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碧海蓝天下崛起绿色工业城

2019-12-16 09:39 湛江日报  

    

远眺湛江钢铁基地。

    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湛江市委宣传部主办,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湛江日报社承办的“全国百家报社社长总编看湛江”采风活动于12月13日至16日在湛江举行。

    乘坐游船驶出渔人码头。

    在活动中,媒体采风团参观南海舰队军史馆,感受军地融合的成果;流连于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湖光山色,在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受战天斗地的精神洗礼;乘坐红嘴鸥游船畅游湛江湾,感受碧海蓝天的瑰丽。当他们走进湛江经开区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看着火红的钢卷如喷薄而出的红日,更是看到了湛江这片充满希望和蓬勃发展的热土,有着大鹏展翅的气势和一飞冲天的梦想。

    采风之后,他们对湛江的发展有什么感想和印象?一起来听听。

    水天一色。

    广西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中林:

    今天参观了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觉得湛江工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比较高,技术化程度特别高,工艺先进,尤其是环保方面,很注重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一个城市需要工业体系支撑,在这里,我看到了湛江腾飞的希望和有力支撑。

    湛江人有一种艰苦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一点在鹤地水库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艰苦奋斗和拼搏的建设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仍值得借鉴和发扬。

    另外,鹤地水库很漂亮,如果能把这一块旅游发展起来,把建库开河精神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会更好。

    渔人码头。

    内蒙古包头晚报总编辑张毅舟:

    现代钢铁产业都是采用新体系设备,生产高端的产品,中低端的产品已经没有市场了。

    中国的钢产量在全世界占百分之六七十,也就是说,世界上的钢材使用主要靠中国,没有中国的钢铁,就不会有航空航天,不可能有高铁的快速发展。重工业是经济的基础,没有重工业的发展经济都是虚的。

    参观热轧厂2250热轧生产线。

    广东河源晚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刘烨洲:

    我一直关注湛江,并且留意到有一个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指数,湛江在转型升级指标、经济增长指标等几个重要指标排名第二,仅次于汕头。这说明湛江正在领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今天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看,觉得很震撼。大工业的发展,湛江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湛江1984年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但和其他同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从近一两年发展的态势来看,湛江形势大好,现在大有迎头赶上的势头。所以,我想送给湛江一句话:东西两翼协调发展看湛江,翼骑崛起指日可待。

    蹲下身子抓拍刚生产出来的钢卷。

    湛江的生态旅游也让我印象深刻。湛江很美,旅游资源好,而且很丰富。但从湛江的旅游发展水平来看,和旅游资源还不匹配。我有一个湖南娄底的老乡,赚了点钱就说要去海南买房,我问他为啥不来湛江呢?他说不知道湛江在哪。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湛江在省外的知名度还不够,在旅游的宣传上还得加大力度。比如这一次举行“全国百家报社社长总编看湛江”,对湛江的宣传和推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湛江现在有这么多好的政策,文化旅游的发展一定会迎来发展的契机。

    走进湛江钢铁基地水控中心。

    江西鹰潭日报社总编辑吴年荣:

    今天来看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看到了湛江发展的希望。

    鹰潭有很多工业企业,近几年在打造“智慧新城”建设。过去老百姓担心要了金山银山就没有了绿水青山,这种观点过时了,现在工业已经到了4.0的时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不是对立的,尤其大的工业体都讲究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因为环境是它最大的增量,都在打造智慧工业。智慧工业有由传统工业转型过来的,也有对新路子的探索。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工业其他都是空谈。湛江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有港口,有海洋资源,应该要有和这个城市相匹配的钢铁项目。

    探访湛钢水控中心中控室。

    河南平顶山晚报总编辑陶向军:

    通过到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华强电器集团、中科炼化、巴斯夫一体化项目等工业产业基地实地采风,深刻感受到这些工业产业在向现代化、高端化迈进的同时,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湛江大发展的新引擎、新优势和新动力。其强大的带动效应发挥着强劲作用,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集群。

    湛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坐标在这里。采风活动中,走进湖光岩,惊奇地发现我国现存的三个火山湖之一湖水清澈,岩洞密布,野树盘虬,景色迷人。

    湛钢钢渣鱼礁吸引目光。

    畅游十里军港、东山岛、特呈岛、渔人码头,品尝白切鸡、白灼海虾、清蒸花蟹、干煎鲳鱼、蒜蓉蒸鲍鱼、蒜蓉蒸沙虫、炭烧生蚝、肠粉、蛤蒌饭、田艾籺等等,感觉湛江充分彰显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和“中国对虾之都”美誉,在让客人享受各色美味海鲜之时,也找寻到了不一样的特色文化。

