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湛江广袤的红土大地东北边,有一片被滔滔江海拥抱的钟灵毓秀之地——吴川。这里风光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都、中国月饼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著名的南派粤剧发源地、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吴川,仿佛镶嵌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勇敢的吴川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不断突破,走出一条彰显吴川特色、富含时代特征、具有江海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川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主动对接湛江“三个一”建设,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跑出“吴川速度”,经济社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亿元,是1949年的2117倍,1978年的271倍。
新时代、新使命,吴川,这座滨江临海的美丽城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主动融入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工作大局,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徐徐展开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产业园区:成为助推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引擎
今年9月25日,位于吴川市黄坡镇的华昱产转园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以“共商·共享·共赢”为主题的国联水产智能化工厂投产仪式暨中国水产高峰论坛在此盛大举行,标志着总投资15亿元的国联水产海洋食品智造产业园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吴川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近年来吴川市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吴川市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建设,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把“一园三基地”作为工业经济主战场,坚持“一园区一产业”主题,加快开发速度,提升规划水平,完善设施配套,把园区建设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产业发达、辐射力强的“工业新城”。
华昱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海洋产业为主导,以装备制造、环保设备、食品饮料等为补充,现已初步形成水产食品综合深度生产、加工、低温冷藏、储存、研发、包装销售产业链的生产基地。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杰能食品有限公司、湛江锦汇港洋水产有限公司进驻园区。其中刚投产的国联水产预计年产值5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带动劳动就业2000多人。同时,园区依托湛江宝钢基地发展钢铁下游配套产业,延长钢铁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互补。吴川凯庆废钢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吴川富兴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保志远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关联企业进驻园区。今年上半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852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税收6581万元,同比增长597.9%。
羽绒产业基地是集羽绒产品展示、交易、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目前,基地已有广东富利达、广东梦富仕、广东百如森、广东羽顺、吴川市嘉裕等企业入园建设并竣工投产。基地引进先进的水洗生产线35条,高级分绒机170多台,高速缝纫机1万台,实现年分毛能力近16万吨,水洗能力近6万吨,涌现出“创羽”“紫荆”“百如森”“富利达”等众多知名品牌,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羽绒交易地和集散地。在第21届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上,吴川市制造的高端产品“黄金羽绒”远超国内标准,在业界内引起轰动。2018年,基地完成工业产值15.3亿元,税收2100万元。
鞋业产业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集鞋业制造、研发、生产、商务于一体,是一个推动鞋集聚、促进鞋升级、延长鞋链条、扩大鞋市场、培育鞋文化的重要平台。一期已有全兴橡塑、城东三鞋业、恒泰鞋业、东鹏鞋业、中泰鞋业、利明鞋业、兴南鞋业和拔翠鞋业等七家企业入园动工建设,其中全兴橡塑鞋业已建成投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5亿元,税收1亿元,解决就业5500多人。
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月饼、饮料、酒类、海蜇和农海产品加工产业。目前,基地首期300亩土地道路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期入园企业广东福海饼业食品生产项目已于2017年8月竣工投产,兆昌实业公司食品生产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5亿元,实现税收6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
一批批项目签约落户,一个个企业竣工投产,一条条宽阔道路环绕园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矗立在花间绿荫……吴川市产业园区正以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成为助推吴川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引擎,使吴川成为喜迎四海宾朋、广纳八方客商投资的沃土、致富的宝地、创业的乐园。
交通建设:粤西快速立体交通重要枢纽雏形初显
吴川滨江临海,江河交错,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仅325国道广湛公路、吴化公路可通汽车,其余都是乡间小道。每当雨天,靠近江边的村庄路巷泥泞难走,因而流传“有女勿嫁水边村,天阴落水驶坡船”的民谣。
近年来,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问题,吴川市坚持交通先行,以交通为主的基础瓶颈逐步破解,湛江国际机场、深湛高铁、广湛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建设。特别是湛江国际机场,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7800多亩土地的征收工作,创造了湛江市重大项目征迁史上的最快速度,被誉为“吴川速度”。
