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进校园活动开展。通讯员黄志明摄
11月4日,记者从赤坎区了解到: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传统舞龙文化的魅力,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由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指导,省级非遗项目“调顺网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金辉等人组织网龙艺术团队日前走进湛江市第十九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据悉,“调顺网龙”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调顺网龙”是赤坎区调顺村的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历代半渔半农为业,因过去偏居海岛,与外界交往不便,因此村民就地取材,以竹、木、稻草、旧渔网等农家材料来加工制作龙具,称“草龙”或“网龙”。后来,“调顺网龙”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车炳对制作龙具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大改革,选用市面上的现代材料如胶丝、尼龙、彩带、塑带、塑管、亮片等材料,来代替笨重容易腐蚀虫蛀的农家材料,更仿照“国家龙狮协会”规定的竞技龙标准来制作新型“网龙”,这样的龙具逐渐适合表演快速威猛、形式多样、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减轻队员的运动强度,套路招式多变,增强了观赏性,深受群众欢迎。有600多年历史的“调顺网龙”在坎坷的发展道路上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2005年重获新生后,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展演并屡屡获奖。在得到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其不断完善和创新。2011年,调顺舞龙队的历届骨干队员和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共同组织成立了“调顺网龙艺术研究会”,不定期进行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研究活动规划,制定发展方向,让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生生不息。
此次活动,还特邀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车炳的女儿——黄颦芳,给学生讲述调顺网龙发展历史、网龙特色、网龙制作技艺及网龙传承展示、交流及保护等内容,受到学子们的欢迎和好评。
作为网龙队队员之一,黄颦芳表示,传承和保护好“调顺网龙”项目是父亲黄车炳(记者注:省非遗传承人、调顺民间老艺人、“湛江好人”黄车炳,已于2020年3月逝世)毕生的追求和愿望,她要做的就是积极做好宣传推广网龙历史文化,不断把网龙这项非遗项目技艺进一步发扬。同时,黄颦芳也希望越来越多喜欢网龙文化的年轻人,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希望新一代的学员能有责任、有担当地把网龙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湛江云媒)