    湛蓝的海、湛蓝的天,湛江这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海湾城市,都市风情与古老文化交相辉映,今天徜徉其中,着实让人怦然心动。相信有着悠久深厚人文历史的湛江,正乘着时代的春风,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进程中,正展开高质量发展的翅膀,飞向蓝色崛起的诗与远方,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碧海蓝天醉游人。

    河南南阳晚报总编辑贾东民:

    我之前几次想来湛江,但都错过了,其中一次是因为台风停了轮渡,我改乘飞机去海南了。这次来湛江,才对湛江有了直观的认知,觉得湛江真好,自然风光好,生态环境好,文化也多元。可见,湛江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来湛江看看,发现湛江的美。

    坐游船看风光。

    广东梅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钟伟光:

    游湛江湾看了海湾大桥和十里军港,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由衷自豪。湛江在军地融合方面做得很好,梅州是双拥模范城,湛江也是多年的双拥模范城。

    这几天在湛江参观、学习,对湛江的几个特色和亮点印象深刻,一是蓝色,二是绿色,三是红色。蓝色是湛江是海洋经济,海港经济比较发达,不仅是利用传统的渔业捕捞,还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让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巴斯夫一体化项目等落户湛江,这虽然看似和海洋不沾边,但还是依托海洋经济,为下一步湛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绿色印象也深刻,这几天到湖光岩、廉江看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非常美。农业产业,比如廉江红橙、“菠萝的海”,都让人流连忘返。一来廉江就想到红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说明湛江坚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参观的南海舰队军史馆和鹤地水库,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我都想把我们的队伍拉过来接受教育,和湛江分享,和报社交流。

    梅州和湛江两地有互补,梅州是山区,这里是海洋,是山和海的互补。区域互补,东北西南的互补。文化互补,同属于岭南文化,可以相通相融、互学共建。

    畅游湛江湾。

    浙江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金华晚报总编辑童飚:

    我觉得湛江旅游是正在路上,可以而且应该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从我国沿海城市来说,北有大连、青岛、烟台,东有舟山、温州,往南有时直接忽略湛江,到了广州、海南。为什么呢?定位不够准,品牌不够亮,以至于淹没于芸芸城市之中。我觉得湛江的湖光海色四季春就是独一无二的。国内外没有第二个海滨城市可以比拟。定位明确后借势宣传好运作好,一鼓作气坚持不懈,必有成效。说到借势,要借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势,在大湾区战略中去思考,在大湾区建设中擦亮湛江湾湖海品牌。

作者:文/ 记者刘金凤 图/记者张锋锋

    

远眺湛江钢铁基地。

    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湛江市委宣传部主办,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湛江日报社承办的“全国百家报社社长总编看湛江”采风活动于12月13日至16日在湛江举行。

    乘坐游船驶出渔人码头。

    在活动中,媒体采风团参观南海舰队军史馆,感受军地融合的成果;流连于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湖光山色,在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受战天斗地的精神洗礼;乘坐红嘴鸥游船畅游湛江湾,感受碧海蓝天的瑰丽。当他们走进湛江经开区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看着火红的钢卷如喷薄而出的红日,更是看到了湛江这片充满希望和蓬勃发展的热土,有着大鹏展翅的气势和一飞冲天的梦想。

    采风之后,他们对湛江的发展有什么感想和印象?一起来听听。

    水天一色。

    广西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中林:

    今天参观了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觉得湛江工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比较高,技术化程度特别高,工艺先进,尤其是环保方面,很注重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一个城市需要工业体系支撑,在这里,我看到了湛江腾飞的希望和有力支撑。

    湛江人有一种艰苦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一点在鹤地水库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艰苦奋斗和拼搏的建设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仍值得借鉴和发扬。

    另外,鹤地水库很漂亮,如果能把这一块旅游发展起来,把建库开河精神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会更好。

    渔人码头。

    内蒙古包头晚报总编辑张毅舟:

    现代钢铁产业都是采用新体系设备,生产高端的产品,中低端的产品已经没有市场了。

    中国的钢产量在全世界占百分之六七十,也就是说,世界上的钢材使用主要靠中国,没有中国的钢铁,就不会有航空航天,不可能有高铁的快速发展。重工业是经济的基础,没有重工业的发展经济都是虚的。

    参观热轧厂2250热轧生产线。

    广东河源晚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刘烨洲:

    我一直关注湛江,并且留意到有一个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指数,湛江在转型升级指标、经济增长指标等几个重要指标排名第二,仅次于汕头。这说明湛江正在领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今天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看,觉得很震撼。大工业的发展,湛江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湛江1984年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但和其他同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从近一两年发展的态势来看,湛江形势大好,现在大有迎头赶上的势头。所以,我想送给湛江一句话:东西两翼协调发展看湛江,翼骑崛起指日可待。