湛江国际机场是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是湛江加快振兴发展的“一号工程”,按干线机场标准规划建设,将建成全国一流、辐射国内和东南亚地区的综合国际干线机场。中央、省、市领导多次莅临吴川调研视察,就机场迁建工作作出指示,为吴川加快推进征迁工作指明方向、增添动力。吴川市委书记全可文坦言:“机场迁建吴川,给吴川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机场迁建,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的集聚,而且将以机场为中心,辐射周边更广阔区域,带动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吴川将以湛江国际机场迁建为契机,以粤西空港门户枢纽、高端产业集聚区为定位,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扎实推进湛江国际机场航空枢纽、空港综合交通枢纽、空港现代物流枢纽、空港商务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同时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围绕航空运输产业链,强化机场航空运输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业、临空现代服务业等关联性产业,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把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带动吴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机场迁建的带动下,吴川紧紧围绕“对外交通快速化,对内交通网络化”的目标,以提升城市外联内畅效率为核心,合理布局全市骨架路网与重要交通枢纽相衔接的骨干道路,全面提速推进各项重大交通项目,充分发挥湛江“东大门”、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奋力构建粤西快速立体交通重要枢纽。2018年以来,深湛铁路正式通车,开启了吴川“高铁时代”;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先期工程动工建设,汕湛高速吴川段建成通车,广湛高铁明确在吴川设站,广东省滨海旅游公路吴川段、沈海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吴川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国道G325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进一步畅通了吴川与湛茂阳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地区高效对接的快速综合运输通道;蓬吴线、火车站进站公路建成通车,滨江路全线加快施工,博茂二级渔港和塘尾渔港项目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8.47亿元,新(改)建国道、省道、县道201.56公里,乡村公路506公里。全市城乡公路密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50.1公里/百平方公里发展到295.46公里/百平方公里,硬底化公路超过1500公里。
当前,吴川机场、公路、铁路、站场、港口、公共交通衔接顺畅的立体交通枢纽已初具规模,快速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2小时生活圈、湛江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基本形成,吴川区位优势愈发彰显。
滨海旅游:感受世界级的滨海游玩体验
吴川濒临南海,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84.19公里海岸线,海域总面积1536.19平方公里,沿岸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带被誉为“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定为“人与生物圈考察点”。吴川海岸,沙滩宽阔洁净,水清见底,能见度达8米;礁石群集奇美,岸线曲折蜿转,十里九湾,一湾一景,景观变化丰富;更兼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9℃,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黄金气温。这里空气清新,海边含氧负离子个数每立方厘米高达5205个,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吴川城区梅菉是一个天然的水城,三江环绕,一面临海,可谓是天然禀赋,得天独厚。
同时,吴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清末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和抗日名将张炎等历史名人的故里。独特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南派粤剧艺术发源地,“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吴川飘色”和“吴川粤剧南派艺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月饼”、“吴川八宝饭”、“梅菉烂镬炒粉”等特色美食驰名省内外;“吴川年例”、“吴川月饼制作工艺”、“吴川泥塑”、“吴川陶鼓”被评为省级非遗。
近年来,吴川围绕“大旅游”格局,积极实施“一心一带三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高端滨海旅游为龙头,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亮点,大力推进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建设,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擦亮“休闲海滨、魅力水都、风韵古镇、名人故里、美丽乡村”旅游休闲品牌,打造中国南方滨海休闲旅游理想目的地。
一方面,以84.19公里海岸线和滩长绵延、水碧沙柔、岛礁棋布、气候温和的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从王村港至吴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鼎龙国际海洋生态度假中心、南海明珠、荣基吉兆湾观光度假区三大滨海旅游项目蓄势腾飞,合力打造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其中,鼎龙湾拟投资600亿元,将建设成为以德萨斯水世界、湿地海洋公园、森林野生动物王国三大主题公园为核心,集星级酒店群、环球特色小镇、海洋主题地产、海洋度假休闲等多维业态于一体的亚洲最具规模的滨海旅游度假综合体,打造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文化、教育、购物、美食、健康疗养于一体,为全球游客提供欢乐、健康体验的世界滨海欢乐王国。目前,项目已投入130多亿元,德萨斯牛仔小镇、德萨斯水世界、福朋喜来登酒店等开放营业。今年上半年,鼎龙湾接待游客人数达1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8000万元,成为粤西地区名副其实的滨海旅游第一品牌。南海明珠项目投资38亿元,以海洋资源为基础,建设高尚海景度假体验区、文化教育产业及生活区,发展多功能组合式旅游产业。荣基吉兆湾观光度假区项目投资18亿元,以打造一流滨海康养度假旅游区为目标,着力融合“健康+休闲+养生+旅游+民俗文化”,把海洋休闲度假、海洋民俗文化两大传统产品发展到海洋康养产业层面,形成独一无二的滨海度假产品体系。同时,吉兆湾旅游度假区将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改造升级,致力打造成滨海旅游示范基地,打响闻名遐迩的“中国最佳避暑胜地”“广东十佳休闲度假区”品牌。
另一方面,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依托,以梅菉城区为全市旅游中心,抓好“三江六岸”景观带的打造,在“水”字上做文章,体现“水乡城市”特色;在“魂”字上下功夫,自觉地把城市文化体现在各类规划、每一个景观打造之中,科学谋划,突出特色,体现品位。建设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商务、文化传媒等新兴产业,建成粤西区域性的商贸中心,推动城市、产业统筹发展,打造都市商务生活圈。结合“三旧”改造,规划建设步行街、风情精品休闲街、美食街,改造新安路骑楼街,与同德城商场、江心岛廊桥相连接。同时高标准建设滨江路沿线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带,打造“江海相拥、碧水环绕、绿树融城”的魅力水城;建成鉴江西岸水口渡桥湿地公园和一城大桥,致力开发夜游鉴江项目,使游有精品、吃有特色、购有场所、娱有平台。
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7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3%和17.91%。吴川,这一片春潮涌动的热土,正以宽广博大的胸怀笑迎八方来客。
城乡面貌:徐徐展开的生态宜居壮美画卷
