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乘坐游船游览湛江“一湾两岸”美景。 记者 李忠 摄
5月13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活动继续在湛江开展,采访团乘船出海畅游湛江美丽港湾,走进国联水产探寻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领略湛江这座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独特魅力。
港湾揽胜畅游“一湾两岸”
一湾春水绿如蓝,正值东风好扬帆。
当天一早,采访团登上“红嘴鸥”游船,乘船出海。蓝天白云,碧海扬帆,波涛拍岸,采访团在船上凭栏临风,尽情欣赏湛江“一湾两岸“的美妙海景,好不惬意。
随着游船行进,采访团看到开阔海面上海鸟翱翔、湛江港码头吊车林立、渔船繁忙出入航道。远近闻名的十里军港,气势如虹的海湾大桥,再眺望美丽的特呈岛和南三岛,换个视角从海上远眺昨日身处其中的钢铁石化新城,气势磅礴……
美景当前,他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个不停,同时架起了直播设备,将眼前的美丽风景录制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湛江之美。
“我是第一次来到湛江,湛江比我想象的还要美,湛江‘一湾两岸’的城市格局是非常独特的,风景美不胜收,湛江的海鲜闻名全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让我一直对湛江美食心生向往。此次采访行程比较匆忙,以后有时间还想和家人朋友们过来旅游,更加深入地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品尝地道海鲜美食。此次采访回去后将会好好宣传湛江,以我们的视角让更多人看到湛江的独特美景和发展前景。”广东台触电新闻记者方艾纯在现场直播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摄像记者蒋栎表示,湛江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大港口,海陆空交通便利,市容市貌整洁优美。自己晚上忙里偷闲出来逛逛,发现老街旧巷保留得很好很完整,很有地方特色。湛江在旅游资源方面很有优势,希望能够将旅游做大做强。
“湛江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景观的打造,都让人眼前一亮,湛江的经济发展比较迅猛,在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容提质方面有非常大的变化。希望湛江能够坚守绿色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好好保护这里的碧海蓝天。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朋友圈和朋友们说,咱们粤西还是有很多的宝藏城市、宝藏景区,湛江很美,可以多些过来旅游。”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养凯笑着说。
探寻湛江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密码”
“红嘴鸥“游船一路前行,来到了南三岛与东海岛的出海口,国联的“海洋牧场”——国联南三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就在这里。只见湛蓝的海面上,漂浮着一个个黄色或红色的巨型环形圈,宛如彩色“甜甜圈”,环形圈下面就是基地的深水网箱。
采访团到达时,工作人员正在投喂石斑鱼,当一铲一铲的鱼饲料落入水中,网箱中一尾尾石斑鱼争先跃起抢食。采访团纷纷举起“长枪短炮”记录下这一欢快的时刻。
国联水产公司李国通副总裁介绍说,这个500亩的“海洋牧场”,是国联水产集团第一期深水网箱养殖项目,目前有150口网箱,主要养殖红鱼、龙趸、海鲡鱼、三刀鱼、石斑鱼等鱼类,年产各种鱼类约6000吨。
随后,采访团来到位于南三岛的国联对虾养殖基地。该基地是目前国内外首例“封闭式、高密度、分段式”养殖模式的大生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是水生物养殖从散养模式走向工业化养殖的典型代表,是农业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典范。
站在楼顶俯瞰,占地1000亩的基地宽敞有序,布局科学。国联水产董事、集团执行副总裁吴丽青告诉记者,该基地于2016-2018年进行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一、第二阶段养殖模式改造,并逐渐实现病原可控及养殖稳定。目前拟扩展到1800亩,进入第三阶段养殖模式建设。建成后年养殖对虾可达11000吨到15000吨。
在该基地的封闭养殖车间,工作人员端出了一大盆刚刚打捞上来的还活蹦乱跳的活虾。国联海洋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郭立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说,基地建设有严格的生物安保系统、水质自动调控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并建立了大数据平台,逐步积累养殖数据、水质变化数据和系统运行数据,最终达到整个养殖体系的标准化,从而实现水生物养殖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当听闻高标准的养殖程序培育出了高品质的可以生吃的对虾时,采访团成员纷纷赞叹,并现场品尝起来。“虾真的很新鲜,非常鲜甜,也不腥,肉质很好,出乎我的意料。” 南方都市报记者尹佳林现场直播起了吃虾感受。他表示,自己是北方人,此次还是第一次来湛江,之前就多次听同事介绍过湛江的美食,这次跟着采访团一起来采访,就切身感受到湛江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美食真的很好吃,这个海滨城市的建设发展非常漂亮非常好,自己计划以后再来湛江“打卡”旅游。
国联还在现场准备了以虾为食材制作的精致美食供采访团品尝。舌尖上的美味,让大家切身体会到湛江作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魅力。
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马俊健表示,湛江是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滨海城市,空气好,水产品非常丰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开通后,进一步减少了运输成本,辐射到了更多城市,进一步推动了湛江的经济发展,相信未来交通更加便利后,湛江的水产品将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