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泰“兄弟连”并肩突击

2016-06-13 10:19 湛江日报  

中泰双方参演官兵整齐列队,奉命出征。

    5月28日,中泰双方参训队员抵达尖竹汶府泰海军陆战队班扎肯训练基地。“蓝色突击-2016”中泰联训由海上联训转入陆上阶段。班扎肯训练基地山峦起伏、丛林密布、人烟稀少,是开展山地丛林训练的绝佳场所。队员们住在山坡上的板房里,大通铺,在地板上支起单兵帐篷,每个房间得睡上百号人。白天气温直逼40度,房间里热得像个“大蒸笼”;晚上,蚊蝇肆虐,有时还停水、停电,想痛痛快快洗个澡都是一种“奢侈”……

    “这些苦,算个啥?出国联训又不是来图享受的。”中方上士申胜涛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泰方不少参训队员都有过反恐实战经历,跟他们同台竞技,就想看看自身的优势和差距在哪里。

中泰混编小组展开地毯式搜索。

    并肩突击 磨砺反恐“尖刀”

    铁甲轰鸣,硝烟弥漫。当地时间上午10时,“蓝色突击-2016”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多兵种实兵实弹综合演练在泰尖竹汶府班扎肯训练场拉开战幕。

    此次演练以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反恐行动为课题,分外围夺控、火力打击和清剿夺占三个阶段实施,由中泰联合指挥所共同指挥。双方参演兵力编成A、B、C三个混编分队。其中,中方参演兵力205人,泰方178人,中方出动两栖装甲装备9台,泰方出动轮式装甲车8台,及轻武器一批。

    演练背景是:近日,“纳塔拉”恐怖组织获得了大量杀伤性武器,企图发动恐怖主义袭击。中泰海军陆战队员根据上级命令,抽调精锐兵力组成联合反恐分队,搜缴恐怖分子的杀伤性武器,歼灭该恐怖组织,并夺占该组织位于班扎肯附近地域的营地。

    情报卫星侦察显示,“纳塔拉”恐怖组织在班扎肯拥有2个主要营地,1号营地位于A区,为其外围警戒区域;2号营地位于B区,为恐怖分子主要集中地和指挥所。

    为出奇制胜,联合指挥所研究决定:A队狙击组对恐怖分子A区警戒目标实施定点清除,而后地面突击组搭乘轮式装甲车从外围快速突击,围歼清剿A区恐怖分子,扫清外围障碍。

中泰狙击手混编反恐演练。

    烈日当空,热浪袭人。中方狙击手、下士李高阳身披伪装服,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已潜伏了近1个小时。身上的迷彩服早已湿透,脸、脖子和手腕上到处都是蚊子、蚂蚁咬的包,但他始终纹丝不动。透过瞄准镜,双眼死死锁定目标。

    “砰!砰!”接到命令,李高阳和泰方另一名狙击手果断击发,A区塔楼上2名恐怖分子哨兵“应声倒地”。

    一声令下,动若风发。隐蔽在A区外围的4辆轮式装甲车快速驶向恐怖分子营地。2辆停在营区门口,实施外围警戒;另外2辆直接驶抵恐怖分子躲藏的楼房底下。两个混编突击组从装甲车左右两侧跃出,交替掩护逼近目标。

    一个突击小组悄悄抵近一栋房屋门口,小组长黄胜通过手语指挥泰方下士摩斯破门。摩斯心领神会,一脚踹开房门,紧跟其后的中方队员刘洪楠闪电般突入屋内,发现目标,一枪“击毙”,动作干净利索。

    力量对比悬殊,恐怖分子纷纷向B区逃窜。大约10分钟后,A区残余恐怖分子全部被歼灭,缴获大量杀伤性武器。旗开得胜,双方参演官兵个个士气高涨。

    这边枪声刚落,那边炮声骤响。观礼台右侧,B队2门自行榴炮率先开火,2发炮弹破膛而出,B区恐怖分子一重要目标顷刻间灰飞烟灭。观礼台上掌声雷动。

    在榴炮火力的支援掩护下,B队3台突击车、3台步战车及从A队加强的4台轮式装甲车迅速前出,成一路纵队向纵深突击。与此同时,左翼C队的2台运输车和4台轮式装甲车也迅疾而动,加速向目标地域进发。

    “轰、轰……”抵达预定地域,B队坦装车辆变换成一路横队展开。3台突击车占领阵地后,坦克炮火力全开,对恐怖分子"老巢"实施精确火力打击,B区核心区域一片火海。而后,步战车和轮式装甲车超越突击车,进入射击阵地,火舌频吐,对恐怖分子火力点进行摧毁和压制。