旧时的吴川,城区住宅多为平房,乡村住宅多为泥砖稻草屋,更穷者住着泥水篱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改善,房屋逐渐建高、建宽、建漂亮。70岁的李大爷是吴川城乡面貌脱胎换骨、日新月异的亲历者、见证者,他感慨地说道:“以前我们一家六口居住的泥砖屋,总共才三四十平方米,睡觉靠打地铺。现在我的几个子女,包括蹒跚学步的孙子,都有自己独立的卧室,还装有空调。我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近年来,吴川坚持产城联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东扩、南移、西进、北拓、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到2020年建成中心城区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的中等城市标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承载力不断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新区开发步伐加快。向东规划建设城东新区;向南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一期工程,建设6公里长的滨海大道和观海长廊,打造体现休闲海滨、生态魅力的滨海城市景观;向西加快沿江九区东隅片区和鉴江西岸的开发建设,已建成水口渡湿地公园、一城大桥;向北加快肖山片区综合开发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周边规划开发,肖山交通物流片区正在开展征地前期工作。
中心城区强芯提质。金沙广场、奥园冠军城、沿江壹号、南山壹号、时代广场、金牛小区(三期)等一批地产商业项目加快建设,解放路、人民路、海港大道等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高标高质完成,建兴路、东风路改造工程动工建设。大力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市政道路及城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城区路灯亮化率达98%,绿化覆盖率达38.76%,道路硬底化率达95%,污水管网覆盖率达86.73%。全面铺开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街小巷焕发新面貌,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如今,漫步吴川城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批崭新的城市商贸综合体华盖云集,同德城广场、万和商业中心、金沙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推动城市消费持续增长,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南海大潮涌,风正好扬帆。乘着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东风,吴川突出江海特色,以特做大、以特做强,沿着“打造湛茂阳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滨海城市”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激发“江”的活力,做好“海”的文章,在加快建设“五个魅力”新吴川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
中共吴川市委书记 全可文 吴川市市长 曹栋
70年筚路蓝缕,70年壮丽辉煌。70年来,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勤劳勇敢的吴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吴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32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8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2.7元增长到2.91万元,财政收入由98.48万元(折新币)增长到8.45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增长了2116.1倍、680.5倍、857.0倍;三产结构从77∶7.6∶15.4优化为11∶42.2∶46.8。吴川,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滨海城市,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强劲态势崛起于红土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主动对接湛江市“三个一”建设,紧紧围绕“打造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建设‘五个魅力’新吴川”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四大抓手”“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绘就了异彩纷呈的发展画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吴川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善用巧用区位资源优势,开辟了一条后发赶超的跨越之路。坚持交通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8.47亿元,在(续)建交通项目50多个。新(改)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线公路里程201.56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506公里。深湛铁路建成通车,吴川正式迈进“高铁时代”。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先期工程启动,汕湛高速吴川支线全面动工,广湛高铁、广东省滨海旅游公路吴川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博茂二级渔港和塘尾港加快推进,“海、陆、空”齐头并进的立体交通枢纽雏形初显。坚持工业主导,全力做强建优“一园三基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5.35亿元。“中国羽绒之乡”“中国月饼之乡”的品牌进一步打响,“中国塑料鞋之乡”升级为“中国塑料鞋之都”,成功申报“中国建筑装饰之乡”。坚持现代服务业优先。同德城广场、万和商业中心、金沙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推动城市消费持续增长。南海明珠、荣基吉兆湾旅游观光度假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鼎龙湾国际海洋生态度假区成为粤西滨海旅游第一品牌。
我们积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打造了一方独具特色的魅力县域。深入实施“东扩、南移、西进、北拓、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建成区面积达25.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45%。完成城区和10个建制镇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观海长廊、海滨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沿江路、解放路、人民路、海港大道等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高标高质完成,城区主干道焕然一新。建成水口渡湿地公园、一城大桥,连接城区鉴江两岸十里绿色长廊。大力整治袂花江、隔海河等穿城河段,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江路沿线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带,推进“三江六岸”景观提升,打造“江海相拥、碧水环绕、绿树融城”的魅力水城。“双创”工作有序开展,城市品味与“颜值”不断提升,城区路灯亮化率达98%,绿化覆盖率达38.76%,道路硬底化率达95%。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4亿元。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到14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65家,家庭农场72家,湛江市重点龙头企业2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投入资金2.58亿元,完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程建设。创建湛江市级生态文明城1个、生态文明镇10个,生态文明村905条,其中湛江最美乡村23条,省级文明村12条,全国文明村4条,杨赤里村、蛤岭村等宜居型美丽乡村凸显乡村魅力。
