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民
黄平民(1900—1928年),原名黄忠靖,又名黄横虹、黄式民,廉江石岭镇合江村人,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廉江籍最早的中共党员,历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候补常委。1920年高中毕业,4月1日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是南路极少数留洋学生之一。1923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旅欧总支部选派,黄平民秘密前往苏联深造。1924年,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全国国民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中共旅居国外的党员干部纷纷应召回国。次年,黄平民也被派遣回国,在中共广东区委委员杨殷(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肃反委员会委员)直接领导下工作。黄平民性情沉静,皮肤白净,戴着黑边近视眼镜的脸上经常挂着文静的笑容,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姐姐”。
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校园
为了革命避而不见
胞妹找哥一无所得
回到广州,此时的黄平民离开家乡已近10年未曾回过家。不久家人知道了他从国外回到广州的消息,盼望着他回家一聚,特地让他的胞妹黄淑贞专程到广州寻找。
然而,此时的黄平民不但工作忙,而且从事秘密的地下工作。杨殷安排他与联络员李少棠以表姐弟相称,在秘密联络点——广州海味街14号二楼做文字工作。黄平民工作非常忙,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有时又一连几天不出门,躲在家里写文件,房间里的灯经常亮到深更半夜。同志们总忍不住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累坏了身体。而他总是回答说:“不要紧,还好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地下工作需要,黄平民明知妹妹来找也只能避而不见。结果黄淑贞在广州找了一个月,一无所得,只好扫兴而归。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在广州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黄平民参与了这一伟大斗争并运用自己的特长,协助杨殷做了大量的撰写文章、标语的宣传工作。起义爆发后,敌人从各地调集兵力前往广州镇压。13日中午,敌军从四面八方进攻广州,起义军民坚守街垒,浴血奋战,黄平民带领一批赤卫队员与敌人顽强战斗。战友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子弹贴着他的身旁而过,打穿了他的裤筒。起义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奉命撤出广州市。敌军进城后进行大搜捕、大屠杀,血流成河。黄平民来不及撤退,按照杨殷原定的指示,暂时隐蔽到西关从桂路李少棠娘家。十几天后,在李少棠及家人的帮助下,黄平民化妆离开广州到香港,找到已转移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
廉江梧村垌暴动指挥部(1927)旧址。
祭先烈与鼓舞士气
祭奠会吓破敌人胆
1928年清明前的一天晚上,在距离廉江县城不到5公里的梧村垌西面禾山岭的一片坟墓前,呼啦啦地突然冒出100多青壮年。黑暗中他们默默地清理完墓地的荒草后,在墓地周围贴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消灭地主,杀尽豪绅,分田分地!”“死难烈士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红绿标语,然后,他们每人手持一面小红旗,面色凝重,排成几排,向山坡上的坟墓深深地鞠躬、哀悼。这是黄平民精心组织的悼念梧村垌起义死难烈士特别祭奠会。
一年前的7月31日,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共廉江县党支部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和南路特委指示,在南路特委委员梁文琰指挥下,组织农军发动梧村垌起义。当日,300余农军集结在廉江梧村垌宣布起义,同时成立“廉江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南路讨逆军第二路第一支队”(又称工农革命军)。8月1日,国民党当局纠集反动军警400多人前来围攻,工农革命军英勇还击,毙敌5人,伤敌数十人。由于敌人不断增兵,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决定突围转移。2日,担任掩护的12名革命军战士不幸被捕,随后被押往梧村垌西面的禾山岭杀害。8月3日,革命军在廉城西郊大塘村再与当地反动军警发生激战,黄昏后,革命军突出重围,转移到西莲塘村,尔后化整为零,转入秘密活动。梧村垌起义在反动派重压下失败了。
中共党组织领导的廉江梧村垌起义与南路其他地方的农军起义遥呼相应,极大地震动广东全省,人们想不到廉江这么偏僻的山村竟然也发生革命暴动。是年秋冬间,国民党广东当局派遣黄强率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开到南路,以“办善后”为名疯狂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拖网式围剿起义农军。南