    “全体注意,步兵下车战斗!”命令一出,百余名陆战步兵犹如下山猛虎,在步战车及轮式装甲车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向B区纵深区域的恐怖分子发起致命一击,并成功夺占B区。

    铁甲出击,势如破竹。演练中,中方两栖装甲装备强大的火力和快速机动能力让泰方参演官兵大开眼界。据中方联合指挥所指挥员、海军陆战队某旅参谋长张顺华介绍,此次演练中,中方发射榴弹、破甲弹,30mm穿甲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而这也是中国海军陆战队两栖装甲、榴炮装备首次在境外进行实弹射击。

    “"此次演练,中泰双方参演队员沟通顺畅,配合默契,有效检验和提升了联训分队远程狙击、立体夺控和精确打击等反恐作战能力,进一步深化了中泰两国海军之间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演练总导演、泰海军陆战队陆战师师长桑空评价说。

综合演练中,两栖自行榴炮大显神威。

    学习借鉴 他山之石可攻玉

    “蓝色突击-2016”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进入陆上阶段。

    当天联训三连的训练科目是防化侦测与排爆作业,地点就在观礼台前方的山脚下。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了班扎肯训练基地的观礼台,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远方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脚下阡陌纵横,军事设施林立。旁边矗立着一根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红色的旗子。观礼台有旗杆和旗子本就稀松平常,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训练按计划进行。一开始是泰方教官给双方参训队员讲解几种常用爆破工具及起爆方法。桌子上摆放着IED(简易爆炸物)、TNT、C4炸药,还有导爆索及起爆装置等实物,其中不少都是泰方在南方与恐怖分子作战中收集到的。见到了“真家伙”,队员们个个兴致勃勃。

    教官叫纳塔萨,是泰海军陆战队排爆小组组长。理论功底深厚,又有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妙趣横生,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好了,我们先讲到这里,休息30分钟!”纳塔萨话音刚落,泰方队员就纷纷向休息区走去,留下中方队员个个面面相觑。

    二连连长樊海江也是一头雾水,当即找到泰方翻译官:“正听得起劲,怎么说停就停呢?再说了,这堂课才上了30分钟。”

    泰方翻译官也十分惊讶,指着观礼台上的红色旗子,说:“看到红色旗子了吗?它代表训练30分钟,就必须休息30分钟,这是规定。”

    “早上刚下过雨,天气并不算太热啊……”见樊海江仍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泰方翻译官赶紧找来了随队保障的军医官索姆军士长。

    “除了为参训队员提供医疗保障,我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测训练场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悬挂不同颜色的旗子,来调整训练强度与休息时间。”索姆耐心地解释说,温度、湿度从低到高,我们一共有白、绿、黄、红、黑5面旗子,白旗表示正常训练;绿旗表示每小时训练50分钟,休息10分钟;黄旗表示每小时训练45分钟,休息15分钟;红旗表示每小时训练30分钟,休息30分钟;黑旗表示每小时训练20分钟,休息40分钟。而且,看到白旗、绿旗,休息时,每名队员至少补充半升水;看到黄、红、黑三种旗子,休息时,每名队员至少补充1升水。

验枪。

    把代表温度和湿度的旗子挂在观礼台上,甚至休息时喝多少水都进行了量化,泰方安全组训理念的地位可见一斑。

    泰国地处热带,常年气候炎热,官兵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训练极易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因此,在野外生存和城市反恐等高强度科目训练中,他们通过采取科学的训练评估手段和硬性规定,预防各种训练伤和非战斗减员。

    “跟泰方队员一起训练,感觉他们的安全观念特别强。”中方参训队员、中士刘华斌曾讲了这么一个细节:泰方队员在训练时,弹匣全部放在防弹衣的弹匣袋里,所有人的枪上都不装弹匣。

    枪怎么能不装弹匣呢?泰方营长、萨拉汶中校解释说,除了实弹射击和执行作战任务,所有人的枪都不允许装弹匣,目的就是防止验枪不仔细导致枪膛里留有子弹,或者有人私藏弹药。

    听完萨拉汶中校的解释,笔者当即想起来第一天城市作战科目训练中,泰方首先示范的就是验枪。验枪时,每个人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弹匣都拿出来,而且教官在逐人确认时,还会把手指伸进枪膛里探摸一下,看是否有卡弹。起初,不少人都觉得"多此一举",而当真正理解了泰方安全组训的理念后,都不得不佩服其严谨与细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训既是双方技战术水平的切磋,更是思维与理念的碰撞。“实际训练中,类似这样的细节还不少。只是我们都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别人的优点及长处'视而不见'。接下来,我们更要擦亮眼,敞开怀,把泰军同行好的理念和做法带回去。”海军陆战队某旅副政委梁华如是说。

