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草台班子,驴哥老婆是摄影师,驴哥是主角,他老爸餐馆里的厨师、服务员以及后勤人员,几乎人人都在他的爆笑段子里做过客串。视频播出效果有些出乎意料,其中一个视频点击量达到几百万,驴哥的粉丝一下涨了三四万。
不过他们深受打击的并非是投入的问题,“毕竟成本也并不高,只是几个人吃饭和一些小道具”,而是身边人的不理解。“贾二常的父母看到他们儿子跟我在一起,整天在树林里拍段子,都快三十的人了,一分钱赚不回家,像傻子一样,都急坏了。”
驴哥说:“我老婆也急了,说你整天拍拍拍,是不是傻啊?”
对话驴哥:“我是非常奇葩的网红”
广州日报:你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网红?
驴哥:没想到。想过一千一万种发财的方法,没想到是这一种。
广州日报:你现在收入是多少?
驴哥:月收入大概七八十万元。大部分是粉丝在网络直播间送的钱。一场直播一般赚5万元左右。
广州日报:你觉得你的粉丝里,有多少“僵尸粉”?
驴哥:肯定有,因为有些人不互动,没多久就下线了。但是每个段子每天的播放量超过200多万次了。这个应该没什么水分。
“不想走太高,没大能力”
广州日报: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驴哥:我觉得早期的作品比较好。以前的段子,我自己都觉得有意思,现在的段子,我觉得一般。也算是江郎才尽。
广州日报:你的梦想是什么?
驴哥:希望有一天某个知名导演看上我们,能去拍电影。所以我们不打垃圾广告,也是为了这个梦想。
广州日报:现在有大导演找你们吗?
驴哥:没有。不过找我们拍微电影的太多了,我们要看剧本。
广州日报:现在还想去拍知名导演的电影吗?
驴哥:不想了。现在知道,娱乐圈也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像我们这种人,能拍个网络大电影就行了。做人就是这样,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不想走太高,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感觉已经到瓶颈了。
广州日报:那现在会不会因此而焦虑?
驴哥:其实时间长了有点抑郁。从来到广州开始,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很多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微信、微博的公众平台,找一些有内涵的段子,还有一些播放平台的热门内容。觉得太累了,就看一下汽车方面的,脑子一刻都不敢停。现在整个运作团队将近20人,有拍摄、剪辑、厨师、后勤、保镖,每人一个月一万元的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三线明星跟我没得比”
广州日报:你们为什么来了广州?
驴哥:以前在直播时,给我免费提供服装的是广州一家服装厂。后来我过来找这个老板,感觉广州很发达,钱随便捡。我跟这家服装厂合作,给他们做代理。我每天只在直播间说一声,我的微信号就被加满了,几百人都是指定客户。我帮服装厂卖衣服,常常一卖就断货。我已经用坏了好几个微信号。之前有人把我的微信放在视频播放平台的主页上,一下就加到5000人,微信卡得打不开,只好作废。我现在有五六个微信号,每个都是几千人。
广州日报:你对目前的状态满意吗?
驴哥:人生得意须尽欢。如果现在马上不行了,我也高兴,我已经享受过这个过程,挺带劲的。我已经到这样一个“段位”了。现在名气已经打出去了,至少在两三年内,大家不会忘记我。比如说,我可以拍电影。我还有一些品牌的股份,肯定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广州日报: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你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
驴哥:我现在可以收徒弟,把人气甩给他们。另外,我可以投资拍电影。
广州日报:你和一般的网红有点不像?
驴哥:对,我是非常奇葩的一个。要颜值没颜值,要文化没文化,要才华没才华,小学文化。
广州日报:你的粉丝主要集中在哪里?是哪些人?
驴哥:全国各地都有。如果把全国跑一趟,只要把车加满油,到哪里都有粉丝接待,只要在直播时说一声。什么领域的粉丝都有,企业老板,社会工作者,公职人员。
广州日报:你现在这派头和电影明星也差不多了?
驴哥:二三线明星跟我没法比。我觉得现在差不多算1.5线的。
“网络让我看清现实”
广州日报:你每天的作息怎样?
驴哥:几乎每天都是天亮睡觉,下午起床,晚上工作。
广州日报:直播内容是什么?
驴哥:粉丝问我问题,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很直率。我不隐瞒,不撒谎。因为撒一个谎,要用几百个谎言来弥补。
广州日报:你会怎么舒缓压力?
驴哥:我打算开一个武馆。有时间可以去发泄一下。
广州日报:你成为网红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驴哥:网络是个现实中的放大镜,让我看清了好多人。比如,以前一起玩的兄弟,看见我红了,就找到我说要把现在的合作伙伴踢出局,我肯定不会。他们就背后骂人,什么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之前我刚开始拍片子的时候,找一些朋友帮忙,他们不仅不帮还嘲笑我,现在我红了,他们就都回头来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