    蹲下身子抓拍刚生产出来的钢卷。

    湛江的生态旅游也让我印象深刻。湛江很美,旅游资源好,而且很丰富。但从湛江的旅游发展水平来看,和旅游资源还不匹配。我有一个湖南娄底的老乡,赚了点钱就说要去海南买房,我问他为啥不来湛江呢?他说不知道湛江在哪。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湛江在省外的知名度还不够,在旅游的宣传上还得加大力度。比如这一次举行“全国百家报社社长总编看湛江”,对湛江的宣传和推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湛江现在有这么多好的政策,文化旅游的发展一定会迎来发展的契机。

    走进湛江钢铁基地水控中心。

    江西鹰潭日报社总编辑吴年荣:

    今天来看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看到了湛江发展的希望。

    鹰潭有很多工业企业,近几年在打造“智慧新城”建设。过去老百姓担心要了金山银山就没有了绿水青山,这种观点过时了,现在工业已经到了4.0的时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不是对立的,尤其大的工业体都讲究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因为环境是它最大的增量,都在打造智慧工业。智慧工业有由传统工业转型过来的,也有对新路子的探索。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工业其他都是空谈。湛江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有港口,有海洋资源,应该要有和这个城市相匹配的钢铁项目。

    探访湛钢水控中心中控室。

    河南平顶山晚报总编辑陶向军:

    通过到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华强电器集团、中科炼化、巴斯夫一体化项目等工业产业基地实地采风,深刻感受到这些工业产业在向现代化、高端化迈进的同时,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湛江大发展的新引擎、新优势和新动力。其强大的带动效应发挥着强劲作用,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集群。

    湛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坐标在这里。采风活动中,走进湖光岩,惊奇地发现我国现存的三个火山湖之一湖水清澈,岩洞密布,野树盘虬,景色迷人。

    湛钢钢渣鱼礁吸引目光。

    畅游十里军港、东山岛、特呈岛、渔人码头,品尝白切鸡、白灼海虾、清蒸花蟹、干煎鲳鱼、蒜蓉蒸鲍鱼、蒜蓉蒸沙虫、炭烧生蚝、肠粉、蛤蒌饭、田艾籺等等,感觉湛江充分彰显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和“中国对虾之都”美誉,在让客人享受各色美味海鲜之时,也找寻到了不一样的特色文化。

    湛蓝的海、湛蓝的天,湛江这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海湾城市,都市风情与古老文化交相辉映,今天徜徉其中,着实让人怦然心动。相信有着悠久深厚人文历史的湛江,正乘着时代的春风,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进程中,正展开高质量发展的翅膀,飞向蓝色崛起的诗与远方,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碧海蓝天醉游人。

    河南南阳晚报总编辑贾东民:

    我之前几次想来湛江,但都错过了,其中一次是因为台风停了轮渡,我改乘飞机去海南了。这次来湛江,才对湛江有了直观的认知,觉得湛江真好,自然风光好,生态环境好,文化也多元。可见,湛江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来湛江看看,发现湛江的美。

    坐游船看风光。

    广东梅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钟伟光:

    游湛江湾看了海湾大桥和十里军港,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由衷自豪。湛江在军地融合方面做得很好,梅州是双拥模范城,湛江也是多年的双拥模范城。

    这几天在湛江参观、学习,对湛江的几个特色和亮点印象深刻,一是蓝色,二是绿色,三是红色。蓝色是湛江是海洋经济,海港经济比较发达,不仅是利用传统的渔业捕捞,还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让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巴斯夫一体化项目等落户湛江,这虽然看似和海洋不沾边,但还是依托海洋经济,为下一步湛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绿色印象也深刻,这几天到湖光岩、廉江看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非常美。农业产业,比如廉江红橙、“菠萝的海”,都让人流连忘返。一来廉江就想到红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说明湛江坚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参观的南海舰队军史馆和鹤地水库,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我都想把我们的队伍拉过来接受教育,和湛江分享,和报社交流。

    梅州和湛江两地有互补,梅州是山区,这里是海洋,是山和海的互补。区域互补,东北西南的互补。文化互补,同属于岭南文化,可以相通相融、互学共建。

    畅游湛江湾。

    浙江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金华晚报总编辑童飚:

    我觉得湛江旅游是正在路上,可以而且应该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从我国沿海城市来说,北有大连、青岛、烟台,东有舟山、温州,往南有时直接忽略湛江,到了广州、海南。为什么呢?定位不够准,品牌不够亮,以至于淹没于芸芸城市之中。我觉得湛江的湖光海色四季春就是独一无二的。国内外没有第二个海滨城市可以比拟。定位明确后借势宣传好运作好,一鼓作气坚持不懈,必有成效。说到借势,要借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势,在大湾区战略中去思考,在大湾区建设中擦亮湛江湾湖海品牌。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