作者:肖永 周启青 严家罗

中泰双方参演官兵整齐列队,奉命出征。

    5月28日,中泰双方参训队员抵达尖竹汶府泰海军陆战队班扎肯训练基地。“蓝色突击-2016”中泰联训由海上联训转入陆上阶段。班扎肯训练基地山峦起伏、丛林密布、人烟稀少,是开展山地丛林训练的绝佳场所。队员们住在山坡上的板房里,大通铺,在地板上支起单兵帐篷,每个房间得睡上百号人。白天气温直逼40度,房间里热得像个“大蒸笼”;晚上,蚊蝇肆虐,有时还停水、停电,想痛痛快快洗个澡都是一种“奢侈”……

    “这些苦,算个啥?出国联训又不是来图享受的。”中方上士申胜涛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泰方不少参训队员都有过反恐实战经历,跟他们同台竞技,就想看看自身的优势和差距在哪里。

中泰混编小组展开地毯式搜索。

    并肩突击 磨砺反恐“尖刀”

    铁甲轰鸣,硝烟弥漫。当地时间上午10时,“蓝色突击-2016”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多兵种实兵实弹综合演练在泰尖竹汶府班扎肯训练场拉开战幕。

    此次演练以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反恐行动为课题,分外围夺控、火力打击和清剿夺占三个阶段实施,由中泰联合指挥所共同指挥。双方参演兵力编成A、B、C三个混编分队。其中,中方参演兵力205人,泰方178人,中方出动两栖装甲装备9台,泰方出动轮式装甲车8台,及轻武器一批。

    演练背景是:近日,“纳塔拉”恐怖组织获得了大量杀伤性武器,企图发动恐怖主义袭击。中泰海军陆战队员根据上级命令,抽调精锐兵力组成联合反恐分队,搜缴恐怖分子的杀伤性武器,歼灭该恐怖组织,并夺占该组织位于班扎肯附近地域的营地。

    情报卫星侦察显示,“纳塔拉”恐怖组织在班扎肯拥有2个主要营地,1号营地位于A区,为其外围警戒区域;2号营地位于B区,为恐怖分子主要集中地和指挥所。

    为出奇制胜,联合指挥所研究决定:A队狙击组对恐怖分子A区警戒目标实施定点清除,而后地面突击组搭乘轮式装甲车从外围快速突击,围歼清剿A区恐怖分子,扫清外围障碍。

中泰狙击手混编反恐演练。

    烈日当空,热浪袭人。中方狙击手、下士李高阳身披伪装服,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已潜伏了近1个小时。身上的迷彩服早已湿透,脸、脖子和手腕上到处都是蚊子、蚂蚁咬的包,但他始终纹丝不动。透过瞄准镜,双眼死死锁定目标。

    “砰!砰!”接到命令,李高阳和泰方另一名狙击手果断击发,A区塔楼上2名恐怖分子哨兵“应声倒地”。

    一声令下,动若风发。隐蔽在A区外围的4辆轮式装甲车快速驶向恐怖分子营地。2辆停在营区门口,实施外围警戒;另外2辆直接驶抵恐怖分子躲藏的楼房底下。两个混编突击组从装甲车左右两侧跃出,交替掩护逼近目标。

    一个突击小组悄悄抵近一栋房屋门口,小组长黄胜通过手语指挥泰方下士摩斯破门。摩斯心领神会,一脚踹开房门,紧跟其后的中方队员刘洪楠闪电般突入屋内,发现目标,一枪“击毙”,动作干净利索。

    力量对比悬殊,恐怖分子纷纷向B区逃窜。大约10分钟后,A区残余恐怖分子全部被歼灭,缴获大量杀伤性武器。旗开得胜,双方参演官兵个个士气高涨。

    这边枪声刚落,那边炮声骤响。观礼台右侧,B队2门自行榴炮率先开火,2发炮弹破膛而出,B区恐怖分子一重要目标顷刻间灰飞烟灭。观礼台上掌声雷动。

    在榴炮火力的支援掩护下,B队3台突击车、3台步战车及从A队加强的4台轮式装甲车迅速前出,成一路纵队向纵深突击。与此同时,左翼C队的2台运输车和4台轮式装甲车也迅疾而动,加速向目标地域进发。

    “轰、轰……”抵达预定地域,B队坦装车辆变换成一路横队展开。3台突击车占领阵地后,坦克炮火力全开,对恐怖分子"老巢"实施精确火力打击,B区核心区域一片火海。而后,步战车和轮式装甲车超越突击车,进入射击阵地,火舌频吐,对恐怖分子火力点进行摧毁和压制。

