾村,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遣址范围内的重要人文景观。

    由于三墩境村民的祖籍出于福建莆田,因此他们笃信天后,崇敬妈祖圣娘,数代以来,做为境方传统不断继承,祭祀圣娘成为惯例。每年正月廿日兴例,十二月廿日消例。兴例是迎新的意思,消例是除旧的意思。最隆重的是三月廿三,圣娘生日。该境从三月十九日起,则开始封斋,契圣娘的人家要吃斋,只用鱼虾供奉圣娘。廿日狮子班四头狮子,一船公轿,龙旗400幡、头锣40口、鼓两面。开始在境坊各村巡游。先去仕尾,贺船祈福,每村都设鸡宴迎神(把盅)、鸣炮、放火铳,然后在南山上、下村,西港、东岗,最后到仙人座,在坡上打蘸,七坛锣鼓汇集。

在妈祖神诞的日子,三墩的渔民觉得神圣得无与伦比

    三月廿三,圣娘回坛,各村乡民均宰鸡到圣娘庙祭拜。契圣娘的人家要在这天还愿,还愿的年鸡是公鸡,要拿到圣娘庙前割血,其他来祈福的可在家中备好熟鸡和干饭,香帛香烛、鞭炮前来敬神,是日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鞭炮齐鸣,香烟缭绕,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三月十八开始,庙前戏楼演雷剧酬神、娱神。歌舞升平,祥和吉庆。

张再漾 摄

    神诞到来,所有的渔船都要归港,船头都要漆上红色,每条船上都站立当家中的大佬,船头吊上一串大红的鞭炮,有的船头还挂着“彩头”。他们这一切都是为了迎侯妈祖巡海,彩头是给为妈祖开路的狮子准备的,为的是让他们在自己的船头多舞动一会,舞得更卖力,以期让妈祖在自已的船边多停留一会,对自己多一份厚爱,多送一些福分。妈祖的巡游队伍由开路炮手、旌旗队、一对狮子、两座神轿和一对挂满绣旗的蹦蹦车组成。神轿上蹲坐着妈祖降灵的人,腮帮上穿插着光闪闪的银尖。妈祖来到,鞭炮响起,村民抢着上香。烟雾升腾,彩旗、渔船、簇拥的人群在烟雾围裹中若有若无,恰当地渲染出了神仙出游的虚幻场景。妇女们挑着一担担红色的箩筐快步跑向妈祖庙,要比别人快,才能争到头彩。担子上有大阉鸡,有堆得尖尖的白花花米饭,香味夹杂着汗味四溢。

    给妈祖上香跪拜的多是女性,也就是每家每户的女主人。只有口齿伶俐的她们,嘴中念叨的祈福的话语才能让妈祖听得清楚,留记心中。有的人家还带上小孩,要让孩子们早早地获得妈祖的福荫。妈祖巡完海,又开始走村串巷,亲临洞察她的子民家长里短和贫富善恶。

张再漾 摄

张再漾 摄

    狮子最精彩的表演是在石公庙前的祭拜。石公庙是三墩一个以原石为崇拜图腾的小庙。庙前海潮早早地退落,乌黑的石滩全部裸露出来,就像大海揭去它的幕布,呈现出舞台来一样。“舞台”前有许多巨大的“绣球”,这些“绣球”是海滩上圆溜溜的岩石。这些石头有惟妙惟肖的龟裂纹,有的人被妈祖托梦后说,这些石头将在9999天后被点化成为神龟,成为妈祖的出巡的卫队。两头色彩艳丽的狮子踩着鼓点在圆石上舞动,不断秀出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它们在石球上一气呵成跳跃、扑腾、登高、翻转等动作,令观者啧啧称赞。不管狮子如何挑逗,这些还未被点化成精的石龟纹丝不动,甘愿静默忍受万年的风吹雨打换来妈祖对它们的点化。相信万年后,这群神龟将会与狮子有精彩的应和。 

    ◆硇洲岛妈祖寿诞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日,硇洲岛上的渔民们会进行斋戒,执庙内仪仗轿抬天后坐像及簇拥着轮流在12个坐主家中供奉的行像神游“上坡”,回上街尼婆亭山墩前的天后宫“娘家”“朝堂”,供斋上香祭拜,并请戏班演戏酬神,热闹非凡。至23日天后神诞下午,在举行一系列朝拜仪式之后,再将天后坐像抬“下坡”送回津前天后宫内“开斋”,并继续在庙前演戏酬神。岛上投缘的青年男女亦纷纷趁此良辰吉日,结拜成“十兄弟”或“十姐妹”,请妈祖神为其作证,大家祭拜许愿,祈求人生事业爱情吉祥美满平安如意。    

  ◆雷州井尾坡“阴阳圩”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二日,雷州市杨家镇井尾坡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巡游活动,这一天游神队伍、观光队伍、经商摊贩汇成人山人海,方圆数里锣鼓喧天,龙腾狮舞,彩旗招展,人神共乐。这个在山坡上设立的圩市,吸引了除附近的村镇人村民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当地居民说,来赶集的人都会遵守一条约定成俗的圩规:至少买一件商品,忌空手而归,以图流年吉利。所以来这里赶集的人常常满载而归。正因为这样,井尾圩商业繁荣,在丰富当地居民生活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