路各地党组织工作和农民武装斗争陷入低谷,部分党员在敌人白色恐怖面前,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士气低落。
1928年1月1日至5日,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广州起义和全省各地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2月,省委对南路工作发出指示,指出目前廉江中心工作是恢复及整顿党的组织,恢复工会、农会并领导他们进行经济斗争及游击战争,努力策反国民党地方武装。2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恢复中共南路特委,杨石魂、黄平民先后任书记。同年二三月间,中共广东省委委派黄平民、梁光华(后任廉江县委书记)到廉江指导工作。黄平民回到廉江第二天晚上就在西莲塘村老厅间召开党组织骨干会议。在听取与会人员汇报廉江农民武装起义的经过及起义失败后廉江的险恶形势后,黄平民介绍了广州起义及各地武装斗争的情况,传达了省委关于在全省重新组织武装暴动的指示,高度肯定了梧村垌起义的深远意义,赞扬了起义烈士们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明确表示自己回廉江的任务就是重建农民武装队伍,重整旗鼓,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会议决定:恢复各地党、团、农、工等组织的活动,广泛发动群众,重新建立农民武装,群众基础好的村庄马上组织农军。最后,黄平民提议在清明节前后,为梧村垌起义死难烈士举行一次祭奠会,藉以缅怀先烈,鼓舞斗志,警告敌人。与会人员深受鼓舞,一致通过了黄平民的提议。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
在祭奠会上,黄平民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愤怒声讨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群众的血腥罪行,高度赞扬梧村垌起义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号召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向烈士学习,做好再次武装起义的准备。接着,燃放鞭炮,全体人员振臂高呼“为死难烈士报仇!”“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等口号,最后,所有人异口同声唱起悲壮的《国际歌》。黑暗中,鞭炮声、口号声、歌声响彻云霄,震撼着黑沉沉的廉江大地。祭奠会后,黄平民率领全体人员迅速离开现场。
祭奠会震惊了廉江朝野,国民党反动派大惊失色,廉江县吉水反动团董刘仁珊连夜派兵把禾山岭包围起来,但连人影都见不着。只见满山岭都是标语和小红旗,只好把标语捡回去交差。天明时分,又接报说禾山岭发现百余面红旗在迎风招展。国民党廉江县长黄质文如临大敌,惊慌之余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并紧急召集一批党政军头目到县长办公室商量对策。他们仔细观看捡回来的标语,发现标语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无不雄健洒脱俊逸,标语内容气势磅礴,显示了笔者深厚的书法和文学功底,绝不是一般共产党所为。他们一致认为,此事胆敢在岗哨林立的县城附近举行,一定与最近风传的共产党要人回廉江再次发动武装暴动的消息有关。越看越害怕,仿佛明天农军就要攻进县城。为此,他们坐卧不安,饮食无味。更有甚者——廉江县吉水反动团董刘仁珊,竟惊吓成病,卧床3天即一命呜呼。群众闻讯拍手称快:“共产党威力大,一条标语吓死一个反动派”!他们从祭奠会看到了希望,知道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重新燃起与敌人斗争的信心。一些撤退到外地的农军又悄悄地潜回了廉江,新的农军队伍又在各个革命村庄秘密组建。
黄平民烈士纪念室展览。
新“大禹”为革命
数次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千古,而在大革命时期的广东廉江,也流传着一个新“大禹”为革命数次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被廉江人民尊称为新“大禹”的人就是黄平民。
1928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发出《关于目前工作任务的指示》,要求南路“即刻发动茂名、信宜、廉江暴动”,并委派黄平民返回南路参加廉江县委的领导工作。于是,黄平民肩负着筹备武装暴动的重大使命,在前往香港参加会议的廉江农民运动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李绍芬的陪同下,于二三月间,离开香港返回家乡。当黄平民回到廉江经过家乡合江村时,李绍芬关切地向他提醒,要不要先回家看一看。此时的黄平民看见温暖的家就在眼前,对亲人的牵挂立即涌上心头。但他想到自己肩负的重担还没完成,想到形势险恶,贸然回家必然会使家人遭受牵连,最终强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婉然谢绝了。
黄平民的家乡在廉江塘蓬北部,山高林密,山岭重叠,盛产粮薯竹木,有充足的给养条件,群众基础较好。黄平民决定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动群众,扩大队伍,建立工农武装割据和根据地。于是,他与廉江县委领导成员梁安成等,多次到塘蓬仙人嶂勘察地形,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在塘蓬勘察期间,他暂住在对门岭同学黄汉章家里,每天晚上,他抓住乡亲们来看望他的机会,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听他演讲的群众,一晚比一晚多,纷纷表示出钱、出力、出粮,跟着共产党上山打游击。经过黄平民及其他党员深入细致的艰苦工作,廉江党组织及工农组织很快就恢复了活动,不少农民积极分子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4月,中共廉江县委恢复成立。一度陷入低潮的廉江革命又出现了蓬勃发展趋势。
