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廉江模式管中窥豹

2016-07-12 09:50 湛江日报  

威王电器工作人员正在为出品的产品进行检测。吴智恒 摄

    “中国红橙之乡”、“中国电饭锅之乡”、“中国茶叶基地”……湛江县域经济看廉江——“廉江模式”已经开启,成为湛江县域经济的新动力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关乎担当、关乎坚韧、关于创新、关乎乡情。

    从“螺丝刀精神”到“电饭锅之城”

    关于廉江电饭锅,当地有个令廉江人引以为豪的小故事。有一位广州女孩远嫁廉江,其母亲给她备了很多嫁妆,其中就有一个时尚的电饭锅。结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一起整理嫁妆,发现电饭锅有点脸熟,仔细一看,原来是新郎家的企业生产的,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廉江人靠着一把螺丝刀给“半球牌”“三角牌”等知名品牌生产配件,继而开始自主组装,靠着这种“螺丝刀精神”,走出了众多家电企业。据相关部门统计,廉江的电饭锅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30%,配件销售量占全国7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电饭锅产业集群基地和出口基地,享有“中国电饭锅之乡”的美誉。除小家电之外,廉江发达的产业还有家具、木工机械等,全市上规模的工业企业达243家,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不愧为一座制造之城。

    “螺丝刀精神”的更深层面是技术、工艺与创新。过去,“廉价”是廉江电器的符号,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元素出现在廉江电器行业中。从上世纪廉江家电起步时的仿制与贴牌,到自主工业设计,目前廉江电器在电热配件、五金压制配件方面,其价格已成全国市场的标杆。过去最为薄弱的微电子板件生产,现在也正逐步被廉江家电企业研究攻克。随着家电行业配件分工的细化,各配件的生产高度市场化,弥补了廉江电器的短板。目前,在廉江的制造业特别是家电、家具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令其他地方难以追赶。

    从“出门淘金”到“回乡创业”

    乡土情怀,是廉江人重要的精神文化品格。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许多国内外的廉江籍商人,都和乡土建立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而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乡土创造的商业利润,他们大多用于家乡的福利事业,桑梓深情,血浓于水。其中,茗皇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裕南就是一个典例。

    1999年,驰骋商界数十年,当时已经身价过千万的他突然开着奔驰回乡种茶,这在很多人的眼里,他简直有些不可理喻。当他砸巨资在廉江长山种下台湾高山茶时,人们说他是"疯子";后来他又说要把"茗皇茶"做成中国茶叶中的"第一品牌",人们说他不知天高地厚。这些近乎疯狂的想法听着玄,可是人们却不得不敬佩,靠着拼劲和钻劲,李裕南硬是把自己对茶叶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在茗皇茶业的带动下,廉江大地迅速掀起种茶的热潮,长山镇、青平镇、良垌镇、石颈镇等地都涌现出一大批种茶农户,很多人因此脱贫致富奔小康。

    回首17年前的“疯狂”,李裕南坦言一方面是看好茶叶的前景,另一方面真的想帮父老乡亲一把,带动他们脱贫致富。现在梦想成真,他说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有些地方是有人赚到钱就跑出去,有些地方是老板只投钱做公益,而廉江人不同,他们不仅捐钱支持地方的公益事业,很多人还选择把企业带回来,支持家乡的建设。”廉江市一党政领导透露,近年来选择回乡发展的廉江籍老板越来越多,投资达100多亿元,不仅壮大了民营企业的队伍,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传承品牌到创新品牌

    红橙、茗皇茶、广海鸡、龙力电器、一品木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廉江品牌之林已是郁郁葱葱,但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创新发展史。

    廉江红橙于1972年开始种植,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农技人员选育推广,是在廉江特定的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下栽培出来的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正当廉江红橙声誉响遍国内外时,一场大规范蔓延的柑橙“癌症”黄龙病,使廉江红橙生产遭受极大打击。当廉江红橙陷入低谷时,廉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致力做好红橙的抢救恢复工作,并把廉江红橙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来抓,经过强化科技种植,提升果子品质,拓展销售渠道等,目前廉江红橙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茗皇茶是引进台湾、福建、云南等地的名优茶种,后经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育、改良,生产出品质更优、适宜当地种植的名茶新品种——茗皇金花茶、茗皇玉观音茶等。同时,茗皇茶科研人员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博集全国各地传统的制茶工艺,经多年反复攻关,创出一套加工茗皇乌龙茶的独特工艺。茶叶经特殊工艺发酵,保留和生成更多的氨基酸成分,保证了茗皇茶清香鲜爽、甘滑醇和的独特韵味。正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茗皇茶也赢回一个个“国字号”荣誉,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外。

    电器作为廉江工业的“拳头产品”,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也在不断突围,开始从“廉江制造”向“廉江创造”迈进,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品牌廉江、山水廉江、畅通廉江、创新廉江”,这是廉江市政府网头版头条打出的宣传标语,也是廉江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成长印记。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

