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雷州市新家村1200亩扶贫产业基地的土地已平整好,标志着产业基地全面进入加速阶段;
2018年11月,龙江工作组帮扶的三吉村建成美的海滨文体公园,占地2500平方米,5000多村民受惠;
……
近段时间,佛山市顺德区对口帮扶雷州市的精准扶贫项目喜讯频传,振奋人心。据了解,截至2018年11月底,顺德区对口帮扶雷州市到位扶贫资金6.4756亿元,其中经省统筹拨付的4.7043亿元,用于扶持雷州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增收项目,顺德区另外筹集的1.7713亿元用于定点帮扶的49个贫困村4610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帮扶前的4000多元到2018年预计达到11000元以上,增长额达6000元以上。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1736户6138人脱贫,脱贫率为33%;2017年脱贫率达到72%;2018年预计脱贫率达到87%。
雷州市北和镇新家村美丽的村容。
改善设施,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日前,气温骤降,但位于雷州市北和镇的省级贫困村——新家村,村民们却丝毫不被寒冷天气所吓倒。一大早,就有大批村民走出家门,行走在崭新宽阔的硬底化村道上,聚集到刚建好的文化休闲广场,参加健身和晨练活动,人人脸上露出欢快笑容。
新家村下辖新家、调旦、里家三条自然村,全村共有500户3000多人。过去,该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路两边更没有绿化;村里卫生较差,垃圾成堆。每逢下雨天,这里路面经常积水成塘,村民外出寸步难行。村民郭林荣回忆村庄以前贫困落后的景象,仍记忆犹新。他说,过去的新家村可以说是“丑小鸭”,现在逐步变成人见人爱的“白天鹅”了,“感谢精准扶贫工作队,让我们村脱胎换骨!”
新家村是顺德区对口帮扶雷州市的一个生动缩影。按照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顺德区乐从镇、顺德区委宣传部对口帮扶该村。自2016年5月以来,扶贫工作组积极行动,精心组织,真扶实帮、精准到位,全力落实每一项工作,力求将政策送到位、将民情访到位、将实事办到位,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据了解,两年多来,顺德区驻雷州扶贫工作组会同各镇(街道)扶贫工作组,按照可行、能行、易行的原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村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切实改善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村道硬底化扶持资金4027.28万元,硬底化道路137.94公里,饮水工程扶持资金1203.40万元;篮(足)球场扶持资金613.09万元,建设项目50个,休闲运动设施扶持资金1463.87万元,建设项目68个;卫生站扶持资金326.86万元,建设项目19座;公厕扶持资金379.24万元,建设项目55座;垃圾池(屋、站)扶持资金241.40万元,建设项目189个;路灯扶持资金1169万元,建设项目4601盏;农田水利(水渠)扶持资金926.42万元,建设项目41.05公里;公共服务站扶持资金435.64万元,建设项目76个。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右二)带队赴雷州市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并关心慰问扶贫干部。
此外,积极配合住建部门做好危房改建工作,通过省财政下拨一点、帮扶单位扶持一点、当地出资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原则进行筹集,扶持资金4026.70万元,2016年住房改造376户,2017年住房改造421户,2018年即将完成住房改造210户。
产业帮扶,“授人以渔”的双赢创举
在今年10月初举行的2018顺德美食节上,顺德驻雷州扶贫工作组精心准备了瑶柱、海鸭蛋、鱼干、虾米和冰糖木瓜、火龙果、番薯、菠萝、番石榴等丰富的农渔产品参展,受到市民欢迎和点赞,销售额超过6万元。
这些丰富的农渔产品,大都来自顺德对口帮扶贫困村建立的产业项目和基地,更是“授人以渔”的双赢创举。
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以来,顺德区驻雷州市扶贫工作组按照统一部署,按照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的扶持思路,与雷州当地投入1.7558亿元帮扶贫困村发展经济,共同开展各类产业扶贫项目303个。带动农户参与生产3409户,其中贫困户2722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种养类项目135个,4900万;资产类项目88个,6100万;入股类项目80个,6450万,引入农业企业20家,建设产业基地55个,带动农户参与生产3409户,其中贫困户2722户,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双增收”。
两年多来,驻村干部实地考察,多方听取意见,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农海产品,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顺德驻雷州扶贫工作组已成功打造英利海鸭蛋、南兴红心火龙果、东里番薯、覃斗瑶柱、乌石红芒果、木瓜等30多个特色农海产品,有的扶贫产品已经叫响品牌,远销省内外。2018年7月,参展湛江·东盟农博会,顺德区驻雷州市扶贫工作组收获多多,乐从扶贫工作组打造的热农1号芒果、北滘扶贫工作组打造的雷州金香芋受热捧,并在上千家企业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组委会颁发的“2018湛江·东盟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奖”。据了解,该奖项仅10个名额,含金量极高。此外,杏坛扶贫工作组还荣获“2018湛江·东盟农博会农产品金奖”。
顺德区和雷州市领导在顺德驻雷州工作组陪同下到新家村产业基地调研。
目前,帮扶村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为了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贫困户造血增收发展项目逐步落实,各工作组围绕特色产业、就业技能、资产收益、金融支持等内容,积极协调扶贫开发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顺德对口帮扶雷州模式,赢得了当地政府、干部和群众支持和认可,吸引了佛山、湛江、顺德等地媒体主动宣传报道。
智力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辍学
顺德区驻雷州工作组组长冯炳全告诉记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智”,才是解决贫困村长远发展重大课题。从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伊始,工作组就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落实“三保障”政策,特别是把人才培养和教育作为关键,积极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的对口帮扶工作平台。