    “全体注意,步兵下车战斗!”命令一出,百余名陆战步兵犹如下山猛虎,在步战车及轮式装甲车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向B区纵深区域的恐怖分子发起致命一击,并成功夺占B区。

    铁甲出击,势如破竹。演练中,中方两栖装甲装备强大的火力和快速机动能力让泰方参演官兵大开眼界。据中方联合指挥所指挥员、海军陆战队某旅参谋长张顺华介绍,此次演练中,中方发射榴弹、破甲弹,30mm穿甲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而这也是中国海军陆战队两栖装甲、榴炮装备首次在境外进行实弹射击。

    “"此次演练,中泰双方参演队员沟通顺畅,配合默契,有效检验和提升了联训分队远程狙击、立体夺控和精确打击等反恐作战能力,进一步深化了中泰两国海军之间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演练总导演、泰海军陆战队陆战师师长桑空评价说。

综合演练中,两栖自行榴炮大显神威。

    学习借鉴 他山之石可攻玉

    “蓝色突击-2016”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进入陆上阶段。

    当天联训三连的训练科目是防化侦测与排爆作业,地点就在观礼台前方的山脚下。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了班扎肯训练基地的观礼台,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远方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脚下阡陌纵横,军事设施林立。旁边矗立着一根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红色的旗子。观礼台有旗杆和旗子本就稀松平常,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训练按计划进行。一开始是泰方教官给双方参训队员讲解几种常用爆破工具及起爆方法。桌子上摆放着IED(简易爆炸物)、TNT、C4炸药,还有导爆索及起爆装置等实物,其中不少都是泰方在南方与恐怖分子作战中收集到的。见到了“真家伙”,队员们个个兴致勃勃。

    教官叫纳塔萨,是泰海军陆战队排爆小组组长。理论功底深厚,又有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妙趣横生,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好了,我们先讲到这里,休息30分钟!”纳塔萨话音刚落,泰方队员就纷纷向休息区走去,留下中方队员个个面面相觑。

    二连连长樊海江也是一头雾水,当即找到泰方翻译官:“正听得起劲,怎么说停就停呢?再说了,这堂课才上了30分钟。”

    泰方翻译官也十分惊讶,指着观礼台上的红色旗子,说:“看到红色旗子了吗?它代表训练30分钟,就必须休息30分钟,这是规定。”

    “早上刚下过雨,天气并不算太热啊……”见樊海江仍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泰方翻译官赶紧找来了随队保障的军医官索姆军士长。

    “除了为参训队员提供医疗保障,我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测训练场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悬挂不同颜色的旗子,来调整训练强度与休息时间。”索姆耐心地解释说,温度、湿度从低到高,我们一共有白、绿、黄、红、黑5面旗子,白旗表示正常训练;绿旗表示每小时训练50分钟,休息10分钟;黄旗表示每小时训练45分钟,休息15分钟;红旗表示每小时训练30分钟,休息30分钟;黑旗表示每小时训练20分钟,休息40分钟。而且,看到白旗、绿旗,休息时,每名队员至少补充半升水;看到黄、红、黑三种旗子,休息时,每名队员至少补充1升水。

验枪。

    把代表温度和湿度的旗子挂在观礼台上,甚至休息时喝多少水都进行了量化,泰方安全组训理念的地位可见一斑。

    泰国地处热带,常年气候炎热,官兵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训练极易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因此,在野外生存和城市反恐等高强度科目训练中,他们通过采取科学的训练评估手段和硬性规定,预防各种训练伤和非战斗减员。

    “跟泰方队员一起训练,感觉他们的安全观念特别强。”中方参训队员、中士刘华斌曾讲了这么一个细节:泰方队员在训练时,弹匣全部放在防弹衣的弹匣袋里,所有人的枪上都不装弹匣。

    枪怎么能不装弹匣呢?泰方营长、萨拉汶中校解释说,除了实弹射击和执行作战任务,所有人的枪都不允许装弹匣,目的就是防止验枪不仔细导致枪膛里留有子弹,或者有人私藏弹药。

    听完萨拉汶中校的解释,笔者当即想起来第一天城市作战科目训练中,泰方首先示范的就是验枪。验枪时,每个人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弹匣都拿出来,而且教官在逐人确认时,还会把手指伸进枪膛里探摸一下,看是否有卡弹。起初,不少人都觉得"多此一举",而当真正理解了泰方安全组训的理念后,都不得不佩服其严谨与细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训既是双方技战术水平的切磋,更是思维与理念的碰撞。“实际训练中,类似这样的细节还不少。只是我们都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别人的优点及长处'视而不见'。接下来,我们更要擦亮眼,敞开怀,把泰军同行好的理念和做法带回去。”海军陆战队某旅副政委梁华如是说。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