    站在城北的塘山岭上,城市高楼鳞次栉比,5公里长的南北大道贯穿全城,把塘山岭公园、城市文化广场、九洲江广场、万亩植物园串联起来,依次排开,雄伟壮观。省领导此前到廉江市考察时,称赞廉城城市建设规模、格局、管理令人印象深刻,城市依山就水,和谐统一,彰显出美丽和生机。而在一些外商看来,廉江的雄伟壮观更在于地区的“有容乃大”。

    “廉江人,够豪爽!”这是顺德商人、廉江市骏隆包装有限公司厂长管远华对廉江人的评价。作为廉江“全国引企”的一个项目,该公司于2005进驻廉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包装纸业界的龙头企业。

    回顾10多年的发展历程,管远华称当地政府的“一条龙服务”及廉江人的勤劳好客,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不管是外地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同行之间相处融洽,平等竞争。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不因是外商而受过委屈,反而得到更多呵护。特别是本地员工很可爱,勤劳淳朴又好客,逢年过节都请我们去他们家吃年例,让我们这些外来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官远华说,该公司一些外来的中层干部已经选择在廉江安家,连小孩都带过来这边读书了。

    近年来,廉江不断推进“全国引企”“全国引才”的步伐,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的集聚,迅速提升了当地的经济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湛江首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廉江工业园”)在省产业园建设管理考核中再次获评为省一等奖,自2011年起,廉江工业园已连续四年获此殊荣。一座以家电产业集聚发展的工业城已形成规模,园区成为引领廉江工业大市发力快跑的“火车头”。工业已经擎起廉江经济发展的大旗,“廉江模式”也为大众所推崇。

    “虽然我是党政干部,可同时也是全部企业的总经理。”据该市一党政领导介绍,坚持主动作为,致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就是“廉江模式”的特别注脚。一是政府做优环境,增强县域竞争力;二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三是多管齐下,促项目快建成快投产;四是培育骨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五是破解瓶颈,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六是减轻企负,落实减免税政策;七是强化保障,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敢作为、勇创业、爱家乡、勤干事、够包容的廉江人正在下着一盘大棋,其间落子有声……

    (策划/杨广华 统筹/林小军 执行/记者曹龙彬 林小军 赖寒霜 刘兵 欧丹丹 特约通讯员王德斌 通讯员揭英隆

作者:何海清

威王电器工作人员正在为出品的产品进行检测。吴智恒 摄

    “中国红橙之乡”、“中国电饭锅之乡”、“中国茶叶基地”……湛江县域经济看廉江——“廉江模式”已经开启,成为湛江县域经济的新动力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关乎担当、关乎坚韧、关于创新、关乎乡情。

    从“螺丝刀精神”到“电饭锅之城”

    关于廉江电饭锅,当地有个令廉江人引以为豪的小故事。有一位广州女孩远嫁廉江,其母亲给她备了很多嫁妆,其中就有一个时尚的电饭锅。结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一起整理嫁妆,发现电饭锅有点脸熟,仔细一看,原来是新郎家的企业生产的,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廉江人靠着一把螺丝刀给“半球牌”“三角牌”等知名品牌生产配件,继而开始自主组装,靠着这种“螺丝刀精神”,走出了众多家电企业。据相关部门统计,廉江的电饭锅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30%,配件销售量占全国7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电饭锅产业集群基地和出口基地,享有“中国电饭锅之乡”的美誉。除小家电之外,廉江发达的产业还有家具、木工机械等,全市上规模的工业企业达243家,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不愧为一座制造之城。

    “螺丝刀精神”的更深层面是技术、工艺与创新。过去,“廉价”是廉江电器的符号,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元素出现在廉江电器行业中。从上世纪廉江家电起步时的仿制与贴牌,到自主工业设计,目前廉江电器在电热配件、五金压制配件方面,其价格已成全国市场的标杆。过去最为薄弱的微电子板件生产,现在也正逐步被廉江家电企业研究攻克。随着家电行业配件分工的细化,各配件的生产高度市场化,弥补了廉江电器的短板。目前,在廉江的制造业特别是家电、家具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令其他地方难以追赶。

    从“出门淘金”到“回乡创业”

    乡土情怀,是廉江人重要的精神文化品格。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许多国内外的廉江籍商人,都和乡土建立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而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乡土创造的商业利润,他们大多用于家乡的福利事业,桑梓深情,血浓于水。其中,茗皇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裕南就是一个典例。