2016至2018年帮扶期间,7个工作组按照“分类分档补助”的办法,每学年每人义务教育阶段补助1000元,高中、中职阶段补助2000元,大学阶段补助3000元落实教育助学计划。大良工作组帮扶的塘仔村率先成立教育慈善基金;龙江等工作组发动镇内爱心企业家通过“结对助学扶贫”的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定向资助;北滘工作组发动北滘镇的22间中小学、幼儿园与唐家镇、纪家镇的16间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募捐助学物资超25万元。另外,积极发动适龄学生读书,因人而异发动贫困学生接受教育,落实教育生活补助,阻断贫困隔代传递(推荐湛江市技师学院“顺德班”、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确保顺德对口帮扶雷州市的49条贫困村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截至目前,教育扶持资金3251.93万元,帮扶学生10515人次,奖教支教736人次,捐赠教学用品158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作组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在就业促脱贫工作上,扶持资金277.53万元,农业技能培训人数4617人次,非农业技能培训人数3519人次,贫困户劳动力人数9325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2852人,在家务农或打散工人数3662人,定点转移就业412人。
贫困户喜领分红。
——落实转移就业措施。如大良工作组利用塘仔村废弃的旧工厂打造“扶贫车间”,贫困户每月收入可达2000-4000元,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组织定向招聘会转移就业。搭建招聘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今年3月份,乐从工作组举办“不忘初心,春暖雷州”人力资源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招聘会当场吸引大量村民积极参与,到现场应聘的达600人次。
——开展技能培训。按照“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接受一项技能培训,实现学一门技能,找一份工作,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目标”的工作要求,今年4月起全面启动贫困户技能培训工作。通过与湛江腾龙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在贫困户中挑选有意向的农户参加电工培训、母婴护理培训、新娘化妆班、培训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等就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让贫困户具有就业脱贫的技能。
——积极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今年7月份,雷州市首批“精准扶贫”厨师培训班共31名学员,其中雷州职中学生、16名困难家庭学员,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厨师学院”和顺德各大餐饮名店学习培训半年,学员费用全免。培训班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并安排到顺德各大餐饮名店跟岗学习。学员学习期满,考核合格的可推荐到顺德、雷州各餐饮名店、企业就业。这些年轻人积极参与、掌握烹饪技能,学成后外出创业发展或在本地开办“农家乐”等,实现“一招鲜走遍天”。
持续发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下一步,工作组在巩固2016-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基础上,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将创新帮扶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强党建。顺德区对口帮扶雷州市的49条贫困村总共有3287名党员,有26条村村委会支部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占53%,“两委”干部属于交叉任职占43.84%。因此,要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基层党员的履职能力、带头致富能力,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的“引路人”和“先锋队”。
——搭建交流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在推进顺德对口雷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树立“一盘棋”理念,加强区镇联动,实现“零距离”沟通。一是联合办公,共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8月2日,佛山市顺德区驻雷州市扶贫工作组办公室正式揭牌启用,对于加强与雷州当地的密切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两次与雷州市扶贫办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统一步调,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聚焦扶贫重点核心工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一,落实“三保障”政策。一是因人而异发动贫困学生接受教育,落实教育生活补助,阻断贫困隔代传递;二是扶持购买扶贫意外保险,开展健康扶贫,降低贫困户就医负担。
第二,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建设一批扶贫产业基地,有序实施一批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稳定性高,贫困人口收益多的产业项目,到2019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带动。
第三,要全力推进就业扶贫。一是摸清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情况。二是落实转移就业措施。加强培训和组织招聘会,引导更多企业将简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到乡镇、村居。如创新开设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就近就业,组织定向招聘会转移就业,搭建招聘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