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至2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中国对虾之都”湛江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全球八大对虾主产国的企业齐聚湛江。作为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专业最前沿的对虾产业研讨会,在中国对虾产业进入急需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会以“合作共赢,创新发展”为主题,对行业现存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我市两家企业的新思维在研讨会上成为“热点”。
张海涛:产业会集群抱团出海整合资源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水产技术总监张海涛表示,集团化饲料企业会逐渐进入细分市场并进行专业化的竞争。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张海涛也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企业要从宏观到微观、市场洞察到业务设计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研与可行性研究。在人才结构方面,行业会逐渐从经验型升级到学院派,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化培育。产业也会集群抱团出海,整合资源。”他说。
刘建军:提高养殖技术仍然是重中之重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工程中心主任、技术总监程开敏表示,近年来中国对虾养殖最大的特点是养殖模式呈现多样化,另外,养殖区域也在逐年扩大,已经从传统的南方主产区往北方发展。但是从1990年到2016年,对虾养殖病害问题仍然是老话题,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在饲料方面虽然建议推广阶段性营养强化饲料和保护肝肠,免疫增强等功能性饲料,并且根据不同养殖模式推出常规饲料。但是他认为,提高养殖技术仍然是重中之重。
他说,随着养殖人群的优化,年轻人开始进入养虾业,对病害防控,提高养殖技术等,对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又讯 昨日在湛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本土专家对南美白对虾种业进行了探讨。
“虾苗企业正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一些设备筒陋、资金实力薄弱的苗企将逐步淘汰,例如湛江市原有虾苗场500多家,现在剩下300多家。未来,现代种业发展趋势将会是育繁推一体化的体系。”市对虾种苗协会副秘书长叶宁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养殖端出现了问题,引起连锁效应从而波及上游端生产。”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赵磊建议,养殖户要根据养殖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特性的虾苗,环境差、粗放型的养殖最好挑选高抗病性和耐受性的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