    1999年,驰骋商界数十年,当时已经身价过千万的他突然开着奔驰回乡种茶,这在很多人的眼里,他简直有些不可理喻。当他砸巨资在廉江长山种下台湾高山茶时,人们说他是"疯子";后来他又说要把"茗皇茶"做成中国茶叶中的"第一品牌",人们说他不知天高地厚。这些近乎疯狂的想法听着玄,可是人们却不得不敬佩,靠着拼劲和钻劲,李裕南硬是把自己对茶叶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在茗皇茶业的带动下,廉江大地迅速掀起种茶的热潮,长山镇、青平镇、良垌镇、石颈镇等地都涌现出一大批种茶农户,很多人因此脱贫致富奔小康。

    回首17年前的“疯狂”,李裕南坦言一方面是看好茶叶的前景,另一方面真的想帮父老乡亲一把,带动他们脱贫致富。现在梦想成真,他说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有些地方是有人赚到钱就跑出去,有些地方是老板只投钱做公益,而廉江人不同,他们不仅捐钱支持地方的公益事业,很多人还选择把企业带回来,支持家乡的建设。”廉江市一党政领导透露,近年来选择回乡发展的廉江籍老板越来越多,投资达100多亿元,不仅壮大了民营企业的队伍,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传承品牌到创新品牌

    红橙、茗皇茶、广海鸡、龙力电器、一品木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廉江品牌之林已是郁郁葱葱,但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创新发展史。

    廉江红橙于1972年开始种植,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农技人员选育推广,是在廉江特定的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下栽培出来的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正当廉江红橙声誉响遍国内外时,一场大规范蔓延的柑橙“癌症”黄龙病,使廉江红橙生产遭受极大打击。当廉江红橙陷入低谷时,廉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致力做好红橙的抢救恢复工作,并把廉江红橙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来抓,经过强化科技种植,提升果子品质,拓展销售渠道等,目前廉江红橙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茗皇茶是引进台湾、福建、云南等地的名优茶种,后经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育、改良,生产出品质更优、适宜当地种植的名茶新品种——茗皇金花茶、茗皇玉观音茶等。同时,茗皇茶科研人员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博集全国各地传统的制茶工艺,经多年反复攻关,创出一套加工茗皇乌龙茶的独特工艺。茶叶经特殊工艺发酵,保留和生成更多的氨基酸成分,保证了茗皇茶清香鲜爽、甘滑醇和的独特韵味。正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茗皇茶也赢回一个个“国字号”荣誉,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外。

    电器作为廉江工业的“拳头产品”,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也在不断突围,开始从“廉江制造”向“廉江创造”迈进,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品牌廉江、山水廉江、畅通廉江、创新廉江”,这是廉江市政府网头版头条打出的宣传标语,也是廉江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成长印记。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

    站在城北的塘山岭上,城市高楼鳞次栉比,5公里长的南北大道贯穿全城,把塘山岭公园、城市文化广场、九洲江广场、万亩植物园串联起来,依次排开,雄伟壮观。省领导此前到廉江市考察时,称赞廉城城市建设规模、格局、管理令人印象深刻,城市依山就水,和谐统一,彰显出美丽和生机。而在一些外商看来,廉江的雄伟壮观更在于地区的“有容乃大”。

    “廉江人,够豪爽!”这是顺德商人、廉江市骏隆包装有限公司厂长管远华对廉江人的评价。作为廉江“全国引企”的一个项目,该公司于2005进驻廉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包装纸业界的龙头企业。

    回顾10多年的发展历程,管远华称当地政府的“一条龙服务”及廉江人的勤劳好客,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不管是外地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同行之间相处融洽,平等竞争。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不因是外商而受过委屈,反而得到更多呵护。特别是本地员工很可爱,勤劳淳朴又好客,逢年过节都请我们去他们家吃年例,让我们这些外来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官远华说,该公司一些外来的中层干部已经选择在廉江安家,连小孩都带过来这边读书了。

    近年来,廉江不断推进“全国引企”“全国引才”的步伐,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的集聚,迅速提升了当地的经济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湛江首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廉江工业园”)在省产业园建设管理考核中再次获评为省一等奖,自2011年起,廉江工业园已连续四年获此殊荣。一座以家电产业集聚发展的工业城已形成规模,园区成为引领廉江工业大市发力快跑的“火车头”。工业已经擎起廉江经济发展的大旗,“廉江模式”也为大众所推崇。

    “虽然我是党政干部,可同时也是全部企业的总经理。”据该市一党政领导介绍,坚持主动作为,致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就是“廉江模式”的特别注脚。一是政府做优环境,增强县域竞争力;二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三是多管齐下,促项目快建成快投产;四是培育骨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五是破解瓶颈,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六是减轻企负,落实减免税政策;七是强化保障,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敢作为、勇创业、爱家乡、勤干事、够包容的廉江人正在下着一盘大棋,其间落子有声……

    (策划/杨广华 统筹/林小军 执行/记者曹龙彬 林小军 赖寒霜 刘兵 欧丹丹 特约通讯员王德斌 通讯员揭英隆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