我们矢志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奏响了一曲鼎故革新的时代强音。紧跟中央和省委、湛江市委部署,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吴川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共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715项。“无水港”粤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试业。两家企业办理境外投资备案手续、两家企业开展在岸业务,对外投资项目和服务外包业务实现了零的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65亿元。吴川市嘉裕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湛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成为我市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德力高卧式煮糖罐、梦富仕羽绒纤维新工艺等多项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推动吴川“制造”向“智造”升级发展。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民生支出181.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39%。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体工程竣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加快建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扶持农户发展生产项目259个,实现减贫人口21093人,脱贫率85.74%。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广东戏剧之乡”“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吴川飘色、吴川傩舞、吴川粤剧南派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推进“平安吴川”“法治吴川”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出了声势、打出了气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们坚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扬了一股忠诚干净担当的浩然正气。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把对党忠诚和政治上可靠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尺,打牢干部政治底色;完善干部奖惩考核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注重防范商品交换原则向党内渗透,大力整治官商勾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以“壮士断腕、刮骨疗疾”的决心和行动,全面整改中央、省委巡视和湛江市委巡察反馈意见,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尊重、赢得了点赞。
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现在,吴川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要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奋力谱写吴川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华章。
坚定不移举旗帜、讲政治,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政治建设向基层延伸,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融入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决不让中央、省委和湛江市委的决策部署出现“温差”、“落差”和“偏差”。
坚定不移谋发展、兴大业,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四大抓手”“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好势头。要抢抓机遇,对接好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两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及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吴川作为湛江东部门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优势,按湾区所需、吴川所能,找准切入口和落脚点,加快打造粤西快速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区域、广东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海魅力之城,使吴川在新一轮区域大发展中出新出彩。
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让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吴川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吴川制造”向“吴川智造”升级;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与周边及先进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交流,鼓励本土优势企业以联合组团、产业联盟等方式“走出去”,深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设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定不移增福祉、惠民生,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一以贯之地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要以更大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夺取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以更高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更大决心推进平安吴川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定不移强党建、勇担当,加快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滨海城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开创吴川振兴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抓紧抓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夯实引领发展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完善制度、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为官不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突出“实干担当”,引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成真。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奋力书刻吴川更新更美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