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你会给上小学的孩子买手机吗?

2018-10-25 09:30 湛江日报  

   吴典蔚(赤坎):把握好使用分寸

人们对手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手机热”已经成了大趋势,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沉迷手游、做事拖拉、不善言辞等系列“手机病”。我们身边很多小学生家长为了防止“手机病”低龄化,在孩子和手机之间采取绝缘措施,不给孩子买手机。

其实,手机作为便携式通讯工具,可以满足小学生日常沟通联系需求,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间的“传声器”更是爱的“传送带”。随着家长工作量增多,分配给孩子的时间随之减少,甚至有些家长不能长期陪伴身边,如何能及时了解孩子身心成长情况,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避免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因为亲情的缺位变得冷酷无情,手机无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家长给小学生购买手机,学生还可以第一时间收发老师下发的通知,布置的学习任务,能让老师和家长随时在线。

手机像万花筒一般,满足小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手机可以延伸小学生的触角,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在海量的手机软件中,总有一款适合小学生,利用新平台,新媒介以更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信息。

手机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物的保管使用能力,初步建立责任心。每次乘车都会听到:“请旅客朋友保管好随身物品,以免丢失。”也会听到:“下面播报一则寻物启事……”反复提醒还是会有粗心大意。手机,不仅存有常用联系人电话,还有个人重要信息。小学生处于对家长依赖性还很强的阶段,对日常用品清点、保管、使用、维护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意识。如果手机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可能因此留心留意,其他衣物、学习用品可能也会因此“享福”。

手机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交友观,积极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让他们面对诱惑变得更加自律。手机市场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售价也多层次化。选购什么样的手机符合小学生气质,家长得好好把关,避免为攀比买单。未成年人群聊约架、重金打赏主播等奇葩事件,时有听闻,小孩怎样正确使用手机,家长得担任第一责任人,净化朋友圈。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执行家长和孩子之间关于使用手机的约定,信守诺言,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手机既然已经进入小学生世界,我们就要直面问题,把握好使用分寸,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王道”。

刘巧钦(雷州):严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义务教育中,有些家庭作业需要用手机辅助来完成。小学生接触手机电脑与广袤的信息天地相沟通,有助于拓展知识与思维能力。如果完全与电子用品网络隔绝,孩子会变成井底之蛙,信息闭塞。为妥善化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予盾,家长需严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在外国,比尔·盖茨待孩子13岁时才允许其使用手机。国内,一些电子产品专家同样不允许孩子自由玩用手机。为了平衡使用与禁用之间的困惑,一些聪明的家长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第一,大人花钱换用指纹面谱识别的手机。此高档手机仅凭机主本人指纹与面相才能打开。此类手机随着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目前价格已下降至几千元。虽贵,但省心多。用高科技代替人为把控手机,绝妙无敌。任凭小孩子多顽皮与机灵,也无法独自玩用你的指纹加密的手机。

第二,做需要手机帮忙的家庭作业时,老爸或老妈要陪在孩子身边,一边指导作业一边严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即使老爸老妈多忙或对作业爱莫能助时,也不能走远,需要在家里尽力把控,若在异地也得通过其它方式有效监控。目前小学生的英语趣配音、古诗文朗读录音、拼图手抄报的拍照片、家庭作业与测验成绩校信通方式的获知,都需要手机来帮忙。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跨进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家庭作业、寒暑假作业,开放化电子信息化,种类五花八门,奇葩百出,缺少手机电脑是行不通的。为了让家庭作业得高分,一方面把手机交给孩子使用,一方面得严厉把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过程,谨防孩子滥用误用手机影响身体与学业。老爸老妈们不得不因孩子对手机的使用而多给自身施压力。

第三,大人与孩子共享一部手机为妥。一台手机自由交给一位自控力差的孩子,极易引起事故,尤其在公路街道上,更不用说,致使孩子成手机控,游戏瘾君子。

要让手机为孩子所用又不伤害孩子,这在于家长们的循循善诱、在于老爸老妈们超强的指导。

郑晓斌(南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非常反对学生带手机回校上课,更不用说给上小学的孩子买手机带回学校上课了。

给上小学的孩子买手机,留守儿童的家长振振有词:“孩子有手机,方便了解孩子在家、在校情况,我们更放心!”学生也沾沾自喜:“有事可‘呼’家长及时解决;上网学习更方便,网上包罗万象,点‘键’便可搜集到学习资料,作业在网上也可查到答案,学习更便利了!”

不可否认,就“自控力”强的孩子而言,家长、学生所说在理。可惜有此“自控力”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成年人玩手机也难以自拔,网上资源良莠不齐,网上“暴力”有之,游戏卡通等更令人沉迷,更不用说好奇心强、勇于模仿、辨别能力弱的小学孩子玩手机了。

其实,学校办理了“家校通(校讯通)”、家校“微信群”等,家长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联系极为便利,根本不存在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可言。再说,家长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那里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准确,对孩子的教育更好。即使孩子在家,也可以打电话给邻居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至于孩子上网搜集学习资料便利是事实,而通过学校图书馆借书、班级阅览角或询问老师、请教同学等也可解决学习难事。

孩子带手机上学之“弊”可谓多矣:孩子加入“低头族”行列,上学路上安全隐患多;上课玩手机,不专心听讲,甚至影响老师讲课,久而久之,孩子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课后玩手机,废寝忘食,忘记做课后复习作业、预习新课……几个月下来,手机惹得孩子要配深度近视眼镜,班主任、老师常向家长反映学生玩手机违法乱纪、学习成绩下降快……真可谓危害极大。

如今,学生带手机上学愈演愈烈,极大地危及了学生的身心、学习与生活。学校也好,有关教育部门也罢,更应想方设法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法规,全民参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文明上网,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作者:吴典蔚、刘巧钦、郑晓斌