在此期间,有一次,黄平民在交通员梁尚伟陪同下,路过塘蓬的塘背村时,巧遇童年私塾老师黄天甫。黄老师告诉他,家人非常想念他,得知他已回廉江活动,四处寻找他,母亲更是茶饭不思,卧病在床,天天盼望着他回家团聚。黄平民听了之后,禁不住思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何尝不想与家人相聚呢!但此时与家人见面不仅工作不允许,还会给家人带来灾难。沉思良久,他挥笔写下五言律诗一首:
世界如潮涌,雄心万里驰。
曙光浮一线,宇宙尚昏迷。
原野垂绿荫,云天树赤旗。
万民欢呼日,游子会亲时。
他把诗交给老师,嘱代交家人,毅然转身又踏上了征程。
1928年4月15日,中共南路特委重组,黄平民任特委委员。4月26日和5月3日,中共南路特委在给省委的报告中专门指出:“黄平民同志回来后,工作很努力,并能吃苦。他们(农民)已超脱了恐怖沉闷的时代,而入于向前发展的时代了。”在黄平民和中共廉江县委的努力下,当年4月下旬,廉江县委辖下的农村党支部增加到80多个,党员发展到700多人。8月党员再增加到900人,占南路15个县区党员总数的22.6%。
1928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各地党组织秘密恢复活动、筹备武装暴动的行动渐为国民党反动派察觉,国民党再次向革命党人举起了屠刀,中共党组织一些联络点被破坏,形势越来越严峻。7月底,中共南路特委在广州湾赤坎新街头南路特委招待所召开南路各县区党员代表大会,改选了南路特委,黄平民临危受命,当选为新的南路特委书记。黄平民当选特委书记后,根据省委的有关指示,客观分析了南路的政治、军事形势,调整了各县党组织的斗争方针和策略,暂时停止了武装暴动,并部署各地整顿、巩固党的各级组织,秘密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坚持隐蔽斗争。在黄平民的领导下,南路特委和各县党组织摆脱了盲动、急进情绪的困扰,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黄平民当选南路特委书记后,工作岗位迁到广州湾。这个消息传到廉江,家人马上让黄平民大哥黄香山到广州湾找他。各处寻找未果后,竟然不期在赤坎汽车站与他相遇。大哥欢喜若狂,黄平民却迫于周围便衣特务和法国警察林立,不得不强忍着相认的冲动,平静地对大哥说,对不起,你认错人了!然后挣脱大哥的手,上车离去。
黄平民把家庭、个人问题完全置之脑后,为革命数次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干革命的崇高品德,受到廉江人民的广泛赞扬,他们无限钦佩地把黄平民称赞为廉江新“大禹”。
受尽酷刑仍坚强不屈
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
1928年秋冬间,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加紧对中共南路各级领导机关的破坏活动。12月8日,国民党梅菉市新任警察局局长陈蓼楚率部进入赤坎,在广州湾赤坎公局警兵的配合下,分三路同时袭击新街头的南路特委总机关、新街尾的南路特委联络站以及大中酒店(现赤坎中华路6号)。中共南路特委常委朱也赤、陈周鉴等以及工作人员共9人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搜捕,黄平民仍镇定自若坚持工作,他设法通知下属组织人员立即转移,使一些同志逃脱了魔掌。然而,由于叛徒梁超群对其太熟悉,12月16日,黄平民与符智痴、符林氏夫妇在广州湾西营码头不幸被捕,随即被引渡到国民党高州行署。
黄平民文质彬彬外表下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被捕后受尽酷刑仍坚强不屈,慷慨激昂痛骂敌人,视死如归。敌人无奈,于12月23日,将其与朱也赤等10多人,杀害于高州东门岭[见《恽代英给中央的报告》,载《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第292页,中央档案馆、广东档案馆编1984年6月出版,转摘自《中国共产党廉江地方史》第78页,中共廉江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出版。]。临刑时,黄平民泰然自若,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黄平民用28岁的短暂生命践行了自己崇高信仰。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黄平民烈士故居上建起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1953年改造创建为“合江小学”,1990年更名为“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并担任名誉校长。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荫,黄平民半身塑像坐落于校园中央,教学楼墙面上用立体红字彰显其“为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求实、奋进”的校训。学校为弘扬烈士的“追求真理,对党忠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舍己为党,无私奉献”高尚精神情操,在学校设立了“黄平民烈士纪念室”,让烈士精神更好地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廉江县地方史(1919—1949)》,中共廉江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2、《湛江英烈》中共湛江市党史研究室编,2000年8月内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