   吴典蔚(赤坎):把握好使用分寸

人们对手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手机热”已经成了大趋势,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沉迷手游、做事拖拉、不善言辞等系列“手机病”。我们身边很多小学生家长为了防止“手机病”低龄化,在孩子和手机之间采取绝缘措施,不给孩子买手机。

其实,手机作为便携式通讯工具,可以满足小学生日常沟通联系需求,不仅仅是家长和孩子间的“传声器”更是爱的“传送带”。随着家长工作量增多,分配给孩子的时间随之减少,甚至有些家长不能长期陪伴身边,如何能及时了解孩子身心成长情况,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避免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因为亲情的缺位变得冷酷无情,手机无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家长给小学生购买手机,学生还可以第一时间收发老师下发的通知,布置的学习任务,能让老师和家长随时在线。

手机像万花筒一般,满足小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手机可以延伸小学生的触角,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在海量的手机软件中,总有一款适合小学生,利用新平台,新媒介以更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信息。

手机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物的保管使用能力,初步建立责任心。每次乘车都会听到:“请旅客朋友保管好随身物品,以免丢失。”也会听到:“下面播报一则寻物启事……”反复提醒还是会有粗心大意。手机,不仅存有常用联系人电话,还有个人重要信息。小学生处于对家长依赖性还很强的阶段,对日常用品清点、保管、使用、维护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意识。如果手机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可能因此留心留意,其他衣物、学习用品可能也会因此“享福”。

手机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交友观,积极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让他们面对诱惑变得更加自律。手机市场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售价也多层次化。选购什么样的手机符合小学生气质,家长得好好把关,避免为攀比买单。未成年人群聊约架、重金打赏主播等奇葩事件,时有听闻,小孩怎样正确使用手机,家长得担任第一责任人,净化朋友圈。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执行家长和孩子之间关于使用手机的约定,信守诺言,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手机既然已经进入小学生世界,我们就要直面问题,把握好使用分寸,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王道”。

刘巧钦(雷州):严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义务教育中,有些家庭作业需要用手机辅助来完成。小学生接触手机电脑与广袤的信息天地相沟通,有助于拓展知识与思维能力。如果完全与电子用品网络隔绝,孩子会变成井底之蛙,信息闭塞。为妥善化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予盾,家长需严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在外国,比尔·盖茨待孩子13岁时才允许其使用手机。国内,一些电子产品专家同样不允许孩子自由玩用手机。为了平衡使用与禁用之间的困惑,一些聪明的家长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第一,大人花钱换用指纹面谱识别的手机。此高档手机仅凭机主本人指纹与面相才能打开。此类手机随着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目前价格已下降至几千元。虽贵,但省心多。用高科技代替人为把控手机,绝妙无敌。任凭小孩子多顽皮与机灵,也无法独自玩用你的指纹加密的手机。

第二,做需要手机帮忙的家庭作业时,老爸或老妈要陪在孩子身边,一边指导作业一边严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即使老爸老妈多忙或对作业爱莫能助时,也不能走远,需要在家里尽力把控,若在异地也得通过其它方式有效监控。目前小学生的英语趣配音、古诗文朗读录音、拼图手抄报的拍照片、家庭作业与测验成绩校信通方式的获知,都需要手机来帮忙。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跨进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家庭作业、寒暑假作业,开放化电子信息化,种类五花八门,奇葩百出,缺少手机电脑是行不通的。为了让家庭作业得高分,一方面把手机交给孩子使用,一方面得严厉把控孩子对手机的使用过程,谨防孩子滥用误用手机影响身体与学业。老爸老妈们不得不因孩子对手机的使用而多给自身施压力。

第三,大人与孩子共享一部手机为妥。一台手机自由交给一位自控力差的孩子,极易引起事故,尤其在公路街道上,更不用说,致使孩子成手机控,游戏瘾君子。

要让手机为孩子所用又不伤害孩子,这在于家长们的循循善诱、在于老爸老妈们超强的指导。

郑晓斌(南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非常反对学生带手机回校上课,更不用说给上小学的孩子买手机带回学校上课了。

给上小学的孩子买手机,留守儿童的家长振振有词:“孩子有手机,方便了解孩子在家、在校情况,我们更放心!”学生也沾沾自喜:“有事可‘呼’家长及时解决;上网学习更方便,网上包罗万象,点‘键’便可搜集到学习资料,作业在网上也可查到答案,学习更便利了!”

不可否认,就“自控力”强的孩子而言,家长、学生所说在理。可惜有此“自控力”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成年人玩手机也难以自拔,网上资源良莠不齐,网上“暴力”有之,游戏卡通等更令人沉迷,更不用说好奇心强、勇于模仿、辨别能力弱的小学孩子玩手机了。

其实,学校办理了“家校通(校讯通)”、家校“微信群”等,家长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联系极为便利,根本不存在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可言。再说,家长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那里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准确,对孩子的教育更好。即使孩子在家,也可以打电话给邻居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至于孩子上网搜集学习资料便利是事实,而通过学校图书馆借书、班级阅览角或询问老师、请教同学等也可解决学习难事。

孩子带手机上学之“弊”可谓多矣:孩子加入“低头族”行列,上学路上安全隐患多;上课玩手机,不专心听讲,甚至影响老师讲课,久而久之,孩子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课后玩手机,废寝忘食,忘记做课后复习作业、预习新课……几个月下来,手机惹得孩子要配深度近视眼镜,班主任、老师常向家长反映学生玩手机违法乱纪、学习成绩下降快……真可谓危害极大。

如今,学生带手机上学愈演愈烈,极大地危及了学生的身心、学习与生活。学校也好,有关教育部门也罢,更应想方设法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法规,全民参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文明上网,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